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的全国首例和世界首例

2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官方帐号发布消息,称全国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于当日完成。消息全文如下:突破!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今日被送检(央视新闻,2020-02-16)

(照片)病理解剖实施团队成员、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在同一日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总台央视记者 王宇)

2月18日,钛媒体对此次医学解剖的意义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学术头条. 全国首例、第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钛媒体,2020-02-18】

文中参与此次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刘良教授称自己“从1月22号开始不停呼吁对新冠肺炎致死的遗体解剖,但是推动起来太难了”,卫健委的批准2月15日才口头通知到重点医院。“目前,这两具遗体解剖病理已被送检,预计10日内可得到病理报告“。

同一天,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案例报告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The Lancet, 2020-2-18.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0)30076-X ),通信作者为Jingmin Zhao和Fu-Sheng Wang。专业社区全文翻译此文,标题为“全世界首例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结果”(医学解剖; 转载:丁香园论坛,2020-2-19),并加“导读”:

2月17日,The Lancet发表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02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的病例报告。该团队在1月27日对一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进行了病理解剖。这是全世界有文献记录的首例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解剖。

央视报道的2月16日“全国首例”晚了“世界首例”整整20天,而世界首例并非发生在境外,从文章看当在北京。央视报道称,“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而以院士领衔的解放军医院团队,完成解剖后20天在外刊发文,期间既没有向国内同行透露、也没有及时向此次疫情的重要治疗机构武汉金银潭医院通报?金银潭医院和刘良教授团队显然直到完成二例解剖之时,仍不知道302医院的领先工作。

上次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领衔在外刊发文分析新冠病例,被喷关心发文不关注治疗等等,这次几乎没有看到质疑王福生院士的言论。一方面可能经过上次启蒙普及,大家知道了科研与医疗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另一方面恐怕是涉及PLA有所忌惮,甚至就是被闷(河蟹)掉了——有那么多眼睛雪亮、宅家无所事事的网友,无论如何关注到此事的人不会是少数。

流行病学调查、视频监控系统及维稳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那些不可思议的病例感染报道,让闷在家里的我知道了“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就像公安破案,需要面对面与病患沟通。过去14天去过的地方,移动的轨迹,坐过的交通工具,接触的人都一一记录,回头再一一核实。有的病患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行动轨迹,记得并不是那么清楚,他们也会请公安部门协助。宁波江北区公安部门从浩繁的公共监控中,搜寻到A和B接触这一幕:1月23日早上7点47分,江北区双东坊菜场里一家摊贩铺子里,A和B几乎头挨着头站着,店里的服务员离他俩稍微远一些,A和B都没有戴口罩,整个过程持续了15秒。……视频中A和B没有任何交流,监控视频中看起来,他俩并不相熟。

根据当地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2日14时21分,徐某某从该医馆的药房门口处进入医馆,与杨某某(1月22日发病的确诊病例)正面相遇,当时徐某某在一楼吧台处取药,杨某某在外侧吧台处停留,有过约50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期间两人均未佩戴口罩。

公安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把患者发病前的活动轨迹调了出来发给我们,不得不承认,公安这方面技术的确非常强大,时间精确到分,准确记录了患者每天的行踪动向。不过当我们最开始看到这份轨迹时也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直到昨天晚上再次比对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患者发病前有一天早上乘坐公交车去体育馆打球,而我们之前确诊的另一个病例恰好也在这一天的这个时间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而从这两人住址和公交线路上存在重合的可能。然而公安部门提供的轨迹并没有两人乘坐公交的准确时间和车辆信息。于是我们马上联系交通部门核查,今天下午2点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交通部门核查了两人的公交卡刷卡记录,发现两人在同一天同一时刻乘坐了同一辆公交车!乘车刷卡时间精确到了秒!证明两人是在同一地点上车并且相隔很近!这个传播链一下子被有力的证明了!那一刻真的说不出的高兴,这就是流行病学调查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不过也证明了疫情防控中部门间强有力配合的重要性。

上述3个例子,可以看到流通病学调查过程中公安部门视频监控系统的威力:第1例是在菜场,第2例是在医院,第3例推测是马路上(当然也不排除还有某些建筑内部,如同第1-2例)。

查了下,中国监控摄像头安装数量目前世界第一。2017年的一个调查数据是1.76亿个(同期美国约5千万个),当时预计三年内也就是2020年会增加到 6.26 亿个(差不多每2人1个)。(监控摄像行业老大)“海康威视先进的技术让这些摄像头即使在大雾弥漫、阴雨连绵甚至昏暗的环境中也可以捕捉到清晰的图像。系统还可以自动识别汽车车牌,发现司机驾车时是否在使用手机,人脸识别技术、加上对体型、发色和服装的辨识,使这些设备能够跟踪特定的对象。”【宣海伦. 中国安装了 1.76 亿个监控摄像头,这市场还在增长. 好奇心日报,2017-11-21】

