打不过就加入: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

    最近听到好几位高人在讲,如果打不过它,就加入它(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所谓的图书馆2.0,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当然不止“图书馆2.0”如此)。先行的图书馆也早就在这样做了,记录几个新见到的例子。

    曾经看到过不少图书馆在Flickr上做营销,以馆名为标签,上传馆里组织的各类活动照片,通常都是很快乐的景象——因而常常不是在看书,甚至都没有书做背景。今天看到Laura Cohen(Library 2.0: An Academic's Perspective)博文 Go Where Users Are – On Your Web Site, Too,链接了 Stillwater Free Library 在 Flickr 上的照片,是一组儿童在图书馆中活动的场面,大量以书架为背景,虽然基本上也没有在看书的。以前只听说过有Free Library,但还是第一次见到以此命名的图书馆。该馆貌似也以Blog做网站首页呢,Blog分类是:成年人、年轻人、儿童、学龄前……,一文可入多类。首贴2007-3-24。

    这个比较“小儿科”,或许学术图书馆不以为然,接下来的两个例子是“高端”的数字图书馆营销:

    记得前些日子曾看到图书馆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加链接,把用户从维基百科引导到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当时没有记下。昨天看到远洋过客博文“Web2.0与数图的互补 –新文章介绍:Using Wikipedia to Extend Digital Collections”,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直接就在维基百科中做词条了。在Category:Imag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中目前链接有8张放在维基百科中的图像及详细的元数据,图像相当精细。不过维基百科的检索功能一直不敢恭维,恐怕只能借助其他检索工具才能发现这些图像。(去年底的旧闻,维基百科要开发新型搜索引擎对抗Google,何不先把自己的搜索弄弄好?)

    今天还看到The Shifted Librarian博文,用视频推广数字馆藏(Great Use of Video to Promote Digital Collections),不着一字,直接就是YouTube视频:UNT Libraries' Portal to Texas History。丰富的图像、动感的音乐,吸引大家去一睹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的德州历史门户

 

update: 刚查了一下,原先看到的关于维基百科的消息就是上面这篇“数字图书馆杂志”上有关华盛顿大学数字馆藏的文章,来自Librarian.net: Using wikipedia to drive traffic to a library website。文后有一位维基人 Elizabeth Thomsen的评论,提示随意做外部链接可能违反维基百科的规定:“Due
to the rising profile of Wikipedia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traffic
it can bring a site,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to use Wikipedia to
advertise or promote sites. This includes both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sites. You should avoid linking to a website that you
own, maintain or represent, even if the guidelines otherwise imply that
it should be linked.”
虽然她对两位文章作者以项目名义编辑词条,而没有用个人名义以规避维基百科规定的做法表示欣赏,但她强调的仍然是文首所言:在维基百科做外部链接为网站增
加流量前,要三思!(I was interested in Carolyn Dunford and Ann Lally’s careful
report on
their ventures into Wikipedia, but I’d advise librarians to think twice
about adding external links to articles as a way of driving traffic to
their websites.)

注意到图片中链接是以某个元数据方式提供的:Restric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gital Collections

🙂 

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前后

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已成过去时,但还是想写点什么。
在参加完二周的数图研讨班后,29日第一天上班就看到上海大学任馆长邮件(看时间是凌晨00:17发出的),要我第2天做一个30分钟的报告,题目是“国内外LIB2.0应用现状”,接着又接到任馆长电话确认此事。自己觉得2.0都讲了这么久,大家应该都听得起腻了。但任馆长坚持必要性,便也只好答应下来。
晚上开始做PPT,还比较顺利。自己确定的方向是不做2.0扫盲,首先在以前的博文中搜出一个Library 2.0 Technology的调查作为大纲,然后直接朝里填各种应用的截图。一些截图是以前保存的,甚至都用过了,另一些截图要临时到网上去找。
讲Tag,最新的实例应当是厦大基于汇文系统的Tag。家里上厦大网非常慢,正好看到大旗底下的QQ群中交流踊跃,便浮出水面求助。小钟老K出手相援,很快得到截图二幅。见Keven在网上,想起某人说在Second Life中见过Keven,便请Keven提供截图,作为游戏/虚拟现实部分的实例。最后选中Keven和万二的一幅。尽管穿着“缺省”的衣服,戴着“缺省”的眼镜,然后还有“缺省”的身材,一点都显示不出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气度,但能够让不与会的Keven在会场现身,我还是觉得很满意。
从总体上说,一个晚上凑出的PPT,只能说还过得去。有些例子不知存在网上哪个角落,原来跑到Leon的报告中去了。游园在网上说缺少新案例,是现状如此还是自己跟踪不力?自己的初衷是抛砖引玉,让后续的Leon、花生壳、上大的马国栋等宣讲他们鲜活的应用。不料在会上被Leon说成是把他当成了助教,郁闷!

