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世界银行的公开知识文库

刚写完DOAB(开放获取图书目录),又看到4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公开知识文库”(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 OKR),含2000多本书籍、文章、报告和研究论文。文库同样采用创作共用协议。OA势不可挡!

世行网站有中文版报道,摘录部分:
世界银行出版物和研究资料现在更易获取和重复使用

· 世界银行是首个要求按照“创作共享”许可协议规定公开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主要国际机构。
· 新建知识文库收录的很多文章、报告和研究论文都可以免费且自由共享和重复使用。
· 为便于使用搜索引擎和文本挖掘工具,将对公开知识文库的内容进行优化。

2012年4月10日 – 在将其庞大的数据库向公众开放两年之后,世界银行正在整合2000多本书籍、文章、报告和研究论文,将之收入便于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公开知识文库。其中,大部分资料可供公众进行传播和重复使用,包括用于商业目的。[注:但报道末的“创作共享许可协议允许资料重复使用”,称“根据需注明出处为创作共享组织、用于非商业目的且不得制作衍生品的版权许可协议,除非出版商同意采用自由度更大的创作共享许可协议,世界银行外部出版的作者原版文章在禁发期过后都将获准纳入公开知识文库。只要著名原著作出自世界银行,该版权许可协议就准许下载并共享该著作,但不得对其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
于今天启用的该知识文库是一个一站式店铺,人们在此可获得世界银行的大部分研究资料和知识产品,学生、图书馆人员、政府官员以及对世界银行知识感兴趣的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且自由进入。更多资料将在今后一年内增入,包括外文版资料及与数据集的链接。
为促进全世界的创作共享,世界银行已成为首个要求按照创作共享组织版权许可协议规定公开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主要国际机构。创作共享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其版权许可协议旨在解决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渠道扩大问题。
该知识文库和创作共享许可协议是即将于今年7月1日生效的信息开放获取政策的组成部分,并将在今后一年内逐步完善和落实。该政策规范了世界银行的实践,即通过网络使其研究成果和知识产品为公众免费且自由获取,但如果世界银行的原创资料版权得以明确,则现在就可以免费且自由共享和重复使用其中大部分内容。
此外,对于由商业出版商出版且目前仅向期刊订阅者提供的文章,其原版将可在禁发期过后通过该知识文库免费且自由获取,但对其重复使用的限制将严于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例如,在《世界银行研究观察》和《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出现的2007-2010年间的文章现已收入该知识文库。
“知识就是力量”,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表示。“使我们的知识广泛且轻松为他人获得,将使其找出解决当今世界最棘手问题的办法。我们新的信息开放获取政策是日益开放的世界银行自然演变的结果。”

(说明:省略“对内容进行优化,以便使用搜索引擎和文本挖掘工具”及“信息公开获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等内容)

Via No Shelf Required: World Bank releases the 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 with open access an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ing (2012-4-11)

DOAB:开放获取图书目录

欧洲开放获取出版网络(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European Networks, OAPEN)是一个基于大学出版社的联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单行著作的开放出版,目的在于将自然科学开放获取出版的成功带入人文社会科学。
2月底,OAPEN宣布将提供开放获取图书目录(A new service for Open Access Monographs: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 The Hague, February 29, 2012),其主要目的是增加OA图书的可发现性。DOAB将从学术出版社获取OA图书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也可被收割,集成到商业服务,以及图书馆的联机目录,以帮助学者、学生及公众发现这些图书。日前,这个服务正式上线(Launch of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 The Hague, April 12, 2012)。

DOAB: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
DOAB针对以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同行评审单行著作及汇编出版物,现收录22个学术出版社的756种图书,提供搜索和浏览查找功能。

搜索途径为题名、作者、ISBN、出版社、关键词、文摘;浏览功能包括题名、主题(二级)、出版社。由于现在图书还不多,且没有全文搜索功能,所以主题浏览功能更实用。大致浏览,图书都是近十年甚至近一二年的。
通过主题浏览,社会科学──图书馆情报科学(现有11种书),下载了一本2008年版的图书馆建筑图书(全文PDF):
Building on experience; learning from the past to plan for the future ; documentation of new library buildings in Europe
Authors: Feldsien-Sudhaus, Inken
ISBN: 9783940344267 Year: 2008 Language: English
Publisher: Universitätsverlag Göttingen
该著作以创作共用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reative Commons: by-nc-nd)方式许可。PDF文档显示为加密,但文字可以复制粘贴。

出版社浏览,可以看到目前参与该项目的22个出版社,除了大学出版社及名称中带有Open的出版社外,也有名声在外的学术出版社,如:
Palgrave Macmillan (6 book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3 books)
Taylor & Francis (8 books)

由于只收录经同行评审的图书,DOAB图书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考虑下,如何结合进图书馆的OPAC,扩大可获取电子图书数量?

