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之母亨丽埃特·艾弗拉姆

    当机读目录(MARC)被介绍进来的时候,我们还处于集体主义时代。于是我知道MARC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LC)开发的,却不知道、也没有想过了解它的开发者是谁。直到今天,才后知后觉,原来是一位女士──亨丽埃特·艾弗拉姆(Henriette Avram, 1919.10.7-2006.4.22)。
(本图来自《纽约时报》)
    艾弗拉姆1950年代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工作,成为第一代编程员。后来在私企做系统分析与编程时,经由一个设计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的项目而了解图书馆,并被引介至LC卡片部(Card Division Service)。她还为OCLC之父Frederick Kilgour做过咨询,当时OCLC开始尝试计算机化书目信息。
    1965年艾弗拉姆得知LC有一个空缺,最终得以受雇为信息系统专家办公室的系统分析员。她的第一个任务是分析如何用计算机处理编目数据。凭借在国安局的训练,“在提出计算机解决方案前,彻底理解主题是首要条件”,她和二个图书馆员一起,仔细检查卡片记录中包含的信息,过目数百种不同语言的百万级条目;她也研究ALA规则(当时还没有AACR2)及LC排片规则,尽可能了解书目控制的方方面面。在彻底检查了书目记录的每个部分后,她将之翻译为一套字段,具有名称(标签,也就是3位数字)、处理方式(指示符)及部分(子字段)──MARC由此诞生

    有了MARC,得以把卡片目录转换为计算机目录,使千里之外联网查询目录成为可能。艾弗拉姆也因此成为图书馆界迈向信息科学的关键人物
    为使MARC得到广泛采用,艾弗拉姆致力于使之成为标准。先是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一起,使MARC在1971年成为国家标准;继之继续游说,在1973年MARC成为国际标准(ISO2709)。由于她的努力,“MARC现在成为全球图书馆自动化与书目交流的基础”。尽管她从未打算做一名图书馆员,却成了“图书馆自动化和书目控制方面的杰出人物”。
    艾弗拉姆还是关联系统项目(Linked Systems Project)的最初规划者之一,孜孜不倦地推行以国际标准,连接存储于离散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的理念──不知道这种概念现在叫什么,是否还存活?

    艾弗拉姆在1967年成为LC的信息系统副协调员,继续领导MARC试验项目(MARC Pilot Project)直至1968年6月结束。1969年3月起领导MARC发行部,并开始回溯转换试验项目(RECON Pilot Project)──MARC的回溯转换工作至今仍未完成,是她职业生涯中“唯一失望的经验”。尽管如此,凭借其工作热情、外交手腕及领导能力,她在LC逐渐高升,至1983年成为副馆长,直到1992年退休。
   
    艾弗拉姆也是国际图联(IFLA)的积极参与者。她参加了大名鼎鼎的1969年国际编目专家会议,成为开发专著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的一员。1970年代,她还是ILFA内容标识符工作组(IFLA Working Group on Content Designators)主席,采用ISBD开发MARC格式的国际版UNIMARC──是她的外交手腕让她兼容并包,没有主张用统一的MARC格式,还是她觉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LC的MARC有点落伍了?

    自1971年到退休次年(1993年),她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1986年台湾还给她授了奖(Appreciation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of Taipei, Taiwan)。除了图书馆界的奖项,她还是1974年联邦妇女奖获得者(Federal Women’s Award)。
    按照美国图书馆界惯例,只有拥有图书馆学位的人才是librarian,其他专业人员只能是准图书馆员。作为一名计算机编程专家,当1971年ALA授予她第一个奖项“玛格利特·曼分类编目奖”时,她的获奖感言是:“从一开始……你们就欢迎并支持我。今天你们进了一步──你们接纳了我。”她后来对此的解释是,“在那一刻及其后,我视自己为图书馆员”。很自豪的口吻。
    她的语录:“我相信互联网是伟大的技术成就。但是,在组织信息,使我们能够定位、选择并区分严肃研究的书目项方面,互联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的,但互联网走得比图书馆快。
    她的另一条语录:“在我看来,现在比以往更需要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在开发MARC过程中,我们需要二个天才,即计算机专家和图书馆专家,没有一个天才可以独自成功……图书馆员必须成为计算机学者,这样才能理解应用的技术及其与专业的关系。”可以视为一位计算机专家对图书馆员的期望吧。

    艾弗拉姆2006年4月22日逝世,《华盛顿邮报》纪念文章的标题是“改革图书馆”(Henriette D. Avram; Transformed Libraries, April 28, 2006),《纽约时报》纪念文章的题目是“现代化图书馆者”(Henriette D. Avram, Modernizer of Libraries, Dies at 86, May 3, 2006)。早在四十多年前,图书馆就是由计算机专家来改革,并使之现代化的。不知道当年想到要雇佣计算机专家的,是什么样的Librarian?
   
