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普通图书馆资料上能存活多久?

这是年初 American Libraries 期刊(网站)文章的标题:

文章介绍的是“重新开放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REALM=REopening Archives, Libraries and Museums)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测试结果信息图显示,能存活5天甚至8天以上的材质不少(结果文后附)。

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导致很多公共服务机构被迫暂时闭门谢客,以减少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美国的REALM项目由OCLC、IMLS(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美国政府机构)和Battelle三家合作, 2020年5月12日启动,旨在创建和发布基于科学的信息和推荐做法,以减少将COVID-19传播给图档博服务的员工和访客的风险。Battelle首先对流通图书上是否存在新冠病毒进行测试,第1次测试书是平放的(未堆叠),结果相当乐观,IMLS网站立刻发布新闻:“研究表明三天后在五种高流通图书馆资料上无法检测到病毒”。但9月3日公布的对同样材料进行的第4次测试结果显示,在叠放情况下6天后仍在所有5种测试材料中检测到病毒。

最初看到这个项目时,我觉得很赞,因为研究方法科学。想想如果只要静置就能让病毒自然死亡,可以省多少事。当时立刻写了博文介绍(参见:放置三天后五种高流通图书馆资料上无法检测到新冠病毒(2020-6-23))。后来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看REALM项目已经公布的8次测试结果,对在已经了解图书资料简单静置(尤其是必不可少的堆放)病毒能较长时间存活、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后,仍持续(每月)做测试感到难以理解。上述文章说2021年将测试其他物品和表面,例如柜台和固定装置。真的对图书馆界测试通用材料的意义表示怀疑,如文章所述,“可以在更耐用的材料上使用消毒和清洁剂,以代替检疫”。那些物件/材料不同于图书资料,用消毒解决无疑更直接、更让人安心。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已经一年多,虽然现正全力推广疫苗,但新增病例趋势不减,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 测试结果:新冠病毒在普通图书馆资料上能存活多久?——

(注:+表明X天以上仍有存活,可能只是痕量)

  • 1天
  • 精装书封面(巴克兰布),未叠放
  • 平装书封面,未叠放
  • DVD盒,未叠放
  • 2天
  • 档案夹,叠放
  • 3天
  • 合上图书内的普通纸页,未叠放
  • 塑料书套,未叠放
  • 4天
  • 盲文纸页,叠放
  • 一张咖啡桌书上光面纸页,叠放
  • 儿童板书,叠放
  • 杂志页,叠放(4+)
  • 5天
  • DVD,未叠放
  • 储物袋(柔性塑料),未叠放
  • 有声书USB盒式磁带,未叠放(5+)
  • 储存容器(硬塑料),未叠放(5+)
  • 有机玻璃,未叠放(5+)
  • 6天
  • 精装书封面(buckram布),叠放(6+)
  • 平装书封面,叠放(6+)
  • DVD盒,叠放(6+)
  • 塑料书封,叠放(6+)
  • 发泡聚乙烯泡沫,未叠放(6+)
  • 8天
  • 皮革装订,未叠放(8+)
  • 聚氯乙烯“乙烯基”(室内装饰),未叠放(8+)

2020年流水帐,离不开新冠肺炎

整个2020或者说庚子年,都笼罩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阴影下,全年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手机没流量没法出门。

1月新冠肺炎首先在武汉爆发,之后蔓延。国内通过减少人际接触、大规模核酸检验,疫情得到控制,全年累计近10万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3月后各国疫情此起彼伏,年底全球累计阳性超过8千万、死亡178万[2020-12-31超过181万],看趋势到庚子年结束会过亿。国内外疫苗均已开打,尽管自己还轮不到,也还没决定是不是要打。

1月,年初一切正常,收到并置办各种年货,一派祥和气氛。突变在小年夜(23日)武汉封城。为减少人口流动、除夕国家宣布交通退票免费,于是退掉了年前确定的元宵节后去泉州的机票和高铁票。春节家人亲朋聚会也自行取消。学校开始凭校园卡出入;各种场所关闭,跨省交通停止。每天微信不断刷新冠消息,武汉大量病人无法入院的信息让人焦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追《方方日记》。感觉情况不妙,月底停止晚饭后散步,除倒垃圾外不出门,仅每周戴着口罩出门买菜1-2次,持续到2月中。宅家缺少运动,除练新学的太极剑,看到学校微信推送名为tabata的健身操,也开始每日跟着运动数分钟,一直跳到4月中。

