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DL的新版OPAC

AADL的OPAC很引人注目,比如任何人可以标注的卡片目录、丰富的内容敏感信息链接、OPAC检索结果RSS订阅等等。2007/1/21,其OPAC再度升级完成,引入了对馆藏进行评级、标签、评论、回复评论等社会性功能。使用这些社会性功能不限于其持证读者,只要经过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去。
开发者John Blyberg (http://www.blyberg.net/) 也在其博客中骄傲地宣布,在忙活了一年之后,“ADL.org Goes Social”,他将新版OPAC称为SOPAC,即Social OPAC的简称。他视之为一个里程碑。
在博文中连文字带截图解释了不少新功能,如Top/Last 10 tags、Top/Last 10 Reviews等,John意犹未尽,又做了一个片长达16:14的录屏文件(88.5MB),更全面地解释其功能(示例数据,与实际OPAC检索结果不完全相同)。
从录屏中,可以看到升级前OPAC的功能(John颇为得意的Library Card Image),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社会性功能,如报告abuse,让群众雪亮的眼睛帮助网管监管不当使用;再如选择评论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还有无处不在的RSS——某本书/所有书/某位评论者的评论等,并且其RSS的URL构成也很明了。另外,My Account 除了借阅等个人帐户信息外,还有管理自己标签、评论等功能。

AADL用的是III的系统,最近III发布了称为“Encore”的软件包,也有SOPAC的一些社会性功能。AADL自然不需要再花钱去购买了。
采用III的图书馆如果也有对写代码感兴趣的,或许也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因为John把他的源代码打成了包,提供下载。在他的下载目录(http://www.blyberg.net/files/)中,还有更多内容。

参见:
AADL Library News: New Website Enhancemnts
http://www.aadl.org/node/3534

blybert.net: ADL.org Goes Social
http://www.blyberg.net/2007/01/21/aadlorg-goes-social/

Superpatron: Ann Arbor District Library adds patron tagging, rating of items
http://vielmetti.typepad.com/superpatron/2007/01/ann_arbor_distr.html
AADL的超级用户Edward Vielmetti为AADL的SOPAC鼓与呼!

Self-plagiarism is style: Blyberg Rocks!
http://www.daveyp.com/blog/index.php/archives/161/
英国Huddersfield大学的OPAC也同样引人注目,馆藏楼层位置示意图曾令我很是感慨,最近Dave Pattern在设想通过RFID,更精细地把架位标示出来。
Dave极为羡慕John Blyberg的管理层给他时间,可以弄出这么好的OPAC。同时很“惭愧”地宣布本周他们的OPAC也将发布用户评论功能,并且对自己说:“以后什么事都要在John之前宣布,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抄袭John的!”。Huddersfield大学的OPAC原就有评级功能,这次增加评论功能,据称原因之一是某些书才上架数小时、还未出借,就被加上了星级。
受John公开源代码的感召,Dave宣布如有人对他的代码感兴趣,他将很乐意与之共享。Huddersfield用的是Horizon,leon感兴趣吗?

Librarians Matter: Grow your own OPAC…but save those kittens.
http://librariansmatter.com/blog/2007/01/22/grow-your-own-opacbut-save-those-kittens/
Dave说自己要“赤手空拳杀死一窝可爱的小猫”(kill a box of cute kittens with my bare hands)才有功夫做成像John那样的项目。来自澳洲的Kathryn Greenhill说她来帮着把小猫养大,直到它们有John和Dave那样的编程技术。表达的是非技术人员对Geek们的支持。我也希望有这样的Geek可以支持。

《中文图书标识数据》(征求意见稿)观感

    耄耋少年博客新开,一连发表了“标识性编目”系列博文,使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规范出版行业需要提供的书目信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即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图书馆的大部分编目员失业。

    正好有幸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中文图书标识数据》(征求意见稿),觉得特别困惑的就是其主体“4  标识数据”采用CNMARC名称(字段、子字段)与DC元数据表达各著录项。该标准长达56页,说其繁复程度不亚于编目手册,或许也算不得夸张。而“附录3.  中文图书标识数据应用实例”,看上去就是一条常见的CNMARC记录,一点未体现出或者说让人感受到耄耋少年在其博文中所说的标识性编目的优点。总体而言,可以说有见到编目手册的“亲切感”。
   
    如果要对这个行业标准提一些观感,那么就是以下四点:

1、国际出版界电子形式产品信息的标准是ONIX,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编目中也使用ONIX数据,我国的相应标准是否应当考虑与其兼容?

