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新馆

    深圳图书馆选择4·23世界阅读日/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召开新馆落成新闻发布会。图书馆搬迁工作全面开展,预计7月初开放。老馆将于6月初关闭,重新装修后成为新的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从深圳当地新闻中搜罗出的一些信息:

基本信息:
占地面积2.9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概算投资7.7亿。
现有藏书180万册,藏书容量400万册。
拥有读者座椅25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
网络节点3000个;在中国内地率先采用RFID系统,将实现图书自助借还书、图书自助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助清典馆藏、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

楼层分布:
首层:大众报刊服务区,并设有视障人士阅览室;
二层:人文社科图书区;
三层:科学技术图书区;
四层:信息服务区(多媒体视听、电子文献阅览、网络漫游);
五层:专题服务区,分为法律、时装、商贸及港台文献资料室;
六层:特藏服务区,提供深圳本土地方文献阅览、国学文献阅览等。

服务信息:
定位为大众性、研究性、数字化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
实行“全面开放、免证阅览、分层管理、一卡通行”的方式,所有文献对所有人开放,不管读者身份如何,全都一视同仁。
除复印、下载、借书证等收取工本费外,所有服务都免费提供(包括上网)

花絮:
武警部队派五台军车和近两个班的干部战士前来帮忙搬迁。

亮点:RFID的应用(尽管集美大学图书馆已经“率先”了,但规模远不及深图)
盲点:借书证收取工本费

 

Update (2006/6/11) 深圳图书馆从善如流

6月1日,吴晞馆长还在超平的“今天将改写杭州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下留言:“我多年疾呼图书馆免费服务,但也反对一刀切的方式。只要不与创收、奖金、福利挂钩,合理的费用还是要收的。如借书证工本费,至少有避免随意丢失的作用。矫妄就是了,别过正了。”超平当时回复说:“吴馆长,可以通过一些管理办法来解决您说的问题,比如遗失补办加收工本费。”不到十天,深圳图书馆就发布办证通告(深圳图书馆新馆从6月10日起开始提前办理读者证):“首次办证、旧证换新证免收工本费;补办证收取工本费10。”

 

网络游戏中的图书馆2.0

    联盟图书馆系统(Alliance Library System, ALS)与联机图书馆活动(Online Programming for All Libraries, OPAL)合作,将在网络游戏“第二次生命”(Second Life)中建一个图书馆。OPAL是一个协作创新活动,向各类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及馆员的活动与培训,方式是实况直播,公众可以通过VoIP语音、文本聊天及同步浏览参与。
    “第二次生命”是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一个完全由其居民建立与拥有的3D虚拟世界,自2003年向公众开放以来,至今已有来自全球的近20万居民。玩家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和推广各种各样的虚拟商品和服务。据说其中已经建了两个图书馆Librariaum和Second Life Public Library,但都没有提供实际的图书馆活动与服务。于是ALS打算建立一个结合几项图书馆2.0理念的新型图书馆,称为“第二次生命图书馆2.0”(Second Life Library 2.0)
    将于2006年6月开通的这个网游图书馆,首先选择OPAL的一些公共活动提供给虚拟居民,包括图书讨论、培训时段等。目的是向或许不使用图书馆的成年人,推广真实的图书馆与联机图书馆服务。如果成人项目成功,类似图书馆服务也将在少年版Teen Second Life中提供。
    此项目还建立了一个Google讨论组,邀请愿意参与及接受更新信息的图书馆员加入。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数位blogger的兴趣,Tom Peters和Jenny Levine还表示要参与此事。

    去年底看到多个blog写参与“游戏、学习与图书馆学术会议”(Gaming, Learning, and Libraries Symposium)的经历,只觉得疑惑,图书馆与游戏何干,以至于要开学术会议?Meredith Farkas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正在写一本游戏与图书馆的书,有兴趣者可以看看他的介绍。现在一些美国人已经把游戏视为一种学习方式,另一些则从中发现教育可资借鉴的手段。

  • 电子/网络游戏的流行乃至令人沉迷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不独青少年喜欢,成年人、老年人也有沉缅其中者(本人也曾经打到深更半夜不愿收手)。发现其中的亮点加以充分利用,实乃明智之举。
  • 在网络游戏中建立的虚拟社区,也有居民记得建图书馆,还不止一所,可见图书馆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
  • 通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图书馆,推广图书馆服务,培养数字原住民的信息素养,这种异想天开的方式,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链接:

 

听上图馆长吴建中报告

    今天馆里请来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讲图书馆发展热点、趋势――大致是这个题目,因为没记笔记,大局性的就记不住了,只记得几个议题,有点惭愧。
    报告内容涉及国际图联IFLA的XX原则(一开始就没记住,再惭愧一次)、开放存取Open Access、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机构库Information Repository、WIPO的IDA中的图书馆原则、OCLC的环境扫描、大英图书馆的营销、RDA等,内容丰富。
    之前听吴馆长作过多次报告,去年也是4月,还曾听过类似主题(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说常听常新或许有恭维之嫌,但每次听讲总会有新内容,这大概是经常作报告而又能吸引听众的致胜之道吧。去年的报告是图书馆学会活动,馆内去听的没几个,此次吴馆长亲临,让埋头苦干的同仁能够更多地了解国际图书馆界进展,不至于掉得太后而不自知,真是很不错的活动。

    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两个内容都与IFLA有关。
    第一个,吴馆长由IFLA的四项原则(?),提出应当增加文化多样性。并讲到信息自由访问与自由表达委员会(Committee on Fre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FAIFE)去年针对国内网络限制发表的声明,以及由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两位馆长在IFLA邮件组的回应。吴馆长从文化多样性解读国内政策,说回应后在国际上效果不错,倒是国内有人不理解。
    我想我也是不理解者之一。理由有两,其一他没有谈到后来FAIFE新掌门上任后又有过第二次类似的声明(参见:轮到张教授发言了[2005-11-01,老槐也博客存档]),因而所谓的国际效果大可怀疑;其二,文化多样性是个很好的解释,但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比如维基百科不能访问或许用一元性来解释更恰当。
    维基百科不是天天必去的网站,要看还可以用其他办法通融,但近段日子原来每天保存自己网摘的Furl也不能访问了,用代理没法解决收藏问题,正烦心的时候听到“文化多样性”,真是莫大的讽刺。
    光顾着郁闷,重要的四项原则没记住,非常遗憾。好象最后两点是高质量服务、无差别参与(这不就是Library 2.0吗)。

    在IFLA网站上查到UNESCO在2003年,对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预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WSIS PrepCom-3)传达的讯息,关于“未来知识社会的四项原则”,提到了文化多样性,似乎不如不提:

Univers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cess to education,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re the four principles for future knowledge societies

 

    第二个,是IFLA的版权与法律事务委员会(CLM)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国际发展计划(IDA)提出的有关图书馆的几项原则。时下我正开始关心与图书馆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听吴馆长谈那些条文,对图书馆复制、利用资源的条件相当宽松,真是很鼓舞人。
    回家上网查原文,准备做尚方宝剑。IFLA的Committee on Copyright and other Legal Matters上有Library-Related Princip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da of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5),还有中文版“IFLA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发展计划提出的有关图书馆的几项原则”(PDF文件)。本想在这里放上全文,无奈又是不可复制的,就懒得打字了。更重要的是,文后说明:

这些原则准备用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各项讨论,其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教育机构及残疾人的著作权例外的意义。这些原则并不被用作法令性的语言,因此并不反映在法令语言中出现的限制和限定条件。

    呜呼!还是一厢情愿,空欢喜一场。
    是不是我没有找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