2月,月初居委会登记预约口罩,到4月共有6次/每次5个,质次价高,因为有以前防霾准备的和哥哥等送的,只买了一次。学校关闭了通往小区的校门,直到7月底才限时开放。禁足在家20来天很受不了,月中情况好转恢复每晚散步,有时购物,均戴口罩。马路上空空荡荡,春节关掉的店铺大多仍然关着、门上还有政府贴的封条,要求开张前联系;开着的商场超市进入都要戴口罩+测体温(环球港和里面的商铺一直开着,尽管进去见不到几个顾客)。居委会派发出入证、凭证进出小区,快递只送到小区门口、东西太多后来还搭起货架放置,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家中老人的家庭医生停止每月上门,直到6月初才恢复。聊天的微信群被封竟然达3次。月底移动公司推出行程码,展示手机行程数据,风险城市提示红色,号称停留4小时才记录,实际可能只是坐车经过(比如10月我高铁去北京过天津根本没停)。

3月,月初开始上海本地无新增病例,主要病例来源为境外输入,机场成为防疫主场,直到年终仍远未结束。无症状感染者开始引起关注,本月底才开始发布,但上海统计只有疑似、没有无症状。生活渐渐复原。学校教工返校上班,但除了需要做实验的研究生,学生整个学期都只上网课,整个校园空荡荡,野猫无人喂食躺在路边晒太阳,鸟儿成群结队嬉戏。24日上海降至二级响应,环球港撤卡不再测温,眼看着客流快速恢复过半。为降低密闭风险,去华润万家超市常走大马路,减少从环球港穿行。市郊游2次。年初家中老人申请的长护险,月底终于上门了。戴口罩+测体温,除商场外,进入各种场所都要健康码(上海称随申码),包括全敞开的郊野公园,之后全年如此。健康码作为管控手段,很可能以后将伴随左右。

  • 参见:
  • 第2次网络群体性事件)10日《人物》3月刊报道《艾芬:发哨子的人》,网上疯转、疯删,然后出现数十种变体版本,看得人悲从中来。当期纸刊最终没有发行,但“老子到处说”不会被人忘记。

4月,8日武汉解封,1月24日-2月21日上海9批援鄂医疗队共1600多人全部返沪。春日晴好,开启游玩模式,市内游4次,口罩测温健康码外,大多需要网上预约,这已是全国旅游点通例。学校在各校门设置校园卡刷卡机,在职在学的申请后才能入校,退休的不用申请、进入时会提示出示随申码(中北校区不检查),持续到年底,不知道今后会不会一直如此。月底系友、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钱崇豪去世,与疫情期间为就近上班而独居松江有关,不胜唏嘘。

5月,毕业生陆续返校办手续,校园里有了点生气。某人正式退休。市内逛2次后,出城周边游,先苏州一日(苏州博物馆,灵岩山、寻LZ墓未果),再杭州二日(探访司徒雷登墓,塘栖)。恢复小规模聚会——露天同练太极拳剑。宅家数月听多次网会后,21日自己也作了一次网络直播报告。各地仍有零星病例出现直到年底未曾中断,但已不再为此焦虑、刷新闻。为解除大家对武汉的戒心,武汉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6月,首次在BIBFRAME邮件组回复,关于FRBR翻译。国内游2次,先是2月取消的泉州三日(世遗申报点),再是齐云山+歙县三日(徽州古建)。宗教场所多因疫情未开放,有些地方数月后仍关闭中。

7月,参加学校太极拳协会的太极剑提高班8天,晚间在闵行校区。大概因为进闵行校区的退休人员少,进入刷校园卡后门卫按提示要求出示随申码。期间某白天骑自行车去了附近的马桥遗址,大热天林荫路下还好。关闭5个多月后,月底学校在三餐时间开放往小区的校门,方便教工到食堂用餐,直到年底仍未全面开放。乌鲁木齐出现病例后全员核酸检测,成为之后各地类似状况下大小区域全员检测之滥觞。

8月,暑期继续国内游。一是与年轻人同走徽杭古道,再访杭州晓书馆。一是跟着某人讲学去陕西韩城(司马迁,芮国遗址),看地图设计了从山西运城返回的线路(永乐宫等)。陕西多地下宝藏,山西则遍地古建。

9月,某人仍要上课,在开学前去了凤阳(明皇陵)+蚌埠+滁州(琅琊山)。今年三到安徽,毕竟江浙去过太多,长三角就安徽之前相对去得不多。

10月,秋天各地新病例逐渐增加。5月底太极拳协会就在闵行校区恢复活动,但中北校区本月才恢复每周活动;小群太极拳剑练习也回到了室内。市内游3次。月底在北京参加CALIS联编中心外文编目培训,没课的时间去了趟张家口(元中都遗址,大境门长城)。