2、本标准同时采用MARC与DC,不会意味着出版者必须同时提交两种格式的数据吧?应当是只需一种格式,另一种格式经过转换即可。或许可以认为本标准同时提供两种格式转换的标准(附录1和附录2分别为CNMARC到DC和DC到CNMARC的对应表)。

3、元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可避免。无论是图书馆现在所用MARC还是未来用某种元数据(不排除DC),只要向出版行业或图书馆提供格式转换软件,数据即具有通用性。不必拘泥于某一元数据格式。

4、标准如果要有长期的指导性,更不应将其局限在某一种元数据格式中。标准只要确定需要哪些项目(如同ISBD的八大项若干小项),至于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些项目,是用2709格式文本、EXCEL表格、XML格式文本或是其他什么形式,肯定会随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参见耄耋少年的相关博文:
出版界书目工作有大的进展(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mw)
“2005年发布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 和CIP相比,明确使用CNMARC格式为信息交换格式”
“自动编目软件已开发成功  自动编目是图书馆界做不了的”
“从源头进行书目数据制作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真正做到一家编目,大家使用”

中文图书标识数据(征求意见稿)系列(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my)
不知道为什么发布的是7-14,内容为“附录1.  中文图书标识数据使用CNMARC字段、子字段一览表”,而不发布正文部分。寻些CNMARC字段、子字段估计把很多人都弄晕了。

关于《中文图书标识数据》标准 2007-01-12(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nj)
“这是出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为实现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自动编目规定一个数据内容。这样,在图书付印前,就可以产生符合书目记录要求的数据。此事已酝酿好几年,标准推行后,其中基本部分将以二维码形式印在书上,完整内容将在图书付印前在网上发布。以满足出版社、书商、图书馆与读者对书目信息的需求。”“因为是在电子文本上进行标识,而不是另行描述,所以称之为标识性编目。”

关于ECIP与自动编目(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p5)
新制定的《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及正在制定的《中文图书标识数据》等中均采用CNMARC。

标识性编目概念的提出(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qh)
“自动编目处理的是图书付印前的电子文本,对其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标识。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可要求一种新出版的图书必须具有那些属性数据,使图书制作者有所遵循,在属性数据项目的设置上按规范要求处理。”
“标识性编目不可能代替描述性编目,两者将长期共存。一是正式出版的图书方可先行标识,而文献收藏机构总有部分非正式出版的图书。二是对过去出版的图书,还只能进行描述性编目。”

标识性编目的特点(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r8)
“4.真正做到一家编目,大家使用。由于出版单位在图书发行前即提供了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发行商与图书馆可不用另行编目了。”

努力做好标识性编目的事情(http://blog.sina.com.cn/u/4bd4c87b010006s7)
“文献编目是社会性事业,出版、发行、图书馆、情报所等都是图书目录的编制者,必须改变“图书馆目录”的狭隘观念。”
“数字图书馆需要解决自动编目的问题,但图书馆界做不了。不能因为图书馆界做不了就不加以研究。”
“加强元数据研究,主要是突破繁琐哲学,在新的条件下,探索可满足检索要求的元数据设置。”[理论与实践怕总是有距离的]

信息三则:预知图书馆系统公司未来命运的水晶球…

    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周。把RSS阅读器中积存的订阅内容看过后“Mark all as read”,发现网上又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摘录三则:

Dave Pattern,英国Huddersfield大学图书馆的Geek,设计了一个能预知未来的水晶球,告诉你2007年图书馆系统公司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下图是其中的一个预言,点击过去看看还有哪些预言吧:

关于iii的预言

Google 图书馆员中心博客开张(见:图书馆观点的报道

 

D-Lib Magazine 1/2月刊发布,Karen Coyle 和Diane Hillmann的文章“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RDA): Cataloging Rules for the 20th Century”将正在编撰中,拟取代AACR2作为编目界圣典的RDA称为“20世纪的编目规则”,引起不小反响(本博将另文介绍)。该期还有一文,“联机图书馆目录:失乐园、复乐园?”(The Online Library Catalog: Paradise Lost and Paradise Regained? ),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