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应急食品囤货清单

去年11月初,商务部发通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商务部部署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2021-11-1)。我没有想歪,加紧在淘宝上找适合常温储存的食物。

12月初,儿子接单位通知、自查是否被通知核酸检测(提示他们某校区有疫情),上旬本校闵行校区封闭48小时,中旬上海图书馆封闭48小时,下旬西安封城。亲历者都是熟识者,眼看着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封闭。

之前已买了一些适合长期囤货的食物。先给儿子两盒微波炉方便米饭备着,因为他平时一个人住不做饭,如果居住地被封、点外卖可能很久才能拿到手,吃不上饭如果低血糖就麻烦了。继续搜寻备货……然后就是1月中旬自己居住的小区被封两周

亲身经历,在上海,只是一个小区被封,有网购外卖、还有亲友后援,一日三餐不会受多大影响。当然如果下单外卖,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及时拿到,但是等几小时也很正常,偶而当天没找到也有可能,因此为免挨饿,还是一天一次性买好几餐、自己加热为宜。另外网购要问清发货的物流公司,也要向送东西的亲友说明,因为有些公司碰到小区封闭不送货、甚至会直接退单。我有一单在小区封闭当天已在配送又被取消,到第9天才收到。由于被封后物品传送都要依靠志愿者,自己准备好足够物品,就可以减少志愿者的工作压力与劳动强度。看到有人在被封时还点外卖咖啡、奶茶,网购饮用水,总觉得太过份了,至少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必需品。

考虑到如果封城,甚至可能影响到供水、供电、供气,囤货的最优选项就是保质期长、不用冷藏、可即食的食品。适合常温囤的荤食多、素食少,找到合适的不容易。并且食品是否好吃,与个人口味大有关系,所以除了看评论、还需尝试不同品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以下为常温囤货食品清单,大多数是近二个月买过的或家中平时常备的,油盐酱醋之类不在其列。罐头、真空包装的即食制品,也适合平时家里不做饭、靠食堂餐厅外卖者在特殊情况下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据说现在很多餐厅、外卖就用现成的的料理包加加热。注明品牌的就是我认为不错的,比如:扬州五亭桥狮子头,加蔬菜烧汤最好,平时家中也常备;三全微波方便米饭,微波炉转上几分钟,米饭口感如同刚煮出来的,完胜那种水泡的,就是菜量略少;路多萨土豆泥,开水冲泡可直接当主食,也可做点心、拌沙拉、烧汤。

—— 常温囤货食品清单 ——

  • 【蛋奶】常温奶,奶粉、羊奶粉;卤蛋、溏心蛋,咸蛋,皮蛋
  • 【即食】微波方便米饭/三全,自热米饭(环保角度不推荐,仅无法加热时),速食粥,;鲜拌面/南街村,方便面;(单个包装)吐司面包、小蛋糕,各种饼干,压缩饼干(油脂含量太高、优点保质期长)
  • 【粮杂】大米,卷面,通心粉,面粉,淀粉;越南春卷皮;绿豆,赤豆,莲子,鹰嘴豆……
  • 【荤菜】(罐装)午餐肉,清蒸猪肉,红烧牛肉,金枪鱼,香菇肉酱/古龙(真空袋装)狮子头/五亭桥,即食海蜇/品三江,料理包/双汇速食菜(如果愿意接受冷冻的,料理包品种很多)
  • 【素菜】(罐装)油焖笋,茄汁黄豆,玉米笋,玉米粒(真空袋装)斜桥榨菜,梅菜笋丝,新鲜银杏仁(常温)脱水蔬菜、冻干菜,裙带菜干,万年青;(瓶装)西湖莼菜,腌小黄瓜(干货)各种菌菇,木耳,金针,虫草花,腐竹,银耳,红枣,桂圆肉 ……
  • 【调味】番茄沙司、番茄酱(罐装、袋装/特别推荐30克装),咖喱块、油咖喱,面包糠,花生酱、芝麻酱,虾皮、梅干菜……
  • 【果干】冻干水果;(非蜜饯)葡萄干,无花果干……
  • 【其他】
  • 【常用药】降压药、降糖药……多备半个月的量。即使是处方药,现在网上也可以买到,但有些药临时配不一定找得到。
  • 【饮用水】有断水危险时很重要,但因为觉得现在没那么紧急,暂时没准备。
  • 【炉具】小火锅环保油(罐装),万一断电、断气,可以煮些热的吃。
  • 【老人特备】即食土豆泥/路多萨,芝麻核桃湖/名厨名馔,羊奶粉,安素肠内营养粉(为吃流质的老人准备)