通过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张学友演唱会抓逃犯的故事曾广为流传,据说“从金华、洛阳、南昌、赣州、石家庄,张学友的演唱会一共抓到了80多个逃犯。”以前常听说交通违章后借驾照扣分的故事,现在也行不通了:“前两天去交管所处理驾驶违章,监控摄像头把快速移动的车辆和驾驶人捕捉得无比清晰。工作人员很严肃地告知,违章人和处理人貌相不符,不得代扣分。”【衣公子. 中国监控摄像头如何成为世界第一. 风闻社区,2019-07-02)】 当然,视频监控系统也没放过行人【上海试点探头抓拍行人闯红灯 违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北京晚报,2017-7-4】。

公安监控摄像头下的世界,最大的好处是“安全”。有这样的实例介绍:据派出所陈所长介绍:在辖区内共有500路高清人脸识别摄像头,派出所已将留有案底的惯偷,片区刺儿头,乞讨人员、天网通缉的嫌疑人等的资料录入了系统黑名单内,一旦以上黑名单人员进入摄像头监控区域内,人脸识别系统就会立即报警,通知附近片区的民警火速赶往该地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天网工程智能人脸监控系统再迎挑战者 5分22秒被抓获. 安防知识网,2018-03-19】

2018年10月中国电子科学院创新中心公安业务负责人林晖的专题报告《人工智能在公安视频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应用》,展示了更多新应用,比如公共场合打架摄像头“自动报警”、在没人地方遇险向摄像头挥手求救等等。公安部门有所谓“996政策”即《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政策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预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钛主编. 如果你认为公安的摄像头只能拍违章,那就太天真了. 钛禾产业观察,2018-10-23】

自2005年公安部“3111工程”开始,到“天网工程”覆盖城市,2018年又开始“雪亮工程”面向农村,中国政府在视频监控系统上投入巨大。据中新社官微“国是直通车”公众号2017年的文章称:“全国各地建设‘天网工程’,花费从数千万到数亿人民币不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生物识别专家苏光曾在北方区域论坛中提到公安部要投入2000多亿人民币实现‘天网’全国联网。”公安即公共安全,到底指什么呢?该文接下来自问自答:“既然天网工程这么强大,为什么类似拐卖儿童、抢劫偷盗等社会治安事件仍然得不到彻底有效打击?”“梳理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天网工程的首要任务实际上并不是打击普通刑事案件,而是维稳。”【王庆凯. 2000万摄像头看着你的“天网工程”,侵犯你隐私了吗?. 国是直通车,2017-09-28】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曾对媒体提到,中国人平均每天要暴露在各种摄像头下超过500次。【人脸识别十字路口:脸的恐慌. 中国新闻周刊,2019.10.20】

实际上,除了无可逃避的政府监控摄像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准公共机构在向普通人索要个人信息,背后恐怕多少都有“维稳”的影子:

  • 最早大概是手机号码,要求身份证实名认证。现在很多东西都与手机号绑定,手机号成了身份证号外的另一个个人标识。
  • 旅游场所(包括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要求身份证的也越来越多,一些免费场所要求刷身份证进入。
  • 公共交通,飞机是最早要求身份证的;然后是火车,现在进站都要身份证刷脸了;长途车现在也大多要求实名购票。
  • 随着电子支付的推广,原本不实名的公交卡也差不多等于实名了,虽然不挂失。
  • 去年大力推广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该也在这个长长的清单中。

这个清单的最后是邮局,不同的是信息由个人“主动”提供:

现在通过邮局寄信的人已经不多了。不久前看到网上说邮局寄平信要贴条码,有人评论说是因为平信寄丢太多、大家抱怨,因此引起当局重视,引入条码解决。直觉告诉我,这个理由不可能成立:为了日渐减少的平信,新建一套系统,目的是解决寄丢问题?我的猜测是,为了监控——当今通信技术发达,数字世界易于监控,而实物世界中的平信恐怕是极少数的监控盲点了。刚才去查规定,2018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在全国推广个人平信条码化工作的通知”(http://www.sohu.com/a/255130449_262784),是这样开头的:“为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品质,更好地履行邮政企业的政治担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普遍服务,集团公司开展了平信条码化项目研究,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升级改造了信息系统……。经研究决定,自2018年9月18日起,在全国推广个人平信条码化工作。”具体操作:“收寄局附加特定条码并在系统中录入邮件寄递信息,邮政内部各经转环节比照挂信处理,外部投递按照平常邮件投递,不需要用户签收,不受理用户查询,从而实现内部全程监控,提高平信寄递质量。”“政治担当”排在优质“服务”之前,额外花精力“录入邮件寄递信息”但“不受理用户查询”,可见我的直觉还是靠谱的。

2020年新冠肺炎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会是深远的。公安监控系统(平安城市?)可以想见的升级,大概是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比如前述第3例公交卡刷卡记录。“天网”之下、无人不被维稳。【雪亮工程、平安城市以及天网工程这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安防百科,201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