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图书馆协会使用RDA和MARC21最佳实践

RDA工具包2015年2月17发布(RDA Toolkit Release – February 17, 2015),在“资源”下新增了音乐图书馆协会最佳实践,全名“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Best Practices for Music Cataloging Using RDA and MARC21”。“资源”部分已有4种国家级政策声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德国、瑞士),这是首个特定资源的最佳实践。同样提供与RDA正文的双向链接,在RDA正文中的链接图标为MLA蓝字、蓝边透明底,与国家级政策声明的黑白字、纯色底有所区分。

音乐图书馆协会最佳实践由音乐图书馆协会(MLA)书目控制委员会(BCC)之RDA音乐实施工作组(RDA Music Implementation Task Force)完成。工作组成立于2011年9月,最佳实践草案完成于2013年2月15日,正式的1.0版完成于2014年2月21日,2015年2月17日1.1版之后将不再单独发布,直接在RDA工具包中更新。
工作组已经完成并体现在MLA最佳实践中的任务包括(译自version 1.1背景,未包含在RDA Toolkit中):
1、创建音乐相关最佳实践文档,补充RDA
2、对MLA音乐相关最佳实践文件与其他官方RDA政策(如LC-PCC PS及其他PCC发布决定)之间关系作出建议
3、创建乐谱、录音资料、音乐作品和音乐内容表达的完整样例

BCC网站有“RDA文档”栏目,最佳实践部分目前提供的是1.1版,还有1.1版与1.0.1版变化对照,以及完成于2015年1月15日的1.1版增补:
Supplements to Best Practices for Music Cataloging Using RDA and MARC21–v.1.1 (January 2015)
包括3个增补:
增补1:录音载体的描述与编码特性指南(包括CD等约20种载体的007各位、256、300、337-338、340-352、500、516、538等字段取值)
增补2:MARC中用ISBD记录并列数据(245并列题名等)
增补3:完整MARC记录样例
其中增补3包含在1.1版(及RDA Toolkit)中。另2个没有包含在内,都是对编目很实用的,尤其是增补1[可用于制作各种载体的编目模板]。

参见:各国的RDA政策声明(2014年11月4日)

[update 2015-2-23/24] 由于MARC 21为RDA新增了不少字段、子字段,新旧字段是同时使用还是有所取舍,MLA最佳实践可以说给出了很明确的指导。
以录音CD为例,MLA样例使用如下字段记录载体特性(336-338略):
300 2 audio discs (51 min. ; 54 min., 56 sec.) ; $c 4 3/4 in.
344 digital $g stereo $2 rda
347 audio file $b CD audio $2 rda
这说明MLA的做法是:不在300和34X字段间重复信息;部分信息只以007代码表示、不使用34X字段
(1)300$c尺寸必备,因之不做340物理媒介字段的$b尺寸
(2)300$b其他载体特征,以更专指的344声音特征字段的子字段代替
(3)标准格式中使用者不太关注的专门信息,只以代码在007表示(详见增补1表),不在34X字段说明
340 $a plastic $b 4 3/4 in. $2 rda
344 $a digital $b optical $c 1.4 m/s $g stereo $2 rda

FRBR模型缺了什么?

俄勒岗大学Kelley McGrath在BIBFRAME邮件组中针对影视作品提问:MARC中缺了什么([BIBFRAME] What’s missing in MARC),BIBFRAME是否对MARC这方面不足做过什么分析,是否会加以支持?他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关联演员人名与角色人名。这确实是个用户很关心的关系,某个角色是谁演的、谁配音的,可以从角色查到演员或反之……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了下,觉得这不单是MARC的问题,因为FRBR模型中也没有揭示这种关联:
1、角色应当属于主题范畴。习惯上那些最著名的角色会作为被描述的虚拟人物(个人名称主题)被揭示。
2、只有第1组实体中的作品有主题。
3、影视作品演员属于贡献者,贡献者对应于内容表达。
结论:影视作品演员与虚拟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内容表达的责任者与作品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在FRBR模型中,没有揭示两者间关系。

FRBR实体关系
(此图链接自W3C图书馆关联数据小组档案,原图出自:FRBR: A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Dublin Core Application Profiles / Maja Zumer, Marcia Lei Zeng, Athena Salaba)

Kelley McGrath在邮件中提到一个众包项目:影视演职员表标注实验OLAC Movie & Video Credit Annotation Experiment
好奇去贡献了几个标注,然后看了下这个项目介绍,发现是“一个更大探索的一部分,即借助FRBR模型及分面搜索,改进图书馆和档案馆拥有的动态图书馆资料的检索”。而其中工作之一、Kelley McGrath作为主席的“动态图像作品级记录工作组”(Moving Image Work-Level Records Task Force),做的正是与FRBR相关的工作:

“工作组调查,并就动态图像资料的基于FRBR作品级记录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包括:
– 动态图像作品的识别特征
– 识别这些特征的潜在信息源,检查这些来源的可靠性
– 检查现有书目记录,识别作品级信息可以记录的位置,调查从现有书目记录中抽取信息创建临时作品级记录的可能性”

工作组在2009年提出了《动态图像作品建议报告》:
第1部分“动态图像作品的定义与边界”。作品与内容表达的分界线一直是令我困惑的问题。报告此部分一开始就说明FRBR本身就认为这是个很难的问题……没有认真看下去(让我想起大专辩论赛、首先辩论的不是论题,而是论题本身的含义)。
第2部分“核心属性和关系”的“建议属性和关系”中,有“角色”(Characters portrayed (fictional and dramatic works))(p.15)。
假设工作组放宽条件,把某部电影当作作品,演员与作品产生关联;不同语种版本自然是内容表达,还是有配音演员与角色(也就是作品主题)的关系问题。凌乱中……

联想到JSC在2014年11月举行的RDA年度会议上说要开发新的附录M主题关系说明语。RDA原有附录L“概念、实物、事件和地点间关系”,指的是第3组实体内部关系(目前仍为空白)。附录M则是针对“一部作品”与其主题之间的关系,会有哪些关系呢?首先肯定得增加时间(FRBR第3组实体中没有时间是很奇怪的事情),那么能解决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吗?

——或者换个角度,这种关系的揭示,是书目元数据标准该解决的吗?是否应该直接采用某种影视作品本体?

UNIMARC书目和规范格式2012修订发布

UNIMARC书目格式和规范格式最新版都是第3版,书目格式为2008年,规范格式为2009年。今天发现两种格式的2012年修订均已在今年2月26日发布,称为第3版之2012更新,2012年12月批准(批准一年多后才发布):
UNIMARC Bibliographic, 3rd edition: UPDATES 2012
UNIMARC Authorities, 3rd edition: UPDATES 2012

之前做RDA中文化课题时,曾由书蠹精老师处求得UNIMARC修订的内部讨论稿,钻研过一番。和MARC21近些年主要针对RDA做更新不同,IFLA的UNIMARC更新主要针对FRBR,甚至都没有顾及同为IFLA旗下的ISBD——ISBD第0项内容形式和媒介类型在2009年即已单行发布,2011年正式成为ISBD统一版的一部分,取代一般资料标识(GMD)。但在UNIMARC书目第3版2012更新中,200$b仍作为对应于ISBD的GMD存在。当然另一方面,ISBD统一版也没有考虑采用FRBR模型。

本次修订,书目格式更新及新增41个字段,规范格式更新及新增18+个字段(有系列字段)。
以下列举书目格式的12个新增字段:
– 033 其它系统永久记录标识。003是永久记录标识,但不可重复,新增033字段可以提供多种永久记录标识。
– 146 代码数据字段:演出媒介。取代原来的145字段,子字段定义有变化。
– 251 馆藏或档案的组织与编排。
– 335 原件/复制件的位置。记录拥有者详细地址,在不需要详细地址时分别用324和325字段。
– 371 信息服务政策附注。包含获取、管理使用与复制政策。
– 506/507 首选检索点-识别作品/识别内容表达。匿名作品及特定内容表达的首选题名。500首选检索点在作品有不同题名情况下使用,而506/507则是作为作品或内容表达的一种标识,在题名只有一种形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 576/577 名称-首选检索点-识别作品/识别内容表达。对非匿名作品,以名称-题名形式表示作品及特定内容表达。
类似4XX连接字段,可选两种表示方式:
A嵌入字段技术,UNIMARC传统链接数据的子字段$1+原字段,如$1701……$1500
B标准子字段技术,类似MARC21的子字段方式:$a名称、$t题名……
– 703/713/723 个人/团体/家族名称-出处或拥有权。与单件相关的拥有者,包括先前拥有或保管者、签名作者、非正式题献者等。

本次更新另有一些是在用语上与FRBR一致。比如原来字段名称中的Item、Work及Material改成了Resource,作为描述对象的资源即FRBR第1组实体,包括WEMI四个层次。

比较特别的是500字段由“统一题名”(Uniform Title)改称“首选检索点”(Preferred Access Point),这并非FRBR用语——FRBR基本上用“统一题名”,“检索点”只出现过一次,更无“首选检索点”称呼。RDA目前对应的概念用的是“规范检索点”,但印象中编制过程中曾经用过“首选检索点”,后来大概为与“首选题名”、“首选名称”区别而改变。
至于新增的506/507和576/577两种首选检索点,则完全是为了体现FRBR而在载体表现(书目记录)中关联作品、内容表达,或许借鉴了RDA,但并非与RDA相关的更新。

参见:UNIMARC的FRBR改造(2011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