2021年小记,新冠肺炎第2年

[update 2021-12-26]

忽忽又到岁末,尽管没心情,还是想留个年度记录。看去年小结,2020年流水帐,离不开新冠肺炎(2021-12-29),起首句除了年份,可以全抄:整个2020或者说庚子年,都笼罩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阴影下,全年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手机没流量没法出门。

回顾本地疫情:【第1次】1月20日腊八浦东机场,【第2-3次】8月浦东机场2次,【第4次】11月底苏州古建游,【第5-6次】12月初2次。除1月那次最终22例,其后几次都只是个位数,有措施得力的原因,也有幸运的因素。10月底迪士尼因有病例游玩而临时闭园,让上海外松内紧的防疫措施显现化。尽管没有市、区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但封医院,亲朋同事亲历的封校、封馆,48小时每人2次核酸检测,次密接者14天隔离,已然常态。

全国比较大规模有外溢、甚至单轮达600多例的有:3月底云南瑞丽(全年封城),5月中旬辽宁营口、下旬广东广州,7月下旬南京机场,8月中旬河南郑州,9月初福建仙游、下旬黑龙江巴彦县,10月中旬内蒙古额济纳、下旬黑龙江黑河,11月初辽宁大连、月末内蒙古满洲里,12月上旬陕西西安(目前封城中)。“封城”“全员核酸检测”,可作为今年的年度词语。

明年会好吗?央视网报道,12月15日世卫组织专家称“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而年初世卫组织专家曾预测2022年初结束。但愿专家预测准确。

全年日常与去年差不多:每天手抄古诗1篇(元曲),学写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英语流利说app练口语10分钟,B站看英语短视频1段。全年MOOC学20种、看书77册(有的略看),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健康,一是历史地理(尤其中外人士在清末民国年间游历记录、在地图上标记线路)。去影院看电影4部,上半年《无依之地》,下半年《沙丘》《第一炉香》,岁末再看沪语的《爱情神话》。继续练习太极拳,每周2-3次。

专业方面兴趣大降。博客也写得少,平均每周1篇,共50+篇。还有些审稿和评审等等。仍在关注的主要两方面:一是RDA;二是FOLIO,继续完成翻译界面,今年合计约2700条(除去系统删除条目则仅1500多条)。

退休最让人开心的事莫过于外出游玩,因为这段日子并不会太长。目前出国无可能,今年护照到期不让更换。国内游,尽管因疫情不得不变更行程多次,但还是离沪N次、公私兼顾,赏美景、尝美食。10月起疫情再度全国流传,上海行程卡也不时带*,在外分分钟有被就地隔离的危险,不敢再出行。

今年对我最有意义的是9月西藏行,至此完成了涉足全国所有31+3省区的心愿。复制出游时发【微信朋友圈】文字保存在此(越到后面发得越少,文字中的数字为照片序号):

