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BR模型缺了什么?

俄勒岗大学Kelley McGrath在BIBFRAME邮件组中针对影视作品提问:MARC中缺了什么([BIBFRAME] What’s missing in MARC),BIBFRAME是否对MARC这方面不足做过什么分析,是否会加以支持?他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关联演员人名与角色人名。这确实是个用户很关心的关系,某个角色是谁演的、谁配音的,可以从角色查到演员或反之……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了下,觉得这不单是MARC的问题,因为FRBR模型中也没有揭示这种关联:
1、角色应当属于主题范畴。习惯上那些最著名的角色会作为被描述的虚拟人物(个人名称主题)被揭示。
2、只有第1组实体中的作品有主题。
3、影视作品演员属于贡献者,贡献者对应于内容表达。
结论:影视作品演员与虚拟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内容表达的责任者与作品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在FRBR模型中,没有揭示两者间关系。

FRBR实体关系
(此图链接自W3C图书馆关联数据小组档案,原图出自:FRBR: A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Dublin Core Application Profiles / Maja Zumer, Marcia Lei Zeng, Athena Salaba)

Kelley McGrath在邮件中提到一个众包项目:影视演职员表标注实验OLAC Movie & Video Credit Annotation Experiment
好奇去贡献了几个标注,然后看了下这个项目介绍,发现是“一个更大探索的一部分,即借助FRBR模型及分面搜索,改进图书馆和档案馆拥有的动态图书馆资料的检索”。而其中工作之一、Kelley McGrath作为主席的“动态图像作品级记录工作组”(Moving Image Work-Level Records Task Force),做的正是与FRBR相关的工作:

“工作组调查,并就动态图像资料的基于FRBR作品级记录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包括:
– 动态图像作品的识别特征
– 识别这些特征的潜在信息源,检查这些来源的可靠性
– 检查现有书目记录,识别作品级信息可以记录的位置,调查从现有书目记录中抽取信息创建临时作品级记录的可能性”

工作组在2009年提出了《动态图像作品建议报告》:
第1部分“动态图像作品的定义与边界”。作品与内容表达的分界线一直是令我困惑的问题。报告此部分一开始就说明FRBR本身就认为这是个很难的问题……没有认真看下去(让我想起大专辩论赛、首先辩论的不是论题,而是论题本身的含义)。
第2部分“核心属性和关系”的“建议属性和关系”中,有“角色”(Characters portrayed (fictional and dramatic works))(p.15)。
假设工作组放宽条件,把某部电影当作作品,演员与作品产生关联;不同语种版本自然是内容表达,还是有配音演员与角色(也就是作品主题)的关系问题。凌乱中……

联想到JSC在2014年11月举行的RDA年度会议上说要开发新的附录M主题关系说明语。RDA原有附录L“概念、实物、事件和地点间关系”,指的是第3组实体内部关系(目前仍为空白)。附录M则是针对“一部作品”与其主题之间的关系,会有哪些关系呢?首先肯定得增加时间(FRBR第3组实体中没有时间是很奇怪的事情),那么能解决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吗?

——或者换个角度,这种关系的揭示,是书目元数据标准该解决的吗?是否应该直接采用某种影视作品本体?

《FRBR模型缺了什么?》上有2条评论

  1. 这个议题很有意思,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说,下次见面时聊?不想在这儿多打字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