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C成员报告“网络世界中分享、隐私与信任”:有趣的数字

Sharing, Privacy and Trust in Our Networked World: a report to the OCLC membership. Dublin, Ohio USA : OCLC, 2007. ISBN 1-55653-370-5. (PDF 8905K)

OCLC成员报告“网络世界中分享、隐私与信任”出炉,就社会网络对加、美、日、法、德、英六国所作调查统计,厚达280页,实在没有精神细读。好在排版很人性化,可以读图、读表、读读数字,许多数字能对图书馆设计网络服务提供参考,可惜调查中没有包含中国。
录其目次,并及其中一些有意思的数字[以及联想]。

导言 Introduction
p.xii 参加调查的美国图书馆馆长:男性24%,女性76% [阴盛阳衰的显证];22-49岁34%,50岁以上66%。
p.xiii 最近一年访问图书馆情况
每天1%,每周9%,每月13%,一年数次26%,每年一次7%,
最近一年未去图书馆/图书馆网站27%,从未去过图书馆/图书馆网站17% [两者合计44%;如果是我国,数字一定会比这高很多]

1 我们的数字生活 Our Digital Lives
p.1-2 2005年与2007年调查数据比较
使用搜索引擎的由71%升至90%,网上书店由50%升至55%,电子邮件由73%升至97%,博客由16%升至46%,只有图书馆网站由30%降至20%。[最有趣的数字:图书馆越来越远离网民]

 

2 我们的社会空间 Our Social Spaces
p.2-16 YouTube现象
2007/9/13,YouTube上有25,700个视频的标题或介绍上有"library", "libraries"或"librarians" [曾经在“土豆网”“又拍网”上查过“图书馆”,结果?]

3 隐私、安全与信任 Privacy, Security and Trust
p.3-7 一般公众对隐私最关心的方面 [用云图表示,很有意思]
p.3-14 匿名:35%选择在社会网络网站匿名;34%选择在图书馆匿名(亲自前往或网络访问)
p.3-22 60%的图书馆用户信任图书馆
p.3-31 20%的图书馆用户不确定图书馆网站能否保证其个人信息安全[因而可能不用图书馆网站?]
p.3-33 24%的图书馆网站用户不确定图书馆网站是否有如何使用其个人信息的规则[但他们仍然使用图书馆网站?]
p.3-38 16%的图书馆用户愿意共享其在图书馆提供的个人联系信息,用于建立个性化服务[比例不高?]

4 美国图书馆馆长
p.4-3 60%的美国馆长使用因特网超过十年,而美国公众为26%
p.4-4 97%的美国馆长使用搜索引擎,而美国公众为86% [馆长们竟然不是100%?]
p.4-4 22%的美国馆长使用社会网络网站,而美国公众为37% [馆长们年纪大了?应该有分年龄段数据]
p.4-5 57%年龄在22-49的美国馆长创建网页,而美国公众为20%有 [馆长们更有参与精神?]
p.4-11 18%的美国馆长使用iTunes,而美国公众为19% [馆长们也同样时尚,只是不喜欢社会网络?]
p.4-12 27%的美国馆长使用社会网络网站办事,而美国公众为4% [与p.4-4不符?指用社会网络馆长中的比例?]
p.4-22 美国馆长与一般美国公众的对隐私最关心的方面[云图]
p.4-37 54%的美国馆长估计用户视其从图书馆所借为相当隐私,而美国公众为19% [图书馆界往往高估“保护用户隐私”问题?]
p.4-39 馆长对保证用户信息隐私的责任[云图]
p.4-38 66%美国公众觉得图书馆网站上的隐私政策相当重要,但许多图书馆网站上没有特定的隐私政策 [明示隐私政策很重要]

5 图书馆与社会网络 Libraries and Social Networking
p.5-1 图书馆的社会性网站:6%十分愿意在其中描述其收藏,5%会在其中分享照片/视频
p.5-6 为什么社会网络不是图书馆的责任[云图:公众/美国馆长]
p.5-7 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社会网络服务[云图:公众/美国馆长]
p.5-8 2007/9,根据Technorati,有10,004个关于图书馆或馆员的博客

6 数字以外 Beyond the Numbers [本章有很多人物观点]
p.6-8 11%美国公众使用Flickr,而馆长为49% [与第4部分的数字对比,或许图书馆更倾向于使用Flickr?]
p.6-22 9%用户曾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他们所读图书的信息 [图书馆网站的互动做得不错?]
p.6-29 68%用过图书馆网站者认为易于使用,而社会网络网站是75% [易用性在此两者对比中并不是关键]

7 报告重点 Report Highlights [大量数据小结,居然放在最后]