  • 2月19日上海行程卡去*,随便选了个周边小城张家港,2月24日离沪逛一天放松心情。【2.25朋友圈9图】今年第一次出沪给了张家港,整洁漂亮的新兴城市3-4。黄泗浦,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的出发地,1963年官方立有经幢1-2。恬庄古街,大概只有四百多块石板是旧物5-8。河阳山歌馆,介绍丰富的民间文化,主要收集整理者为本校校友9。
  • 3月海南,去年11月因为疫情退了机票,今年远行首先安排。高铁逆时针环岛,海口(澄迈)— 白马井(儋州)—东方—文昌。最后为去铺前老街差点没赶上飞机。【3.9朋友圈9图】海南游第一站,美榔双塔【3.10朋友圈9图】海口印象【3.12朋友圈9图】海南岛西海岸,有一港口城市名东方(因有海鲜市场外烤乳猪及“兔肉猫肉狗肉”照片,引来较多留言)【3.14朋友圈9图】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是小时候学的励志成语故事。马援曾到海南,在多处遗迹看到他在当地忒受尊敬。有纪念他的祠庙:两伏波祠1,在海口五公祠中;伏波古庙2-3,在白马井镇。还有他开的井5:白马古井7-8,在白马井镇;汉马伏波井9,在东方市,郭沫若曾到访。马援还成了一种信仰——考大学成功来伏波庙还愿送锦旗4&6;在白马井围墙上寄送祈福帖8。【3.15朋友圈9图】苏东坡是海南的标志性人物。海口五公祠,主殿是苏公祠1,还留有依苏轼指凿的浮粟泉2。其流放地儋州、现中和镇,至今交通不便,重建有东坡书院3。好大一片园林,与成都毫无茅屋之气的杜甫草堂有得一拼,祈愿者在树上系满红丝带4。园内种有狗仔花(牛角瓜),把苏轼加入了王安石的八卦故事中6-7。书院展厅陈列不少真迹复制品,“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真正令人心酸5。900多年了,一公里外的居住旧址桄榔庵复归农田,有两棵似乎是桄榔树耸立8,还是这样立一牌好9。【3.16朋友圈9图】海南人好祀,多民间兴建的祠庙。和其他地方最大不同是其人间烟火,民众像是在自家客厅,在那里摆上沙发桌椅,喝茶打牌、听广播看电视,炒菜做饭晒谷。鸡们也怡然自得。在一排像是临时房的人家门边挂着“敬天香”。
  • 4月跟某人去深圳公干,游潮汕(潮州、汕头、南澳岛)。深圳盐田,大鹏湾蓝色的海水、散布的图书馆,美好的城市。沙头角看中英街因疫情建起高隔离墙,倒退不知多少年?在南澳岛和某人过生。【4.6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深圳市灯塔图书馆】深圳盐田区,半日游5图书馆+1图书吧【4.7微信朋友圈9图】沙头角中英街,非周末人不多。有海滨9,有博物馆3、天后宫4、宗祠6,也有一所图书馆5。疫情来袭,去不了香港,大家重又来此买买买,只是一百多年来一直可以一眼望到对面的街7,被隔得严严实实8。【4.8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汕头市】西堤公园出洋(过番)纪念码头1。汕头老城2-3,很多漂亮的老房子成了危房3。天后宫与关帝庙并排4。存心善堂5-7,有很多分部,日常免费供餐/施粥已不常见6,更惊讶的是……7[施棺],没敢走进去看。清末建的崎碌炮台8-9,楼梯做成圆角的9,不影响走路又方便拉炮上下。【4.18微信朋友圈9图】上周去的南澳岛,原图未P。
  • 4月苏州,参加FOLIO会议,参观了久仰的苏州第二图书馆智慧书库。【4.22微信朋友圈9图】来苏州开会,顺便逛逛。火车站边的外城河竟然很宽1,路过一座同治年间古桥2,去吃一碗苏州面3。然后去了曾路过很多次的报恩寺塔(北寺塔)5,奇怪的是此庙没有天王殿,弥勒韦陀是露天的4。宾馆附近的地铁站叫孙武纪念园,自然要去看看。园区挺大,竟然有孙武墓6-7……此处省略若干字。边上是文征明纪念园8-9,文氏家族6人塑像背后就是他的墓,这个位置应该是真实的。
