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儿童的图书馆服务

    儿童是图书馆的重要用户,也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需求保证。学校图书馆的teacher-librarians专门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公共图书馆也积极地为儿童提供服务。

(一)到馆服务

    记得某回看到日本的一本图书馆工具书(不记得是《图书馆年鉴》还是什么),卷首的图版既不是皇太子偕妃视察图书馆,也不是首相或文部大臣为新馆题词,竟然是一帮儿童在图书馆开怀嬉笑的场面,吃惊、震惊之余,无语。
    多年前参观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进入儿童图画听讲室,屋顶繁星点点,充满了梦幻色彩。儿童阅览区孩子们席地而坐阅读(日本人习惯如此),大人们则可以在边上的儿童读物研究资料区,看儿童教育书籍的同时,透过玻璃间隔远远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又不至于打扰孩子自由阅读。最周到的是设有幼童卫生间,卫生洁具小巧玲珑,色彩柔和、精致可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各位都是首次听说有小人国版的陶瓷洁具,蜂拥向卫生间,情景想来十分可笑。现在小洗手池在肯德基这类儿童出没的场所已很常见了,但小抽水马桶在公共场所还属鲜见。前些日子同事从日本回来,与大家谈见闻,仍和我一样对此印象深刻。

(二)外借服务

    无论是书店买书还是图书馆借书,为不同年龄层次孩子挑选适当的读物,要花费不少时间。前几个月看到对岸台中市文化局首创“借书得来速”新服务,针对学龄前、低年级、中年级等不同学龄层儿童,筛选文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适当的中英文读物,以五本童书为一个单位,装在图书馆专用提袋中。赶时间或无从选书的父母,只要到图书馆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的“书袋”出借即可,大大方便了家长。真是很不错的创意。(Via: 館員工作學習交流Blog有趣的兒童網宛如圖書館館藏”


(三)作业服务

    海雨(skywind)曾在一网饶有兴味地描述他在美国社区图书馆,领着一帮小孩子做作业的情景,生动而有趣(“社区图书馆服务故事”):

那时,下午孩子放学后,我的身后总是跟着一串大大小小的孩子,排着队等着找资料,问功课。图书馆新馆员培训时有规矩,“领读者找资料时,自己不能走得太快”。那是办公室老爷和总馆那帮闲的发慌的图书馆员们想出来的。我那时忙得走路一阵风,那小一点的孩子就得小跑着跟着,就怕跟丢了,让别人抢了先。有一次,有朋友到图书馆来找我,看到那情景,笑得肚子疼。说是象是有一群小鸭子跟着我。

    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在2005年底开通了一个中小学生作业网站homeworkNYC.org,主要的三项服务各有侧重:

  • 询问馆员(Ask-a-Librarian),电话、电邮、网聊,了解一些事实与数据
  • 与老师打电话(Dial-a-Teacher),再听听上课没明白的概念,每天下午4点到7点,可以在12种语言中选择(真正的国际性都市)
  • 问作业(Live Homework Help),作业无从下手,选这个联机咨询最好,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11点。(《纽约客》:学习伙伴(STUDY BUDDY)(via LISNews: Homework Help from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Live Homework Help其实是tutor.com设立的一项服务,网络实时聊天并可辅以共享“白板”,手把手帮助孩子们解决作业难题。Google一下”Live Homework Help“,就会发现有很多图书馆提供了此项服务。看来曾经有过争议的馆员是否应该帮学生完成回家作业的问题,在美国早已不成为问题了。

    如果我们的图书馆也和“网校”或其它家教机构合作,免费提供服务,使得请不起家教的孩子也能有地方询问作业,是不是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呢?或者因此会冲击庞大的家教市场,使大量的家教机构关门,很多人丢掉饭碗,反而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四)博客服务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以博客发布信息,与用户交流。博客成为图书馆营销的一种绝好手段,自然不会忽视向儿童用户的营销,圣迭戈县图书馆就收集了一些专门面向儿童的图书馆Blog(via Tame The Web: Libraries and Technology: Branch Blogs & Teen Blogs!)。

(五)外一篇:儿童网

    去年儿童节曾推荐过“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http://www.icdlbooks.org/),前些日子去看看,增加了一个新网址(http://www.childrenslibrary.org/),多了一些时尚元素,如注册、贡献图书、志愿者(如翻译)等,似乎内容进展不大?粗粗搜索,还是没看到中文书。另外,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少儿信息港中,馆藏精品之“连环画库”(http://web.sst.org.cn/e-reading/),好象也是老样子?
    这两个网站上都是绘本,如果去年孩子没去过这两个网站,今年可以去看看。

