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数图研讨班(2)·遗憾的绿宝石、教学效果评价

胡思乱想当不得真——事实是,绿宝石只是课程中的一个概念。Abby说,在美国的课程是十五周,所以可以用绿宝石真正地建一个数字图书馆。这回一门课只有三天,她的设想是有一个Lab,装好了绿宝石,至少能让大家玩上一天半天的,但是没有。只有遗憾了,有空自己钻研吧。

开班前担心自己上课会睡着,结果倒没那么糟,因为Abby其实是一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讲课、讨论与休息的时间。并且Abby也很专注,班中分十几个组,看她听小组讨论汇报似乎很随意,也不见做什么记录,但某组第二次讨论汇报时不声不响讲起更改了的专题时,她立马提问是不是改了、为什么要改。令我很是佩服!
自己的体验,点评教授网上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轻松度较高(授课时间较短)而帮助不大(内容较浅显,或者没有进一步展开)。和花生壳聊时的总结是:“知道的,原来就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今天班主任邮发一张教学效果评价表,让各小组填写对Abby的意见与建议。总共十个评价内容,让填“评价”及“优点”、“缺点”。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评价表,与大家共享: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突出能力培养,宜于学员接受。
2、专业水平高,表达准确、熟练、清晰、易懂、通俗
3、 注意传授先进科学理论和先进成熟实用技术(概念和原理讲解是否准确、清楚,能否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4、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得好
5、 教学内容选择设置是否合适(教材选择是否得当、有针对性)
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用具及板书提高教学效果
7、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联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8、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训练
9、能根据学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0、您是否赞同教学中使用翻译助理?理由:

相关链接:
网站: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博客:第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相关博文:
花生壳:
第三届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侧记
第三届中美图书馆研讨班开博啦:)

图谋博客:
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好样的,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把图书馆2.0带入你的目录: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有了第一个用户

What is 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
Bring the power of Library 2.0 to your catalog.

只需数行HTML,即可在OPAC中集成LibraryThing及其高质量的图书数据,增加图书推荐、标签云及书评。

目前已有功能:
* 免费:链接同一作品的相关版本与译本(如FRBR)
* 推荐:高质量“推荐”或“类似”图书
* 标签浏览:通过标签检索或浏览图书

即将增加功能:
* 用户评论:访问数十万LibraryThing已有评论,并让用户增加自己的评论
* 用户标签:让用户加标签,并且可以在所有参与馆中共享
* 用户评级:加上LibraryThing的评级,用户也可自己给书评级

4月宣布的 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已经有了第一个用户——美国康涅狄格州的Danbury Library。
作为第一个实例,有一个免费功能、一个收费功能。试用"Romeo and Juliet"查该馆OPAC,可以看到第3条侧栏有"other editions and translations"和"tags",两者的信息均取自LibraryThing,但均链接到该馆自身的书目记录,可以说LibraryThing增强了OPAC的功能,是个对图书馆读者隐形的中间件,用户体验不错。
可惜页面设置不太美观,与最初的样例相比,还有很大的调整余地。据说该馆所用为Horizon系统。

联想到Lib2.07会上,厦大江湍讲到他新设计的tag功能,用户参与太少(其实才刚开始,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一直以为,如何吸引用户参与,是图书馆2.0实践中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不管如何,一个馆的用户终究是有限的,能够参与的用户就更有限(最近的数据,2%?update:0.2%)。
期望国内的豆瓣能够像LibraryThing那样,用已有资源,并且联合更多的参加馆,形成一个庞大的书目社区。

又:从Danbury Library目录主页看,该馆也使用了图书馆精灵ELFLeon钱涂很早就分别为他们的图书馆申请了该项服务,不知道现今使用情况如何?

参见:
Self-plagiarism is style: Go Danbury, Go!
在OPAC中嵌入LibraryThing提供的相关链接 (2007-04-10)

小试Windows Vista:速度奇慢、听力不错

数图研讨班要求带手提电脑上课,向馆里借来一台新机器,用的是Vista操作系统。除了机器自带的,什么软件都没装过。在学校里下载、安装了解压缩软件和五笔输入法。
晚上回家装绿宝石,几度出错才装成。装完后一运行,Greenstone Editor for Metadata Sets 和 Greenstone Librarian Interface 都不能用。看来说明用于32位的Windows环境,就只能用于32位了。
只好放弃,准备换用朋友的电脑去上课。

Vista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速度奇慢无比。所用电脑为SONY VAIO,Intel酷睿单核1.2GHz,内存1GB,无论开机还是关机,都够等。安装绿宝石及相关软件折腾数次,关机时告诉我有14个更新,不要切断电源。看着数十秒完成一个更新,终于不耐烦,出去溜了一圈。再次启动花了七分多。
决定看看在什么都不做的状态下关机后,启动所需时间。用秒表测试结果如下:
30" 出现有微软名称的进程表(黑屏)
1'10" 出现鼠标等候标志(黑屏)
2'25" 音乐声起……请稍候……欢迎(蓝色)
3'10" 声音
3'20" 桌面出现
3'30" 可做各种操作
5'40" 侧栏出现,启动全部完成

一向对更新操作系统不热心,因为操作系统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需要对硬件进行不小的升级。有网络,操作系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家里的主要机器Win98用到去年年底(直到现在还有一台在用),只偶而碰到软件需要Win2000/XP,那就不用罢了。
估计自己在若干年内是不会用Vista的,就利用此次机会随便看看。似乎变化不大,控制面板中“添加/删除软件”变成了“程序和功能”,原来桌面右键的“属性”变成了控制面板中的“个性化”。变化较大的是语音方面:朗读的“轻松访问中心”,“文本到语音转换”,以及“语音识别教程”。文本到语音转换并不是件难事,反之就有些难度了。
通过语音识别教程,了解了Vista的语音识别功能:
·可以用声音指挥电脑进行操作,“开始”菜单,软件窗口的菜单项,保存、确认等等。熟悉以后,应该可以用得顺手的。
·可以听写,不会输入法,也可以用电脑写作。
用声音写了一段话,总的还不错。只是自己普通话不标准,碰到有些词,怎么说电脑都听不懂——不过据说电脑有学习功能,通过不断地更正,用多以后它会熟悉你的口音的。
最后,用说话方式下命令:“开始——关机——确定”,让电脑关了机。我的Vista之旅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