  • 5月CALIS外文编目培训,再到贵阳、找冷门游览,又抽空去镇远快闪。【5.17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大成精舍酒店】又到贵阳【5.18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镇远古城旅游区】镇远23小时。【5.19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镇山村】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到介绍,在地图上收藏了镇山村,上午有空去逛了一圈。依山傍水,民居以天然片石为墙为瓦,有古巷古城墙,武庙陪祀镇山村祖先、明代平播来此的李将军。可惜布依族博物馆没开门。虽然游人只见到我一个,但临水处有不少餐饮店显然是开张的,且仍在兴修中。
  • 6月跟某人去宝鸡公干,正好去不远的天水、看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6.8微信朋友圈9图/地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建在申新纱厂旧址的公园,抗战时期的窑洞车间,完全颠覆了我对窑洞的印象,很震撼。很佩服自己在一厚本宝鸡旅游景点介绍中挑出了这个地方,而且还碰上一位表叔,送我价值50元的门票。【6.9微信朋友圈9图】为麦积山4-6去了天水,大部分石窟都被孔长不足1厘米的铁丝网阻挡,看的时候如偷窥还看不真切,很不爽。市内,火车站附近渭河被分出一个湖1,新建的有轨电车乘客极少2;长者为伏羲庙题词3,玉泉观7,后街清真寺8,胡氏古民居建筑9,大多旧物翻新,匆匆看过,又一次23小时逛一个城。【6.10微信朋友圈9图】宝鸡的金台观是个道观,相传张三丰曾在此修炼,现号称“太极源”,山下有些练太极拳的。到山顶太极广场时还没有游客,于是以秦岭为背景打了一段,留念。
  • 7月跟某人去昆明公干,然后去红河州:蒙自是近代史上著名城市,建水则是同学推荐过的。【7.14微信朋友圈9图】昆明乱逛。1滇池海埂,2东西寺塔,3书林街大树,博物馆(4祭司铜帽,5国宝地藏寺经幢,6飞虎队队徽),7政府大楼,8老街民居,9聂耳故居【回沪后8.2微信朋友圈9图】碧色寨[1],因电影《芳华》取景地成为网红。不过我是来看历史的。清末法国人建滇越铁路在此设站,离开放口岸蒙自20公里、原名“壁虱寨”[4]的这个十几户人家小村庄成为贸易集散地,涌来数千人,有外国公司[7]、有酒店[8]、还有网球场[9]等等。后民间又集资建个碧石铁路,运送个旧的锡矿产品,此站为起点,现陈列有机车掉头转盘[2]和加水的“水鹤”[3]等。我国铁路标准轨距1.435米,滇越铁路轨距1米称米轨,个碧石铁路轨距0.6米称寸轨[5-6],云南十八怪之“火车没有汽车快”就是指此。
  • 7月东莞公干。因疫情由5月底延期到7月、速去速回,除做报告、参观图书馆外,去了华为小镇。小镇入口管理极严,区域大、坐小火车看建筑外景。被告诫,因此未发照片。
  • 9月西藏拉萨。趁疫情间隙进藏公干,为此还做了核酸检测,火车途中上海行程卡上的*才去掉。一直担心高原反应,做了准备,好在没什么影响,只是回沪后偶然发现低血压(并无明显症状)、持续约2个月。【先借用9.5某人朋友圈2图】第一次到西藏,选择了青藏铁路。凌晨离开格尔木,落日接近拉萨。一路都是风光大片,地理名词。见到了昆仑山的白雪,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藏北的湖泊与草原,还见识了5000米海拔的唐古拉山口。在格尔木擦了玻璃窗仍拍不好照片,弱高原反应不想动脑看书,14个小时一路发呆中。果然发呆神路线。【9.8微信朋友圈9图】去三大圣湖之纳木错。去时先过海拔45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停留时没啥感觉。之后居然一路攀升到了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下车冒细雪拍照完全正常。然后来到湖边,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下雨,湖水没有那么夸张的蓝色。在4800米以上共4个多小时,自我感觉没有高反、自豪地返回。半路发现随身小包在吃饭时落在了纳木错,完全不正常啊。看来高反还是存在的。【回沪后10.3微信朋友圈6图】张大人花——拉萨到处可见的花,比如拉鲁湿地[2]、拉萨河边[3]、罗布林卡[1]。植物盲初以为是著名的格桑花,当地朋友告诉我们叫“张大人”(同汉语发音)。在布达拉宫边上的宗角禄康公园里,有巨大的张大人花雕塑[4],以及张荫棠介绍和张大人花的出处[5]。查了🌸 通名,就是大波斯菊或秋樱。[6]布达拉宫下的广场舞。[注:秋樱,应为:秋英]