回家后很累,早早地休息了。昨天看大旗底下的群聊天记录,发现万二上午的会议直播做得真是好,基本传达了会议内容。更不可思议的是,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游园,居然参与远程直播,帮万二转播Leon的报告,让不能听到语音的更多群内人了解会议内容。今天看到万二把直播文字放上网,对群外开放了。
自从去年武夷山中图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弄了网上直播,今年的厦大2.0会又把网上直播的参与扩大到了太平洋彼岸,似乎各位对会议信息共享的期望越来越高。除了PPT,还要求会议视频——向任馆长要吧,看上大放在哪儿让大家下载。
我的命题作文下载:“LIB2.0应用与国内外现状”(PPS,4.21M;请用网际快车等下载工具)

有关会议报道:
大旗底下: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___失声一下
天天天蓝 日日书香:我与Lib2.0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沪lib2.0会议参会随想

update (2007-6-2) 老槐也博客:参加上海图书馆2.0研讨会
update (2007-6-3)
大旗底下: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____现身一下, 抢答一下?(图片版)
闻书香:上海地区图书馆web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意外收获(博客网新版RSS不更新?看不到新博文!)
图林老姜:Lib2.0应用与国内外现状 (学会网站没有RSS,如果没有老姜,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才会看到任馆长下面的报道)
任树怀: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图文版)

P.S.
今天六·一,前两年还特意为儿童做了专题,如今连耄耋都已是少年,大家更不用说了。祝各位节日快乐!
参见:
2005: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
2006:面向儿童的图书馆服务

中美数图研讨班(5)·数字图书馆还要自建吗?

    在数图班结束那天,打算再写一篇有关的博文。不过据说是因为一把年纪的缘故了,两周课结束,感觉身心俱疲,没有及时动手。隔天晚上又为参加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赶着做一个PPT。如果不是看到图谋的“感言”,差不多把这件事忘了。
    各小组的项目报告主题各异、多姿多彩,项目有上课时即兴想到的,也有原来计划中的,更有基于已建项目的。印象深刻的有侧重实现技术的“上海年华·人物篇”,还有对功能推敲细致入微、着重商业推广的“海派餐饮文化”。笔记不在手头,无法一一细述。
    听各小组的项目汇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学员提问,总是加功能——比如纺织服装数字图书馆,现在有网站可以试穿衣服什么的,你们有没有考虑提供类似功能?
老师(张晓林、秦健)点评,总是质疑功能太多:要实现这么庞大的计划,恐怕还没等建成,就已经过时了。
    自己工作中想建的,只是一个功能十分单一的“馆藏特色民国书刊库”。但想着要完成课程报告,这样“可怜”的东西肯定是拿不出手的,所以作为小组的项目报告,极力推崇比较丰富一点的现有项目。或许我那可怜的项目,正是老师们所乐见的?

    开班时孙坦讲“虚拟数字图书馆”(参见花生壳的报道),我理解他所讲的“虚拟”,不但不是具体的数字图书馆,甚至不是mashup,而是把其他来源的内容根据用户的需求临时组合起来——差不多就是一站式检索结果的聚集。(理解是否正确,有待考证)
    结业式后的“数字图书馆开放论坛”,张晓林宣讲他据说讲了无数次的畅想——“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再造与建设进展”。我是第一次听,从头到尾,在PPT中出现的大量图表中,我没有看到哪部分是国家科学图书馆自建的。
    记得在点评“上海年华·人物篇”时,张晓林就曾质疑,项目计划中的很多内容在美术馆、博物馆及上图自己的网站上已经存在,为什么不经由通用接口拿过来,还要自建?

    尽管上的是数字图书馆课程,但课程的一头一尾,给我的感觉却是,我们现在不需要想着做什么数字图书馆,只要去找到可以用的东西,直接拿来提供给用户就可以了。
    有比数字图书馆更重要的东西:“图书馆应该与用户一起,到用户那里去构建和维护用户自己的信息/知识环境,而不仅仅着眼于构建图书馆的馆藏。”(引自花生壳,不记得是否孙坦原文)

    update (2007-6-1): 开放论坛的提问阶段,图谋向张晓林提问:对高校数字图书馆有何建议?张晓林的回答是:高校要准备好变化,当一二千元的手提电脑、高速无线网以及电子书普及,读者已经在网络上建起了自己的流程,你是去还是不去?

    如果觉得上面这些引述与感想不太清晰,建议看OCLC近年的两次研究报告。

参见:
图谋: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项目报告感言
花生壳:第三届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侧记

update (2007-6-1): 花生壳新博文对此问题的解答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花生壳:数字图书馆研讨班总结

update (2007-6-2): 刚发现还有一位资深的博主也参加了数图班,惜乎无缘一见。其新博文正好介绍了OCLC的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search for tomorrow
倦鸟归林:OCLC:search for tomorrow

相关链接:
数字图书馆会议信息二则
中美数图研讨班·开班前胡思乱想
中美数图研讨班(2)·遗憾的绿宝石、教学效果评价
中美数图研讨班(3)·规划一个梦想的数字图书馆
中美数图研讨班(4)·机构库,看起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