8 结论:对发现的一些想法……以及未来 Conclusion
p.8-4 图书馆=图书 [上一次报告也是这个结论]
p.8-6 (社会网络化的图书馆)2005:方便胜于质量;2007:共享胜于隐私。[人们可以为方便放弃隐私]

附录 Appendices
A 我们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 [大量统计数据]
B 词汇表 [有“百度”;也有“图书馆2.0”,似乎是首次在OCLC看到,用的是Sarah Houghton-Jan在2006年1月的定义]
C 咨询者一览 [在第6章中都出现了吧?]
D 推荐阅读及其他资料 [参考文献12页;还有一些图林博客,有德国的“图书馆2.0”,没有Dempsey的]
E 关于OCLC [广告:OCLC服务于112个国家的6万个图书馆;E-3有其它三份报告简介及全文链接]
F 对比时间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 [不长,值得全文翻译]

 参见:OCLC成员报告之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大事记/posts/20071029204632.html 

26个俄文字母

    作家林希在《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文盲”逛书展》,介绍莫斯科书展。文首道,“只认识26个俄文字母,一句俄国话不会说,居然大摇大摆地逛了莫斯科第20届书展,说起来也是有些荒唐了。”
    书展收录了林希的一篇小说,别人指给他看俄文拼音的作者名字,他看出来了。后来又去看经典作品展台,以他“仅有的俄文水平,看明白封面上印着艾赫玛拖夫,帕斯捷尔那克和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家的名字”。

    嗯,看来“文盲”是自谦了。只是,他不认识的是哪几个字母呢?


原文见:“文盲”逛书展 / 林希 《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第7版

[update 2009-10-3] 完整的俄文字母表参见:/posts/20091003202356.html

出版还是出局——一款引文分析软件

    出版还是出局,是每个从事学术研究者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有一个同名引文分析软件 Publish or Perish,供个人非赢利使用。其方法是检索Google Scholar获取原始引文信息,经分析后提供一些统计数据。

    软件相当小巧,415K,包括1作者影响分析、2期刊影响分析、3高级引文检索,可选择限定在七大学科门类中进行。目前版本是2.2.2781 (12 August 2007),提交查询后出现等候框,说根据数据量、最多需等二分钟,由于没有显示进程或表明统计进行中,等候时有运行中止之感。

    实际等候时间不算太长,原因大概由于Google Scholar只返1000条结果,因而也只需分析这些结果——这是该软件的致命伤。比如在Google Scholar查"Library Journal",结果有35,200个,实际能看到的只有994条。“用户手册”在解释结果的准确性(Accuracy of the results)时指出,Google Scholar的返回是根据引文数量排序的,因而能够反映引用最多的结果。同时手册也承认,由于引文分析依赖Google Scholar返回的结果,因而不是100%准确的。

    Library Journal 的引文分析结果概述如下:

Papers:         990    Cites/paper:    1.41    h-index:    19    AWCR:    182.40
Citations:  1394    Cites/author:    1126.23    g-index:    29    AW-index:13.51
Years:          37    Papers/author:    935.02    hc-index:    11    AWCRpA:    144.95
Cites/year:37.68    Authors/paper:    1.15    hI-index:    13.88
                                hI,norm:    18

    FW Lancaster 的引文分析结果概述如下:
Papers:           321      Cites/paper:    5.58    h-index:    20    AWCR:    158.83
Citations:    1792    Cites/author:    1253.85    g-index:    37    AW-index:12.60
Years:           127    Papers/author:    244.82    hc-index:    11    AWCRpA:    122.91
Cites/year:  14.11    Authors/paper:    1.68    hI-index:    10.00
                                hI,norm:    16

    多年未碰引文分析,很多结果看不懂。其实其“用户手册”及软件下载网页上有说明,懒得细看了。

    在结果概述下,依引用次数顺序列出各篇文章,包括总引用数、年均引用数、排序rank、作者、题名、出版年、出版物及出版者。点击结果行,则跳转到浏览器的Google Scholar的检索结果页面——也就是所有引用该文章的文章一览了。

    分析结果可以复制。软件的查询中心(Multi-query center)保留各次查询结果概述,可供比较;点击其概述也可重新看详细结果。

    Lorcan Dempsey说(Publish or Perish),希望看到与ISI结果的比较。这或许是写论文的好题材。
    当然这首先取决于Google Scholar收录学术期刊的情况。如果本软件的分析结果真与SCI/SSCI/A&HCI的结果差别不大,就别花大价钱买了吧。

    什么时候,有谁做出谷歌学术搜索中文版的引文分析软件,或许也可取CSSCI、CSCI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