    一直说自己是个没有历史感的人,此事又是一个例证。那年自己已经写博一年加半载,竟然不知道这位MARC之母辞世的消息,真有点不可思议。
   
PS:基本信息编译自维基百科:Henriette Avram(文中含本人观点,请看官自行辨别)

YouTube上的国家图书馆 & LC的“创收”

    本月7日,美国国会图书馆(LC)开通了它在YouTube上的频道。LC博客上报道此事的博文标题是”YouTube, and Now We Do Too“,可见在YouTube上开频道的图书馆已有不少。OCLC副总裁Lorcan Dempsey链接了其中的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ies on YouTube) ,计有:
    * The European Library(http://www.youtube.com/user/theeuropeanlibrary)
    * Th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of Singapore(http://www.youtube.com/user/NationalLibraryBoard)
    *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Wales(http://www.youtube.com/user/llyfrgen)
    *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NZ(http://www.youtube.com/user/NationalLibraryNZ)
    *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http://www.youtube.com/user/NLofScotland)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youtube.com/user/LibraryOfCongress)
不知道是不是按开设时间为序排列的?
    来自英国的Dempsey还着重介绍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NLS)。从资料看,NLS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YouTube中上载自己的视频,作为展示自己的窗口(shop window),树立自己的视频资料品牌”Scottish Screen Archive”。

    像任何机构一样,图书馆使用YouTube或Flickr这样的网站,目的都是自我推广。LC自称掌管着世界最大的音像资料库,有六百万电影、广播及录音资料。首次在YouTube上提供的70件视频,肯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今后也会像LC的Flickr项目一样,逐步增加内容。目前YouTube被GFW挡住,不容易看到,可以到LC网站的“美国记忆”搜索,入口:http://memory.loc.gov/。比如那个一百多年前的无声喷嚏,7秒钟,YouTube上会有什么评论?

    一直觉得LC开放做得好,但也不忘“创收”。免费观看、任意下载的都是一般像素的,随便看看也就可以了,但如果需要高清晰度的,就得掏钱,当然前提是版权允许。比如视频资料,提供复制(Obtaining Copies of American Memory Film Collection Materials),根据载体格式,价格从30分钟$60左右到120分钟$250,加急另收50%左右。另外,它庞大的图片库也提供复制(Miscellaneous Items in High Demand – Obtaining Copies),黑白、彩色(Photographic Services) 、数字(Digital Imaging Services),打印、负片、文件复制,提供品种不少,$22起价,也着实不便宜。

关于苏格兰国家图书馆与YouTube,参见:
YouTube and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WIDWISAWN, v.6, no.1, p.4/6; ISSN 1478-8055)
着重讨论与NLS利用YouTube相关的元数据、管理、版权问题并分享其经验。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YouTube and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PPT)
Outlines an NLS pilot project with video sharing site YouTube and associated metadata issues. Part of the Cataloguing and Indexing Group in Scotland (CIGS) seminar “Toto, I’ve got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 metadata issues and Web2.0 services.
上文所依据的会议PPT,第8页有YouTube可编辑元数据图示

关于LC的数字化图片,参见:
不仅仅是第100万张数字化图片上网 (2005-12-01)
Flickr上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集 (2008-01-18)

想访问YouTube?可参考:
解锁你的YouTube (April 18, 2009)

杜威分类号中的斜线“/”

    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中是没有斜线“/”的,但书目记录中的DDC类号有不少带斜线的。前一阵有位网友曾在本博留言,问“/”的含意;这几天CALIS联合目录咨询中,又有同仁问同样的问题。可见对此迷惑的不在少数。

    以前我也同样迷惑不解。2005年3月,不知为何下了决心,要弄明白此问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上找到了十进分类法部主管Dennis McGovern的邮箱,举338.6/42/091724为例发邮件询问。不久收到回复,称“/”(正式名称segmentation marks),有两种含意:
    一表示简版号的结束(Abridged ed.)
    一表示标准复分号的开始
我的例子中的两个/正好分别是这两个意思。

    今天王绍平老师介绍了OCLC网站上的“Segmentation Marks in Dewey Numbers”(DDC现归OCLC旗下),表明LC已经不再用“/”(也称prime marks或slash marks)表示标准复分号的开始了。
    经由网站链接的博客025.431: The Dewey blog的博文Sweet segment solution (August 04, 2005),得知此决定由2005年9月1日起实施。

    换言之,目前的杜威分类号中的斜线“/”只有一个含意:
    分隔简版号码与完整版号码
如338.6/42/091724,按现在的规则,就是338.6/4209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