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民国电子书

    有网友留言,问及国家图书馆民国期刊。到国图网站去,发现与去年相比,国图的“特色资源”又大大地丰富了,增加了不少可供在线浏览的电子全文。真是越来越有国家图书馆的气派了。
    目前特色资源有:碑帖菁华、敦煌遗珍、西夏碎金、数字方志、博士论文、民国期刊、年画撷英、中国学、在线讲座(视频库)、甲骨世界、民国图书、民国法律。关注的两种民国文献:

民国法律(http://res3.nlc.gov.cn/roclaw/
    “民国时期……曾先后出现过多个性质迥异、对峙并存的政权……上述政府在其存在期间制定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民国法律资料,该资源库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PDF在线浏览功能。截至2007年1月该资源库已发布民国法律文献3503篇,总计12769页!
[公网检索速度很慢,没有查出结果,不知浏览效果如何]

民国图书(http://res3.nlc.gov.cn/rocbook/
    “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资源库首批推出民国图书6229种,6453册全文影像资源,提供读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和研究。资源库遵循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会不断追加更新文献内容。
    资源库以民国图书出版时间排序,提供单一字段的简单检索和多条件限定组合的高级检索。全文影像阅读器建议使用Acrobat Reader6.0以上版本(中文版本)。”
    另有按《中图法》分类浏览功能。
    与期刊相同的是,图书的目次做得相当细致,浏览各部分很方便。缺省页面显示为整页,版权说明需下拉滚动条才可见,很贴心的设计。
    与期刊不同的是,使用通用的Adobe Reader,而不是专用浏览器。也值得称道。

    另:博士论文限看前24页。目前收录本校博士论文980篇。检索中的年代限定功能似乎不起作用。

update:
民国图书的“免责声明”日期为“二ΟΟ七年五月”,看来是刚推出不久。
民国法律的“免责声明”日期为“二ΟΟ六年十二月”,难道法律法规也有版权?或许是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好。

参见:电子版民国图书和期刊 (2006-09-27)

中文图书搜索网站比较

    前几天写“百度图书搜索试用记”时,在百度贴吧看到“百度四月底图书搜索线,展望与猜想”,又看到二个图书网站。与百度图书搜索一样,也用“刘国钧”查,对照一下结果(“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133篇”)。

朗润书目(http://book.lrbook.com/)
找到与 刘国钧 相关的图书约 62 种

觉得检索结果页面很像超星:
左栏是中图分类,可以按类限定检索(对排除不同学科同名作者很有用);
右侧是带封面的简单书目信息,可以选择按书名、作者、出版日期排序。
详细信息页除图书封面及书目信息(包括主题词)外,还可以“试读”版权页、前言、目录及正文10页(推荐!)。

据介绍,朗润书店是个专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的书店,详细信息页还有“图书馆借阅”,显示的应该是从该店购书的图书馆链接,有点像联合目录,大都直接链接到各馆OPAC记录。

用户参与部分与做得很好,在详细信息页,可以“收藏到我的图书馆”,看到“本书收藏人”“收藏本书的专题馆”;也可以给本书“评分”(1-5颗星)“报告错误”“推荐朋友”“发表我的评论”“添加信息”(欢迎转发各类媒体上与本书相关的信息)甚至“我要提供”(全文)。

编目员或许感兴趣的“获得CNMARC数据”则要通过发邮件获取。也是到了此页面,才发现原来转到了“读秀”(http://www.duxiu.com),“我的图书馆”、“专题图书馆”都是读秀上的内容,据称已有35万注册用户了。怪不得前面觉得像超星呢,原来是同胞啊。才想起贴吧上那位说的是:“读秀已出,谁与争锋”。

中文图书信息库(http://www.cbdb.cn/)
找到与 刘国钧 相关的图书约 102 种

缺省为按相关度排序,也可按出版日期正序、倒序排列

结果数比百度图书搜索少,但排序方式不错。
按出版日期正序排,可以看到其中收录了不少民国时期图书,要做近代学术研究,应该是个不错的信息搜寻地。在检索结果中随意找了一本《江西暑期学术讲演集》,在百度、朗润、读秀中均未查到。

详细信息页有“图书详情”“发表评论”“上传此书的封面”“此条目有错误?”,均需注册登录才能参与;还可以“把这本书加入我的收藏”,分为“读过”“在读”“想读”,自然也需登录。从“本书常用标签”可以推测,登录后可以为图书加标签。用户体验不如朗润/读秀,至少我现在是见到要注册,第一个念头就是放弃,看都没看到能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凭什么就要注册?看图书详情就要注册,更不应该。

网站显示“目前可查询图书信息: 2207515+”,收录信息丰富不用说。但“个人书架”“专题书架”甚至“帮助与设置”都还只是空设的;论坛虽有867个会员,但总共才109篇主题、205篇帖子,与读秀之热闹尚有距离。

    网站上没有对自己的任何介绍。据“百度四月底图书搜索上线,展望与猜想”一文所说,中文图书信息库是由“IT界元老级人物,手机在线创始人高春辉paulgao和朋友合办的”。

