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新章:实体边界

测试版RDA工具包9月最后一次更新,指引版块新增两章:实体边界(Entity boundaries)和格式良好的RDA(Well-formed RDA)。

参见:

格式正确的RDA,最初讨论稿的标题是 RDA conformance(合格的RDA),很让人费解。而Entity boundaries(实体边界)恐怕也有点烧脑,但看定义就很清晰了:“RDA实体边界是创建元数据者用以确定是否需要一个新RDA实体的描述所应用的一组准则”。通俗说就是(说人话):什么时候要做一条新记录或新描述(而不是使用或修改现有记录/描述)?可以联想Barbara Tillett“作品家族图”(Family of Works),不过那只限于FRBR第一组实体,本章则包括了所有RDA实体。

不同传统对新实体的判断原就存在差异,这也是FRBR/LRM对“作品”难以提供一个普适标准的原因。在13个RDA实体的页面,“预记录”(Prerecording)下新增“实体边界”部分(在“最低描述”和“有效描述”之后)。对于实体边界总体上由什么来确定,顶层实体RDA Entity有2点概述,分别适用于其他11个实体实体:

  • 实体的相对边界由书目和文化惯例确定【适用除Person外的其他4个Agent(但未作具体规定),以及Work、Expression】
  • 实体的绝对边界由实体物理特征确定【适用Person、Menifestation、Item、Place、Timespan】
  • 另外,Nomen特别说明:Nomen的绝对边界由其Nomen字符串及其作为称谓的实体来确定。

在认识一致的社区中,元素取值差异无疑是判断是否为新实体/需要新描述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对同一元素,RDA目前提供多至4种记录方法,还有各不相同的选项,因而取值差异会是普遍现象,不能简单地以字符串比对方式确定是否为新实体(对数据的技术处理无疑是一种新挑战)。新RDA如此说明,“当元素的值差异是由于应用不同记录方法、记录方法中的选项或不同粒度级别时,则不会被视为显著差异。例如,相关时段值“1960年”和“ 1960年1月1日”的差异不足以决定它们描述了不同的实体。”

由于3R项目以不改变RDA运用结果为基本考虑,虽然用语变化大,实际规则应当并未更改,但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理解。以下列举3个常用实体:

  • 个人:实体边界
  • [条件] 生日、卒日、出生地、去世地中有一个或多个明显不同
  • [可能条件] 活动领域、活动时期明显不同【国图规范记录多以活动领域区分,是否真是不同个人不易判断】
  • 载体表现:实体边界
  • [条件] 尚未修改的单件具有的特征值不同于载体表现的特征值。【不明】
  • [可能条件] 一个载体表现具有与另一个载体表现不同的关系、标识或载体特征值。【没有指定具体元素,很灵活,自由掌握】
  • 作品:实体边界【引入很多新概念,内容特别多】
  • [条件/变化] 主题subject、相关施事者related agent of work、代表性内容表达、体裁transformation by genre of 、受众transformation by audience of、编辑政策transformation by policy of、风格transformation by style、扩展计划transformation by extension plan(静态、集成、连续等)、汇总 aggregates、历时作品diachronic work(频率/ISSN、载体类型、首选题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