    台湾师范大学图资所吴美美教授在《书香远传》031期上的详细介绍了几个面向儿童的网站(Via: 馆员工作与学习交流Blog“有趣的儿童网 宛如图书馆馆藏”):

Fact Monster儿童百科全书网站 http://www.factmonster.com/index.html
芝麻街线上教学网站 http://pbskids.org/sesame/
海洋生物博物馆儿童网站 http://kids.nmmba.gov.tw/
故宫教育学习区─儿童园地 http://www.npm.gov.tw/game/home.htm
老祖宗的智慧─中华科技发明 http://203.71.9.5/chinascience/start.html

    还列出了其他一些适合儿童的学习网站:

台湾的:
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书画艺术)http://www.npm.gov.tw/dm2001/khan
故宫e学园(青铜与陶磁工艺)http://elearning.npm.gov.tw/
科学小芽子(科学)http://www.bud.org.tw/
飞鼠部落(原住民科学教育)http://www.yabit.org.tw/
唐诗三百首(诗词)http://cls.admin.yzu.edu.tw/300/
国小音乐科室学习加油站(音乐) 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2003/default.htm
植物博览(植物) http://www.nmns.edu.tw/botany/home.php
虫虫总动员(生物)  http://www.jes.mlc.edu.tw/horngg/bugweb/index_2.htm 

国外的:
ExploreLearning(数学与科学)(http://www.explorelearning.com/index.cfm?method=cResource.dspResourceCatalog)
Interactive Graphics of the Olympics (http://www.abc.net.au/olympics/2004/interactive/ancient_olympia.htm)
Intro Japanese Language(日文学习)(http://oleopen.tp.edu.sg/japanese/introJap/JapLanguage.htm)
Kidport(综合类)(http://www.kidport.com/Contents.htm)
Mousing around(电脑使用技能)(http://www.pbclibrary.org/mousing/)
Phonetics(语音学)(http://www.uiowa.edu/~acadtech/phonetics/)
Sessions.edu Color Calculator(图形与色彩学)(http://www.sessions.edu/ilu/#)
TumbleBooks(美语故事书)(http://www.tumblebooks.com/library/asp/home_tumblebooks.asp)

    这么多网站,儿童节一天肯定是逛不完的。待将要到来的长长的暑假,慢慢看、听、玩、学吧。台湾人士为了要看大陆出版图书,学简体字;大陆儿童为要要看台湾儿童学习网站,肯定得学繁体字啦――总比看洋文亲切些吧?好在有丰富的图片、动画,有的还有国语配音,语言障碍就更少了。

出版还是出局:靠开放存取来挽救?

    说起来好象国外图书馆员不像我们要写论文,其实如果要想升迁什么的,也还是要弄出些东西的。要不然,怎么解释在图书馆界也有这样的专栏“Publish, Don&apost Perish!”(要出版,不要出局)?这正对应着学术界的“Publish or perish”(不出版就出局)。

    Emerald Library Link的“Publish, Don&apost Perish!”专栏由Rachel Singer Gordon撰写,最新文章“开放存取档案库(Open Access Archives)”,介绍图情领域的开放存取档案库。内容包括(非原文忠实翻译,如引用请对照原文):

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Why Post Your Work in an OA Repository?)

  • 易于存档(Easy archiving):
    让OA库代替自己存档,保存所有自己作品。求职、申请项目……时提供带链接的文章一览,让对方一点击就可以看到全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 提高被引率(Increased citation):
    近期研究估计,自存档联机OA文章被引率为其它文章的二倍
  • 增加爆光率(Increased exposure):
    有些OA库提供作品的阅读次数,可衡量作品的利用与影响
  • 国际影响(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美国人通常只关心本国,给个机会让美国人来了解你[别忘了加上英语文摘,促进美国人学汉语]
  • 长期保存(Long-term preservation):
    也不是很保险,还是别忘了自己留个备份,或者存到多个OA库[当我们依赖上网络、依赖上网络存储,就要时刻准备着倾刻间“一无所有”]
  • 参与完善图书馆员的价值观(Participation in projects that complement the philosophy of librarianship):
    图书馆员承担让信息自由/免费流动的职责,OA是“从我做起”的绝好途径
  • 鼓励开放的同行评议(Stimulation of “open peer review”):
    听别人看法使自己写得更好,评他人作品帮助他人提高

选择保存自己作品的OA库(Choosing an Archive):介绍图情领域两个主要OA库

使用OA库做研究(Using OA Archives for Your Own Research):介绍收割图情OA文献的三个目录,收录内容自然多于前面两个OA库

    用开放存取档案库来解决发表文章问题,至少在国内还是不行的,因为这种“发表”是不被认可的,就好象不能把blog作为成果去评职称。Rachel所举出的“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的理由,也没有一条符合我们这儿发表文章的终极目的。
    记得某次听一位海外华人馆员作报告。他已入老年,仍是普通馆员。但他一点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喜欢出席会议、出人头地,平常把工作做好,按部就班就行了。或许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种平和心态在我们这儿比较少见。很多人说自己“没有办法”,为了职称、为了生活质量、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大家的生活目标都是一致的,于是就有走不完的“独木桥”、赶不完的“末班车”,全然没有那些悠闲社会普遍存在的多样性选择。

    OA虽然无法解决“出版还是出局”的问题,但Rachel的理由还是很能说服人的,归结起来就是:利已、利人、利事业!