11月,国内游了半年,原打算以10-13日的海南四日(东坡书院)结束今年出行,不料出发前晚上海发布出现1本土病例。尽管那地方离家四五十公里,但不确定目的地政策、最后以深夜退机票了结,今年竟然有第2次退票。主要是某人接下来有课,担心被隔离影响上课变成教学事故;更没料到20日上海又出2例,导致他第3次退票。其实上海本地很淡定,29日马拉松如期举行,有9000人参加(规模减小、原定3.8万人)。市内游1次。

12月,入冬各地新病例此起彼伏。不再出城,市内游2次。看电影2场:张艺谋的《一秒钟》,尽管被阉割过,还是好电影;迪士尼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老套的追求梦想励志故事,在最后一刻变为岁月静好体味人生,因此豆瓣评分才会有9.1吧。今年影院损失惨重,因为是室内活动,直到7月20日才恢复开放,而我年中也过期了一叠校工会发的观影券;开放后也没什么感兴趣的电影,直到年底(没有看《八佰》,但本月去了四行仓库)。【补】月中参加《中图学报》在沪召开的研讨会,首次客串一场主持。会后会是某人荣休活动,看了3个视频、草草称为用文献计量学讲故事,听了一堆八卦、笑出了眼泪,半天时间竟没觉得冗长,用明师的话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活动。【补2】1月曾到上海博物馆看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这次去看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知道了唐代有过长沙窑。

全年日常:年前在当当买了《诗经楚辞鉴赏辞典》电子书,每天手抄一篇。英语流利说app练口语10分钟等。有空看书/听书,平均约每周1册,今年特色是3大套中国史(讲谈社、剑桥、易中天)。日常继续看专业信息、听网会——由于全球lock down,国内外会议纷纷搬上网、不少公开且免费,反而多了很多参会机会(实际听了不到10场、还不是完整参与),写博客90+篇(感谢2位高手多年来持续维护网站),继续翻译FOLIO界面3K+条(新增近1/2),审稿/评审等等。年底收到学校发的前两年科研奖,因退休后不再写文,这可说是自己学术生涯结束的标记。

总之怎么过都是一年,而且很快。

纽约公共图书馆项目:新冠大流行日记

今天的最大新闻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新冠病毒测试阳性

正好前几天看到纽约公共图书馆正开展“现在的历史——新冠大流行日记”项目,邀请公众口述历史——任何年满18岁者、提供音频(25MB以内约25分钟),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18日。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新冠大流行日记”项目主页:History Now: The Panademic Diaries Project (Tell Us Your Pandemic Story)

  • 纽约公共图书馆始终致力于保存和传播塑造我们历史的故事,以便当今人们以及下一代学者、学生和创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和彼此。我们现在正经历着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我们想听听并保存您的故事。
  • “新冠大流行日记项目”邀请您通过在线表格提交自己或您所爱的人的录音,讲述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中的生活经历。这些有声日记将存档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世界著名研究图书馆——Stephen A. Schwarzman大楼、Schomburg黑人文化研究中心和纽约表演艺术公共图书馆,长期保存并向未来的学者、记者、学生和公众提供使用。
  • 新冠大流行日记项目寻求对各种主题的思考,包括家庭和养育子女、教育和文化机构、商业和工作、基础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检疫生活,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和抗议种族歧视、医疗保健和医院、创伤和哀悼、经济衰退、互助、艺术与文学、社区组织、政治等等。
  • 【注:essential workers 指保持公共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包括医院等)运转者】

项目介绍附有“常见问题”,包含项目涉及的参与者、提交内容、技术方法、版权与隐私、联系人等不同角度问题。对向公众征集内容很有参考价值:

Pandemic Diari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谁可以贡献?(18岁以上)
  • 我可以提交哪种材料?(25MB以内音频)
  • 为什么我不能提交视频?(项目目标是在以后的大流行日记中接受视频文件)
  • 我该说什么?[见上]
  • 当我同意提交日记时,我应该授予NYPL哪些权利?(接受捐赠条款协议。保留提交内容的版权,并同意让NYPL使用并保留它)
  • 我可以匿名提交日记吗?(提交不可匿名,可选择发布时隐藏相关信息)
  • 如何在手机上创建音频文件?
  • 如何在计算机上创建音频文件?
  • 关于如何进行良好录音的任何提示?
  • 我的日记肯定会加入收藏吗?(保留不将提交内容纳入馆藏的权利)
  • 什么时候可以公开我的日记?(每个提交都经过正式的加入过程;进行审查、保存和编目;然后根据NYPL的做法和政策向公众开放)
  • NYPL将收集大流行日记多长时间?(第一阶段2020年11月18日结束。评估后希望重新开放具有更大文件容量的提交表格[包括视频])
  • 关于其他问题,我可以联系谁?

Inside Edition 新闻报道:New York Public Library’s “Pandemic Diaries” Is Your Chance to Make Your Mark on History (2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