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便笺cl1p.net

   Ginger经常介绍些网上的好工具。前些段日子看到他介绍cl1p.net――The internet clipboard

“一个非常不错的网络粘贴板:cl1p.net,只要在http://cl1p.net/ 这个地址后面加上任何字母,然后打开这个完整的url地址,就可以在上面进行粘贴了,以后在其他任何电脑上都可以输入这个地址复制上面你原来粘贴的内容, 有利于在不同的电脑间拷贝东西。例如http://cl1p.net/ginger。另它还支持上传最大2m的文件,一般的word之类的咚咚足够了。”

    这么简单,且无需注册,所以就试了一下,一用就爱上了。有时在单位里临时记些东西,U盘没带在身边,发邮件又嫌麻烦,就用cl1p.net,直接把内容写或复制在cl1p.net中。回家后上网,把内容复制下来就可以了,速度很快。

  • 如果设置编辑密码,则其他人只能看,不能改。这个功能很重要,否则自己记录下来的内容,如果被别人改掉了,岂不悲惨?
  • 它还可以上载一个2MB以内的文件,说是增强即时通讯的功能。这个功能对我用处不大,我觉得IM软件发送文件速度并不慢。

    cl1p.net的功能在不断改进:

  • 刚开始放在cl1p.net上的内容是人人可看的,如果有隐私信息就不太方便了。虽然可以选择一个奇怪点的名称,避免让人找到,但总不能让人放心。现在,可以选择不让其他人看(Restrict views),只有输入编辑密码才可以看到内容。
  • 还可以选择保存时间,从1小时到尽可能长(as long as possible)。不知道这项功能有什么作用。cl1p.net没有说明“尽可能长”是多长,所以想用作长期保存恐怕还要慎重。

    cl1p.net如同便笺,随写随用、用完即可扔掉――不过用Cl1p.net很环保,不消耗纸张。

附:刚看到墨神介绍“在线工具”,也提到Cl1p.net,看她写了些什么:http://cl1p.net/roozeno  ^-^

 

出版还是出局:靠开放存取来挽救?

    说起来好象国外图书馆员不像我们要写论文,其实如果要想升迁什么的,也还是要弄出些东西的。要不然,怎么解释在图书馆界也有这样的专栏“Publish, Don&apost Perish!”(要出版,不要出局)?这正对应着学术界的“Publish or perish”(不出版就出局)。

    Emerald Library Link的“Publish, Don&apost Perish!”专栏由Rachel Singer Gordon撰写,最新文章“开放存取档案库(Open Access Archives)”,介绍图情领域的开放存取档案库。内容包括(非原文忠实翻译,如引用请对照原文):

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Why Post Your Work in an OA Repository?)

  • 易于存档(Easy archiving):
    让OA库代替自己存档,保存所有自己作品。求职、申请项目……时提供带链接的文章一览,让对方一点击就可以看到全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 提高被引率(Increased citation):
    近期研究估计,自存档联机OA文章被引率为其它文章的二倍
  • 增加爆光率(Increased exposure):
    有些OA库提供作品的阅读次数,可衡量作品的利用与影响
  • 国际影响(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美国人通常只关心本国,给个机会让美国人来了解你[别忘了加上英语文摘,促进美国人学汉语]
  • 长期保存(Long-term preservation):
    也不是很保险,还是别忘了自己留个备份,或者存到多个OA库[当我们依赖上网络、依赖上网络存储,就要时刻准备着倾刻间“一无所有”]
  • 参与完善图书馆员的价值观(Participation in projects that complement the philosophy of librarianship):
    图书馆员承担让信息自由/免费流动的职责,OA是“从我做起”的绝好途径
  • 鼓励开放的同行评议(Stimulation of “open peer review”):
    听别人看法使自己写得更好,评他人作品帮助他人提高

选择保存自己作品的OA库(Choosing an Archive):介绍图情领域两个主要OA库

使用OA库做研究(Using OA Archives for Your Own Research):介绍收割图情OA文献的三个目录,收录内容自然多于前面两个OA库

    用开放存取档案库来解决发表文章问题,至少在国内还是不行的,因为这种“发表”是不被认可的,就好象不能把blog作为成果去评职称。Rachel所举出的“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的理由,也没有一条符合我们这儿发表文章的终极目的。
    记得某次听一位海外华人馆员作报告。他已入老年,仍是普通馆员。但他一点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喜欢出席会议、出人头地,平常把工作做好,按部就班就行了。或许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种平和心态在我们这儿比较少见。很多人说自己“没有办法”,为了职称、为了生活质量、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大家的生活目标都是一致的,于是就有走不完的“独木桥”、赶不完的“末班车”,全然没有那些悠闲社会普遍存在的多样性选择。

    OA虽然无法解决“出版还是出局”的问题,但Rachel的理由还是很能说服人的,归结起来就是:利已、利人、利事业!

参见:把自己的论文放上网

[摘录]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著名图书馆学家赖鼎铭教授(台湾世新大学教务长,资讯传播学系主任)在《台湾立报》撰文(2006/05/04),就亲眼所见陕西省图书馆办证须知发表感慨。收费在大陆很普遍,大家都很熟悉,就省略不摘了,仅录赖教授的感想部分,供讨论“公共图书馆精神”之类的作参考资料:

    多年前,就听说大陆的图书馆办证要收费,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总是不敢轻信。没有想到,此次西安之行,真让我碰到了。

    ……最特殊的,莫过于这个图书馆可为特殊读者提供馆外文献借阅服务,包括两院院士、人大政协代表或残障人员等。除了后者,这样的差别待遇,在台湾极为少见。
    看到这些规定,以一个经历过美国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读者,及在台湾享受过各种免费借阅的公民而言,确实错愕连连。当然,一方面也能体切地了解。这样的制度,台湾其实都经历过;那种将书刊视为财产、害怕遗失的心态,一向是图书馆员趋于保守服务的主要藉口。
    但一方面,我也不觉为大陆的中下阶层叫屈。公共图书馆出现的历史中,为全民开放一向是无限上纲的理想,而意欲提升中下阶层的目标,更是当年精英鼓吹设置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动机。这也是为什么要求政府编列经费,提供无偿使用的原因。
    以目前大陆订出来的收费标准,穷苦人家如何办证?这样的服务,充满着马太效应的两难处境。与教育产业化一样,图书馆设置如此的高标门槛,如何提升人民的阅读水准?如何符合公共图书馆原初设置的理想?
    这样的现象,让我自不免深思良久。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提供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社会主义起家的国家如大陆,却设置不必要的门槛,让不少付不起的民众,进不了为他们设置的公共图书馆!
    这真是一个充满吊诡的世界,我只能如此嘲讽自己。

全文链接:
赖教授的Blog: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与学习交流Blog: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图书馆资讯网志: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