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数图研讨班(3)·规划一个梦想的数字图书馆

开班那天,走进会议室,看到桌椅横七竖八,很是奇怪,这哪是开会的样子?后来才知道,那是分组摆放的,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都会按组学习。
已经完成的二门课,学员自我介绍、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及分组汇报(老师随时点评)的时间,合计超过了老师授课的时间。虽然三门课程是独立的,但通过“课程报告”连成一个整体,每个小组都要在十天时间内规划一个数字图书馆!高强度的参与,一点都偷不得懒,感觉特别的累。

每次的小组讨论,都围绕着自己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的某个方面展开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一个已经实际存在的数字图书馆,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对之加以调整,想来比白手起家要少死些脑细胞。
有一个讨论题是数字图书馆的软件,是Abby上课时讨论的,当时自己想到的功能比较传统。后来Paul上课,第一天上午讲的基本上就是Web 2.0的内容。忽然想到,不是让我们自己设计吗,反正不考虑实施的可能性,正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好时机,于是在软件功能中加入了诸如用户上传资源,用户评论、评级和Tag,以及RSS功能。网站上还可以加上与用户沟通的Blog,使用指南的Wiki,针对DL专题的Google的Co-op,诸如此类。

Paul的内容基本上是以数字图书馆为个案,讲的是管理课程。自己一向对管理不感兴趣,但这门课或许正体现了研讨班名称中的“高级”吧。Mission, Vission, Core values, Environmental scan, Strategic goal, strategies, objectives, scenario planning,这些在看E文时常见到名称在课程中现身,总算让自己知道了这些概念的出处和特定的含义。虽然对Mission和Vission,经过Paul的多次解释,仍然一头雾水。以后看是不是能找到好点的C文书看看解惑。

昨晚最后一位老师秦健现身,给我们讲如何做“项目汇报”。原以为每组只要做个PPT,讲上20分钟就OK了,结果是要另外写一份正儿八经的项目申请报告。秦健语音回放:
“不要写得太长了,如果写上20页,我……”。
哪个人没事写这么多?真的项目申请报告写这么长,有人愿意看到结尾吗?)
“写10-12页就可以了。”
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把字体放大、行距拉大吧。)
“关于引文,大家……”
项目申请报告还是研究报告?还要参考文献?)

做学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于是本组把项目报告的内容做前期拆分,各自先领一部分做起来:规划一个梦想的数字图书馆。

附:小组讨论 (Group Work) 的题目:
数字图书馆概论 / Abby Goodrum
· 项目简介 (Template for Describing DLs)
· 有关项目设计的问题 (question about final report)
· 数据表现方式(元数据标准、数据元素、控制词表)
· 工作流程 (Checklist for structuring workflow)
· 软件概述 (create an outline of software)
· 计划实施过程 (Plan checklist)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规划、开展和评估 / Paul Gandel
· 设计图书馆网页,链接到数字服务 (designing a new library web page with links to key digital services for your users)
· 开放存取与机构库
· SWOT分析、vision & mission
· 工作项目细分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 风险分析与对策 (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response plan)
· 沟通计划 (Project communications plan)
· 创立品牌 (create a "brand" for your new service)
· DL的测度 (developing measuring)

参见:
数字图书馆会议信息二则
中美数图研讨班·开班前胡思乱想
中美数图研讨班 (2)·遗憾的绿宝石、教学效果评价

中美数图研讨班(2)·遗憾的绿宝石、教学效果评价

胡思乱想当不得真——事实是,绿宝石只是课程中的一个概念。Abby说,在美国的课程是十五周,所以可以用绿宝石真正地建一个数字图书馆。这回一门课只有三天,她的设想是有一个Lab,装好了绿宝石,至少能让大家玩上一天半天的,但是没有。只有遗憾了,有空自己钻研吧。

开班前担心自己上课会睡着,结果倒没那么糟,因为Abby其实是一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讲课、讨论与休息的时间。并且Abby也很专注,班中分十几个组,看她听小组讨论汇报似乎很随意,也不见做什么记录,但某组第二次讨论汇报时不声不响讲起更改了的专题时,她立马提问是不是改了、为什么要改。令我很是佩服!
自己的体验,点评教授网上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轻松度较高(授课时间较短)而帮助不大(内容较浅显,或者没有进一步展开)。和花生壳聊时的总结是:“知道的,原来就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今天班主任邮发一张教学效果评价表,让各小组填写对Abby的意见与建议。总共十个评价内容,让填“评价”及“优点”、“缺点”。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评价表,与大家共享: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突出能力培养,宜于学员接受。
2、专业水平高,表达准确、熟练、清晰、易懂、通俗
3、 注意传授先进科学理论和先进成熟实用技术(概念和原理讲解是否准确、清楚,能否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4、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得好
5、 教学内容选择设置是否合适(教材选择是否得当、有针对性)
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用具及板书提高教学效果
7、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联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8、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训练
9、能根据学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0、您是否赞同教学中使用翻译助理?理由:

相关链接:
网站: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博客:第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相关博文:
花生壳:
第三届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侧记
第三届中美图书馆研讨班开博啦:)

图谋博客:
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好样的,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

把图书馆2.0带入你的目录: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有了第一个用户

What is 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
Bring the power of Library 2.0 to your catalog.

只需数行HTML,即可在OPAC中集成LibraryThing及其高质量的图书数据,增加图书推荐、标签云及书评。

目前已有功能:
* 免费:链接同一作品的相关版本与译本(如FRBR)
* 推荐:高质量“推荐”或“类似”图书
* 标签浏览:通过标签检索或浏览图书

即将增加功能:
* 用户评论:访问数十万LibraryThing已有评论,并让用户增加自己的评论
* 用户标签:让用户加标签,并且可以在所有参与馆中共享
* 用户评级:加上LibraryThing的评级,用户也可自己给书评级

4月宣布的 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已经有了第一个用户——美国康涅狄格州的Danbury Library。
作为第一个实例,有一个免费功能、一个收费功能。试用"Romeo and Juliet"查该馆OPAC,可以看到第3条侧栏有"other editions and translations"和"tags",两者的信息均取自LibraryThing,但均链接到该馆自身的书目记录,可以说LibraryThing增强了OPAC的功能,是个对图书馆读者隐形的中间件,用户体验不错。
可惜页面设置不太美观,与最初的样例相比,还有很大的调整余地。据说该馆所用为Horizon系统。

联想到Lib2.07会上,厦大江湍讲到他新设计的tag功能,用户参与太少(其实才刚开始,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一直以为,如何吸引用户参与,是图书馆2.0实践中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不管如何,一个馆的用户终究是有限的,能够参与的用户就更有限(最近的数据,2%?update:0.2%)。
期望国内的豆瓣能够像LibraryThing那样,用已有资源,并且联合更多的参加馆,形成一个庞大的书目社区。

又:从Danbury Library目录主页看,该馆也使用了图书馆精灵ELFLeon钱涂很早就分别为他们的图书馆申请了该项服务,不知道现今使用情况如何?

参见:
Self-plagiarism is style: Go Danbury, Go!
在OPAC中嵌入LibraryThing提供的相关链接 (200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