   最后如前文所说,“google图书搜索真的很差”:

谷歌图书搜索(http://books.google.cn)
搜索 刘国钧 共得到 4 本图书

结果真是少得可怜。不过,由于搜索包括图书全文而不限于目次简介,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到在搜索结果标题栏标明了页码,这表明可以直接链接到搜索词所在页面、看到上下文。这也是其它几个中文图书搜索、包括电子书网站均不具备的功能。电子书网站目前都是看前XX页,也未提供全文搜索。

豆瓣(http://www.douban.com):3个结果
豆瓣粉丝很多,就不说了。(今天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说它坏话的
参见:用“豆瓣”的一站式图书搜索帮助编目 (2005-09-06)

附电子书网站检索结果,使用情况详见“百度图书搜索试用记
超星(http://www.ssreader.com/)
找到与刘国钧相关的图书 12 种
阿帕比(http://search.apabi.com/)
约有2项结果

读吕叔湘《民国时期总书目》序

    吕叔湘(1904-1998),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语言学家。前些日子查《民国时期总书目》,发现老先生对图书馆学也相当有见地。

    《民国时期总书目》是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三家图书馆的民国馆藏为基础编制而成的,在书目信息都没有输入计算机的时候,编成这样一部包括数十万册图书信息、分类编排、题名索引的联合目录,其辛苦旁人恐难以想象。手上的是“教育·体育”分册(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 教育·体育 / 北京图书馆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5),书中的序写于1985年《书目》已经大体完成(或部分完成)的时候,真不知编了有多少年。

    书中有两个序,作者分别为叶圣陶与吕叔湘。两位老先生都对《书目》作了充分肯定,吕老之后又直言不讳,以两个“感想”方式,指出《书目》的先天不足,进而指出了图书馆工作中的问题。
    吕老感想之一是关于《书目》的性质。吕老非常专业地指出,该书目只是一种馆藏联合目录,而非国家书目。换言之,称为“总书目”是不恰当的。当然这三家是大户,收录民国图书藏量占有极大比例是勿庸置疑的。
    吕老感想之二是《书目》没有收录线装书。我看题名索引,似乎也没有收录外文书,当时租界之类的地方出版外文书应当也有一定数量的。如此说来的话,即使称“民国时期中文馆藏联合目录”也不是很恰当。

    由线装书问题,吕老发出了更多的感想。“线装书没有收进这个书目,主要是因为在许多大图书馆里,线装书的分类编目和庋藏都自成系统……让一个读者老是不得不在两种目录里查过来查过去,仍然是极大的不便。这说明旧分类法和新分类法决不能长期共存下去。”
    “由平装、线装分家的问题又联想到语种分别的问题。在我们的图书馆里,外文书和中文书是分开编目、分开收藏的。因此,不但是关于同一个问题的论著由于语种不同而分别编入两本目录,分别放在两个书架甚至两个书库,连一本书的原文和译本也不得不分开两处。再加上线装书与非线装书之分,目录是三份,书库是三处。对于从事学术工作的读者,这也是极大的不便。在欧美国家,很多图书馆都是混合编排,把同一著作的不同语种版本放在一起,同一题目不同语种的论著也放在一起。这对于读者目录和借书就方便多了。我不知道我们的图书馆工作者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多种分类法在检索方面的不便,已经由联机目录(OPAC)解决了,只要做了书目回溯转换,可以在电脑中一并查到。但分开管理、分别排架、三处乃至更多书库的问题在大多数图书馆仍然存在。
    并且,即使分类法统一了,如果不采用一致的同类书区分法(种次号?或者相同的著者号取号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本馆为例,除特别需要保护的古籍外,新版线装书也在古籍部,仍是吕老所讲的“线装书的分类编目和庋藏都自成系统”。另外,中文、西文、日文、俄文分别排架,因此同一种书,因装帧、文种的不同,可能在五个地方。暂不论线装书,它们的内容有所局限。其它书虽然都用《中图法》分类,但却以各自的著者号(或种次号)区分同类书,因此即使按索书号排在一个架上,也无法集中同一著作的不同语种版本。
    吕老说,“不知道我们的图书馆工作者怎样考虑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大陆有哪个图书馆实现了中外文合并排架的,又是以何种方式实现的。

    暑假时CALIS联合编目中心开会,其中一个议题是中西文的区分,与会者都明白,这绝对是中国人制造出来的问题。如果说问题的源头,应该是国际图联(IFLA)的UNIMARC,硬是在MARC中造出了另一种方言,偏偏我们又跟随IFLA做了CNMARC。出于方便数据套录的考虑,国内中西文普遍使用不同的MARC格式,在碰到有中文、有外文的书时,就要想,是按中文做还是按外文做?出版的书各式各样,有时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只好硬性定出一个莫须有的规则。
    不解决MARC方言问题,或许最终会成为MARC被抛弃的主因?

另:关于《民国时期总书目》的编排,参见“在书目中实践FRBR”(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