[IFLA-L]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

相关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政策指南
UNESCO.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Policy guidelines released (2012-4-6)
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Open Access (PDF全文)

学术报告: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转型

今天在馆里听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李欣副馆长的报告“全媒体时代的大学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现实?—-浅谈欧美图书馆关注的动态以及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转型”。李馆长说会留下PPT,不必记录,但听的过程中,发现PPT其实并不能涵盖报告内容,所以还是记了不少。

总的感觉,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不愧为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关注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关注学校课程与教育模式(在线教育的扩展),关注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读者需求,思考并调整图书馆运作。同时,强调图书馆间合作,特别注重社会责任(虽然她没有用这个词)。以上这些内容,并不是以大报告的形式呈现的,而是都有具体例证,并提供专业的思考(如对电子书及电子书阅读器,考虑使用协议如是否可分享等)。李馆长务实低调,关注细节并注意吸取他馆经验,如说国科图的馆际互借系统中到馆时间是以颜色标示的,很醒目,康大馆可以改进。

报告视野开阔、思考专业,虽然只短短二小时(含问答),内容却相当丰富。只是在落笔转述时,发现最成问题的是自己的文字竟然难以完整表述听后感受。大致总结三条,忽略了很多无法归纳进这三条的,与报告题目(及本博文的标题)并不一致。

1、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基础上调整服务
(1)有计划地合并、缩减实体图书馆:
2010年物理馆转型为虚拟馆:读者使用电子资源;
2011年工程馆变为无馆藏图书馆:有馆员提供咨询;
2012年昆虫馆与生命科学馆合并:昆虫图像进行数字化、方便随时比对。
(2)学生图书馆运作顾问团:每月(?)一次会,晚餐一小时(匹萨),馆长带1位相关部门馆员征求读者建议,前半小时学生吃、馆长讲,后半小时学生提供建议。如了解图书馆是否需要进入Facebook,两年前的结论是不要,因为那是个放松的地方;两年后,约2/3的人认为需要,因之图书馆进入Facebook。
(3)分析读者情况:
咨询问题分类分析,调整咨询馆员工作时间:如下午1-2点间多问厕所位置,由学生助理值班;
入馆显示屏内容,有奖(U盘)调查:结果是,希望显示天气预报、新闻、学校讲座──不希望看馆内消息!
教授外借期限:原规定在有生之年可以永不归还,后来考虑到学生需求,现调整为两年。
(4)新媒体试验,不成功就放弃,投入到新的方面:
维基百科,曾在上面投入很多,后来发现经常被反复改掉,终放弃;
iTune:较成功;
Flickr:在上面的图片,会有读者留言提供背景资料,丰富了馆藏。

2、图书馆间合作
(1)馆际互借:常春藤校之间的一般48小时内可以到馆,其他学校时间较长(认为5天以上较难接受),会考虑通过亚马逊购入(价高、但到馆快)。年借入5-6万,借出7-8万。
(2)2CUL,与哥伦比亚大学深度合作:两个均在纽约州的私立大学,读者可申请对方读者证,馆藏建设分工、编目合作(互相为对方做小语种编目),甚至共同聘用一个领域的学科馆员,还在考虑只买一个图书馆集成系统。

3、社会责任方面
(1)购买电子资源:不参与保密协议,公开打折信息,让所有图书馆可以公平获取资源
(2)维护arXiv.org及VIVO:康大馆运作的世界最大理工类电子文档服务arXiv,由于太成功,年维护费已达$40万。在难以独立维护的情况下,拒绝出版商购买,而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征求其他机构共同出资,继续提供服务。
(3)为弱势群体做实事──TEEAL工程:与出版商联系,制作200多种农业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移动硬盘方式向无条件使用互联网国家提供,收取成本费(查了下,1993-2009为$5000,年度更新$525,可打折)。目前有300套购买。
(4)多渠道提供馆藏:参与Google图书(50万册)、微软图书(8万册)、互联网档案等[2012-4-10说明:无版权图书在网上提供公开访问]。有意思的是,微软制作的8万册无版权图书,放到亚马逊上以按需印刷(POD)方式提供,去掉格式转换等人工费,竟然还能赚回──李馆长说,这说明读者使用习惯是不同的

附记:每个人听报告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以前听完各自散去,没有这个体会。这次听了几个同事的简评,竟然和我理解的角度完全不同,超乎想像。

我的感受是,很多时候事情不是有没有人做的问题,而首先是有没有人想到的问题。
[update 2012-4-19]本馆新闻中的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来校讲座 (20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