参见:把自己的论文放上网

数字黑洞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档案馆(Riksarkivet, RA)保存部主任Jonas Palm最近在TAPE (Training for Audiovisual Preservation in Europe)上发表了题为《数字黑洞》的文章(The Digital Black Hole,15页PDF文件),分析RA在数字化及长期保存方面的费用,主要是纸质文献。另有2004年瑞典文化部出版报告《保存声音与图像》中国家音像档案馆(Statens Ljud och Bild Arkiv, SLBA)中音像资料数字化保存方面的数据。
    数字保存费用巨大在现在看来应该不是新见解,但用恒星的生命周期来比喻数字化项目的生命周期,用“黑洞”来比喻数字化项目大量吞噬金钱,或许有点新意?(题外话:他对恒星演化的理解似乎有点望“图”生义,想当然)

    “没有长期规则,数字化项目就如同天空中的黑洞。经扫描的信息,在模拟世界可以用我们的眼睛简单访问,突然存贮在了一个只有通过使用技术才能检索的环境中,则构成了持续的费用因素。被转换的信息越多,访问费用增长越多。数字黑洞对项目有着稳定的控制力。它将继续吞噬金钱或信息:必须持续投入资金,否则原来的投入就会浪费掉。如果投入资金开始减少,信息可能仍可检索,但由于文件损坏或文件格式过时或技术原因,过一阵子将不再可访问。随后数字信息就永远消失在黑洞中了。”

关于数字保存的一些对比数据:缩微、纸质与数字化的费用比较

    “在RA,我们基于我们用于数字信息存贮的等级存贮管理系统(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HSM系统)计算费用。用我们的计算结果与Chapman[哈佛大学图书馆Weissman保存中心]的结果比较,相当一致,如图3所示。在两种情况中,比较存贮相同信息量的费用:平均每本书332页,(1)以其原始格式存贮于空调库中,(2)以缩微胶卷存贮于气候控制库中,(3)数字化为600 dpi黑白图像,(4)数字化成300 dpi灰阶(8位)图像。……存贮费用包括需要管理与保存数据的系统,含校验数字一致性、备份过程、校验存贮信息、自动传输到新磁带等。”
    “数字存贮费用比一般认为的要高得多,因为包含比大多数人了解的更多的东西。在讨论这些问题中,业界提出,随着存贮增加,经济负担增长更快。”
    “存贮介质的能力每年加倍的事实,导致存贮价格快速下降的误解。短期而言――典型地少于五年――是对的,因为保存文件可访问不需要做多少事,但长期而言,管理费用将持续上升。”
    “如果作比较,单个2TB硬盘驱动器的费用为450欧元,而一个典型的2TB备份硬件系统可能要10倍的费用,达4500欧元或更多。对于HSM系统,主要费用不是存贮介质,而是围绕的硬软件。”

    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省钱的文本保存设想,即以COM(计算机输出缩微胶卷)代替数字化保存:

    “RA目前正研究为确保处于不佳状态[纸质]资料上的信息有一个长期的记录,使用COM改善缩微拍摄策略的可行性。RA正考虑将图像文件连同可检索的元数据转换为COM,代替简单的缩微拍摄(如果反之首先生产作为图像文件来源的缩微胶卷,缩微胶卷就会缺少这些检索用数据)。数字图像可以直接使用,但有了COM,就没有必要保存它们,否则就有必要了。未来胶卷可以很快地(再)扫描,以数字方式获取,同时又是可检索的。”

    对于古籍之类需要作保护性保存的资料,听说有照相拍摄存档的,国内有没有采用COM的呢?

    如果说由于播放设备限制,音像资料无从选择,为长期保存只有转换为数字格式,那很多纸质或文本资料并无此限,面对最终似乎难免进入“黑洞”的数字化项目,为什么还要前仆后继?
    绝大部分数字化项目应该以方便利用为目的(包括以保护为目的的保存项目)。如果把费财费力费时的数字化项目当宝贝似地藏着限制使用,或许还没跟多少人打过照面,就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