2020年流水帐,离不开新冠肺炎

整个2020或者说庚子年,都笼罩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阴影下,全年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手机没流量没法出门。

1月新冠肺炎首先在武汉爆发,之后蔓延。国内通过减少人际接触、大规模核酸检验,疫情得到控制,全年累计近10万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3月后各国疫情此起彼伏,年底全球累计阳性超过8千万、死亡178万[2020-12-31超过181万],看趋势到庚子年结束会过亿。国内外疫苗均已开打,尽管自己还轮不到,也还没决定是不是要打。

1月,年初一切正常,收到并置办各种年货,一派祥和气氛。突变在小年夜(23日)武汉封城。为减少人口流动、除夕国家宣布交通退票免费,于是退掉了年前确定的元宵节后去泉州的机票和高铁票。春节家人亲朋聚会也自行取消。学校开始凭校园卡出入;各种场所关闭,跨省交通停止。每天微信不断刷新冠消息,武汉大量病人无法入院的信息让人焦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追《方方日记》。感觉情况不妙,月底停止晚饭后散步,除倒垃圾外不出门,仅每周戴着口罩出门买菜1-2次,持续到2月中。宅家缺少运动,除练新学的太极剑,看到学校微信推送名为tabata的健身操,也开始每日跟着运动数分钟,一直跳到4月中。

2月,月初居委会登记预约口罩,到4月共有6次/每次5个,质次价高,因为有以前防霾准备的和哥哥等送的,只买了一次。学校关闭了通往小区的校门,直到7月底才限时开放。禁足在家20来天很受不了,月中情况好转恢复每晚散步,有时购物,均戴口罩。马路上空空荡荡,春节关掉的店铺大多仍然关着、门上还有政府贴的封条,要求开张前联系;开着的商场超市进入都要戴口罩+测体温(环球港和里面的商铺一直开着,尽管进去见不到几个顾客)。居委会派发出入证、凭证进出小区,快递只送到小区门口、东西太多后来还搭起货架放置,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家中老人的家庭医生停止每月上门,直到6月初才恢复。聊天的微信群被封竟然达3次。月底移动公司推出行程码,展示手机行程数据,风险城市提示红色,号称停留4小时才记录,实际可能只是坐车经过(比如10月我高铁去北京过天津根本没停)。

3月,月初开始上海本地无新增病例,主要病例来源为境外输入,机场成为防疫主场,直到年终仍远未结束。无症状感染者开始引起关注,本月底才开始发布,但上海统计只有疑似、没有无症状。生活渐渐复原。学校教工返校上班,但除了需要做实验的研究生,学生整个学期都只上网课,整个校园空荡荡,野猫无人喂食躺在路边晒太阳,鸟儿成群结队嬉戏。24日上海降至二级响应,环球港撤卡不再测温,眼看着客流快速恢复过半。为降低密闭风险,去华润万家超市常走大马路,减少从环球港穿行。市郊游2次。年初家中老人申请的长护险,月底终于上门了。戴口罩+测体温,除商场外,进入各种场所都要健康码(上海称随申码),包括全敞开的郊野公园,之后全年如此。健康码作为管控手段,很可能以后将伴随左右。

  • 参见:
  • 第2次网络群体性事件)10日《人物》3月刊报道《艾芬:发哨子的人》,网上疯转、疯删,然后出现数十种变体版本,看得人悲从中来。当期纸刊最终没有发行,但“老子到处说”不会被人忘记。

4月,8日武汉解封,1月24日-2月21日上海9批援鄂医疗队共1600多人全部返沪。春日晴好,开启游玩模式,市内游4次,口罩测温健康码外,大多需要网上预约,这已是全国旅游点通例。学校在各校门设置校园卡刷卡机,在职在学的申请后才能入校,退休的不用申请、进入时会提示出示随申码(中北校区不检查),持续到年底,不知道今后会不会一直如此。月底系友、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钱崇豪去世,与疫情期间为就近上班而独居松江有关,不胜唏嘘。

