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常跟人提豆瓣,也不时用豆瓣查书,但豆瓣红火起来的时候,自己已过了看到有意思的网站就注册的网络兴奋期,再则近年很少看书,所以一直没成为注册用户。上个月办公室搬家,清理搬了几次的东西,其中有一叠练习薄,三十来本,是毕业后近十年间的读书笔记,才知道原来自己毕业后也还是读了一些书的。笔记肯定是没什么用了,但不想把这些记忆扔掉,就想到用豆瓣来记录。
注册豆瓣后首先做的事是收藏自己读过的书。豆瓣中已有的书,做起来十分方便。不过我那些N年前的书,豆瓣没有收录的相当多,要添加书目信息就实在太麻烦了,根本超过我的想象:
第一,添加图书需要提供ISBN号。这或许是为了避免用户随意添加不存在的书目信息,但没有ISBN号的老书并不在少数。国内版的按说明可以用统一书号,港台版的就没有办法了。再则,早年看过的书,手头并没有,无论是ISBN还是统一书号,根本无从获取。凡此种种,大多数人只能放弃,豆瓣也就少了通过豆友的力量增加书目信息的机会。
第二,要自己逐条输入各项信息(作者、页数、出版社、出版年等)。虽然信息不全也可以完成添加,但这种完全靠手工添加所有信息的原始操作方式,与我想像中技术高超的豆瓣距离实在太远。
第三、以ISBN号添加图书的方式,不适合国内出版业普遍存在的一个ISBN、多种图书的现状。我喜欢的烹调书常常是一套丛书一个ISBN号,比如《亚洲经典炒面》,豆瓣的图书题名、封面图片与简介三者完全不搭调,应该就是不同的豆友各自输入自己所读图书信息所致。正规出版社的学术著作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现代汉字和计算机》(1989年出版)和《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2001年出版),我想提供前者信息,豆瓣已经有后者了,我也就不想再掺和进去,结果只能放弃。
也算做了这么多年的编目,提供ISBN当然难不倒我──查国家图书馆目录,匿名登录。如果查到后没有ISBN号,则点“字段名格式”,复制“统一书刊号” (不是图书馆员,又有谁知可以由此获取统一书号?)。依编目员的习惯,查到的信息尽可能完整提供给豆瓣了。查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上国内正规出版物国家图书馆都有收藏。
很容易把豆瓣与LibraryThing做对比。LibraryThing发展势头猛,一年半前用户数才5万(当时豆瓣用户数20多万),目前已达343,131。LibraryThing搜罗了很多图书馆的OPAC,所以无需用户输入太多信息,系统就自动把书目信息取来了,用户只需确认或者修改就行了。难道只能感叹国内的网络生态与国外不同?国图并没有完全开放它的书目信息,刚才试查,似乎Z39.50服务器也拒绝匿名访问了──原来是可以访问基本信息的。
前段日子,有位网友来信说要通过程序,把图书馆的书目信息都搜罗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豆瓣当然是不屑做这种恶化网络生态之事的。不过,在用户提供少许信息时,系统发出搜索请求、获取书目信息,当用户确认后,再保存到自己的系统中,应该也属于正常使用吧?我不知道豆瓣目录收录的图书有多少种,LibraryThing截止目前的数量是2,891,176种。
参见:
用“豆瓣”的一站式图书搜索帮助编目 (2005-09-06)
thingISBN――用户视角的FRBR化成果 (200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