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还是出局:靠开放存取来挽救?

    说起来好象国外图书馆员不像我们要写论文,其实如果要想升迁什么的,也还是要弄出些东西的。要不然,怎么解释在图书馆界也有这样的专栏“Publish, Don&apost Perish!”(要出版,不要出局)?这正对应着学术界的“Publish or perish”(不出版就出局)。

    Emerald Library Link的“Publish, Don&apost Perish!”专栏由Rachel Singer Gordon撰写,最新文章“开放存取档案库(Open Access Archives)”,介绍图情领域的开放存取档案库。内容包括(非原文忠实翻译,如引用请对照原文):

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Why Post Your Work in an OA Repository?)

  • 易于存档(Easy archiving):
    让OA库代替自己存档,保存所有自己作品。求职、申请项目……时提供带链接的文章一览,让对方一点击就可以看到全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 提高被引率(Increased citation):
    近期研究估计,自存档联机OA文章被引率为其它文章的二倍
  • 增加爆光率(Increased exposure):
    有些OA库提供作品的阅读次数,可衡量作品的利用与影响
  • 国际影响(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美国人通常只关心本国,给个机会让美国人来了解你[别忘了加上英语文摘,促进美国人学汉语]
  • 长期保存(Long-term preservation):
    也不是很保险,还是别忘了自己留个备份,或者存到多个OA库[当我们依赖上网络、依赖上网络存储,就要时刻准备着倾刻间“一无所有”]
  • 参与完善图书馆员的价值观(Participation in projects that complement the philosophy of librarianship):
    图书馆员承担让信息自由/免费流动的职责,OA是“从我做起”的绝好途径
  • 鼓励开放的同行评议(Stimulation of “open peer review”):
    听别人看法使自己写得更好,评他人作品帮助他人提高

选择保存自己作品的OA库(Choosing an Archive):介绍图情领域两个主要OA库

使用OA库做研究(Using OA Archives for Your Own Research):介绍收割图情OA文献的三个目录,收录内容自然多于前面两个OA库

    用开放存取档案库来解决发表文章问题,至少在国内还是不行的,因为这种“发表”是不被认可的,就好象不能把blog作为成果去评职称。Rachel所举出的“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的理由,也没有一条符合我们这儿发表文章的终极目的。
    记得某次听一位海外华人馆员作报告。他已入老年,仍是普通馆员。但他一点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喜欢出席会议、出人头地,平常把工作做好,按部就班就行了。或许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种平和心态在我们这儿比较少见。很多人说自己“没有办法”,为了职称、为了生活质量、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大家的生活目标都是一致的,于是就有走不完的“独木桥”、赶不完的“末班车”,全然没有那些悠闲社会普遍存在的多样性选择。

    OA虽然无法解决“出版还是出局”的问题,但Rachel的理由还是很能说服人的,归结起来就是:利已、利人、利事业!

参见:把自己的论文放上网

从数字看开放存取(Open access)

    维基百科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词条内容丰富,链接多多。近日Open Access News编辑Peter Suber又给它加上了“从数字看开放存取”(Open access by the numbers)部分,看看OA的大规模发展,很有意思。用维基来记录数字特别好的地方是,保留了所有时期的数字,若干年后随意取若干个编辑点两两对比,发展趋势一目了然(当然要注意有无错误数据)。为方便阅读,将原格式中各项统计日期置于最后:

 

周年盘点:图情流行缩写词一瞥(下)

OA:全称Open Access。Open译作开放或公开,Access译法就见人见智了,所以合译后五花八门,如开放存取、开放获取、公开获取、开放使用等;台湾译法也不少:公开访问、公开取阅、开放取用、开放取阅或开放近用等。OA有不同的形式,对使用户者免费是其共同特征。OA及其收录的文献越来越多,因为多个研究表明,OA文献比非OA文献有更高的引用率,对作者、出版者的吸引力自然不小。OA对图书馆运作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见:OA相关博文几篇

RDA:《英美编目条例》(AACR)的未来替代品《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计划于2008年出版。在名称上去掉“英美”、去掉“编目”,意味着它在地域与领域上有更大的抱负。或许那就是国际图联计划中的“一部国际编目条例”,毕竟国际图联编目专业组与英美编目条例联合修订指导委员会成员交叉的不少,其动向编目界不可不注意。
参见:
AACR终于准备出第3版了(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548608.html)
“英美编目条例”退出舞台:从AACR到RDA(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2445062.html)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台湾译为“无线射频标签辨识系统”。作为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大有取代磁针+条形码的趋势。由新加坡的图书馆开始,RFID这一二年间渐渐在国外图书馆得到实用。台湾已有使用RFID的无人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也于9月开始采用RFID自助借还;有此打算的深圳图书馆不知行到哪一步了?
参见: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603226.html)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孤陋寡闻篇(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614164.html)

RSS:似乎没有译名,原名也是五花八门,一般认为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整合),而原来却称为Rich Site Summary(丰富的网站摘要)。是继电子邮件、短信(SMS)之后(或同时)的又一种推送技术。除了博客广泛使用RSS之外,国内已有一些图书馆用RSS向读者推送本馆资源、本馆新闻,最近更见到个性化的厦门大学图书馆RSS预约到书推送服务。国外用RSS推送最新目次的期刊越来越多了,还专门有人整理可用于图书馆服务的RSS资源。连重要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商也开始在系统中设计RSS推送方式,新的一轮系统升级中RSS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了
参见:RSS相关博文

Wiki:通译维基,据说源自夏威夷语“快点快点”(wee kee wee kee),也算作缩写了。“维基百科”鼎鼎大名,维基这种合作建立与维护文档的方式,也应用到各行各业。sogg(闲来无空)为厦门大学编目部建blog之外,还建了一个维基,真是令我羡慕。国外图情界的维基应用更多些,除了机构维基,同样的也有会议维基,比如今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的维基、第7届“国际因特网图书馆员大会”的ILI2005维基。OCLC本月正式开通维基WorldCat (WikiD)试验计划,注册者可以为目录中的文献加评论、补充目次等,据说采用了维基技术,虽然看上去和其它的维基应用一点儿都不相像。
参见:
维基版的OPAC什么样? (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3164127.html)
维基其它相关博文

    由于眼界与兴趣所限,不免对编目有所偏重,尤其是艰涩难懂且数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缩写词一个也没包括在内。
    是为一周年小结。纯为自我营销,不加外部链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