5月,毕业生陆续返校办手续,校园里有了点生气。某人正式退休。市内逛2次后,出城周边游,先苏州一日(苏州博物馆,灵岩山、寻LZ墓未果),再杭州二日(探访司徒雷登墓,塘栖)。恢复小规模聚会——露天同练太极拳剑。宅家数月听多次网会后,21日自己也作了一次网络直播报告。各地仍有零星病例出现直到年底未曾中断,但已不再为此焦虑、刷新闻。为解除大家对武汉的戒心,武汉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6月,首次在BIBFRAME邮件组回复,关于FRBR翻译。国内游2次,先是2月取消的泉州三日(世遗申报点),再是齐云山+歙县三日(徽州古建)。宗教场所多因疫情未开放,有些地方数月后仍关闭中。

7月,参加学校太极拳协会的太极剑提高班8天,晚间在闵行校区。大概因为进闵行校区的退休人员少,进入刷校园卡后门卫按提示要求出示随申码。期间某白天骑自行车去了附近的马桥遗址,大热天林荫路下还好。关闭5个多月后,月底学校在三餐时间开放往小区的校门,方便教工到食堂用餐,直到年底仍未全面开放。乌鲁木齐出现病例后全员核酸检测,成为之后各地类似状况下大小区域全员检测之滥觞。

8月,暑期继续国内游。一是与年轻人同走徽杭古道,再访杭州晓书馆。一是跟着某人讲学去陕西韩城(司马迁,芮国遗址),看地图设计了从山西运城返回的线路(永乐宫等)。陕西多地下宝藏,山西则遍地古建。

9月,某人仍要上课,在开学前去了凤阳(明皇陵)+蚌埠+滁州(琅琊山)。今年三到安徽,毕竟江浙去过太多,长三角就安徽之前相对去得不多。

10月,秋天各地新病例逐渐增加。5月底太极拳协会就在闵行校区恢复活动,但中北校区本月才恢复每周活动;小群太极拳剑练习也回到了室内。市内游3次。月底在北京参加CALIS联编中心外文编目培训,没课的时间去了趟张家口(元中都遗址,大境门长城)。

11月,国内游了半年,原打算以10-13日的海南四日(东坡书院)结束今年出行,不料出发前晚上海发布出现1本土病例。尽管那地方离家四五十公里,但不确定目的地政策、最后以深夜退机票了结,今年竟然有第2次退票。主要是某人接下来有课,担心被隔离影响上课变成教学事故;更没料到20日上海又出2例,导致他第3次退票。其实上海本地很淡定,29日马拉松如期举行,有9000人参加(规模减小、原定3.8万人)。市内游1次。

12月,入冬各地新病例此起彼伏。不再出城,市内游2次。看电影2场:张艺谋的《一秒钟》,尽管被阉割过,还是好电影;迪士尼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老套的追求梦想励志故事,在最后一刻变为岁月静好体味人生,因此豆瓣评分才会有9.1吧。今年影院损失惨重,因为是室内活动,直到7月20日才恢复开放,而我年中也过期了一叠校工会发的观影券;开放后也没什么感兴趣的电影,直到年底(没有看《八佰》,但本月去了四行仓库)。【补】月中参加《中图学报》在沪召开的研讨会,首次客串一场主持。会后会是某人荣休活动,看了3个视频、草草称为用文献计量学讲故事,听了一堆八卦、笑出了眼泪,半天时间竟没觉得冗长,用明师的话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活动。【补2】1月曾到上海博物馆看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这次去看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知道了唐代有过长沙窑。

全年日常:年前在当当买了《诗经楚辞鉴赏辞典》电子书,每天手抄一篇。英语流利说app练口语10分钟等。有空看书/听书,平均约每周1册,今年特色是3大套中国史(讲谈社、剑桥、易中天)。日常继续看专业信息、听网会——由于全球lock down,国内外会议纷纷搬上网、不少公开且免费,反而多了很多参会机会(实际听了不到10场、还不是完整参与),写博客90+篇(感谢2位高手多年来持续维护网站),继续翻译FOLIO界面3K+条(新增近1/2),审稿/评审等等。年底收到学校发的前两年科研奖,因退休后不再写文,这可说是自己学术生涯结束的标记。

总之怎么过都是一年,而且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