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二天流水帐

    今天继续在普陀新馆开会。上午先参加信息组织专业委员会工作研讨,主要目的是形成今后四年的工作计划。本届委员15人、到会13人,上届留任的4人,其他都是新人,也是机会相互认识。然后参加几个专业委员会分组的工作计划质询,听了另二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应该说一开始对专委会能做些什么毫无概念,结束后算有所了解了(见下)。
   
下午闭幕式的第一部分是19个专业委员会工作计划报告,做了简要的笔记,绝大部分专委会都计划举办不同规格的学术会议,包括年会的分会场活动;大部分专委会还计划出版图书,最庞大的出版计划是图书馆史专委会的50-100册,甚至200册;比较多专委会计划做培训,以及统计调查之类的实证研究;部分专委会关注标准规范;还有几个专委会计划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包括出版电子信息季刊、简报,建立QQ群、博客等。其他还有追踪、引领研究之类的内容。
    闭幕式接下来是通过工作报告大会总结──总之是两天内,到会的学术研究会主任各领不同职责逐一登场,如此安排不知是驾轻就熟还是煞费苦心。

    昨天了解了那个“图书漂流自助亭”,今天会后在图书馆一层试用了“信息超市”。
    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信息查询检索塔有点摇摇晃晃,有点令人担心。采用触摸屏,检索输入做得也不错,虽然啥也没查到。只其中一个采用网页形式的触摸不那么容易点中位置。三个塔各有主题,分别是本地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纯属本人理解。
    读者信息互动平台是在一个大屏幕上,允许多个使用者同时查询多种实用信息,结果可发送到手机。可惜屏幕清晰度不够,看起来很吃力。屏幕边缘部分的触摸效果也不太好。
    虚拟电子书则相当清晰,挥手翻页,体验很好。现在差不多都是世博会图书的封面,今后应该可以扫描封面、简介、目次,做真正的新书推介或借阅排行榜。


   
会上远远见过几次西北老汉,他的“上海参会记(二):走马观花普陀区图书馆新馆”图文并茂,有以上提及设备的照片及使用感受,推荐阅读。
    见到粟慧学姐,了解一些杭州图书馆向OCLC提供全部书目馆藏的情况──为什么很多图书馆都心甘情愿把东西送人呢?我们的联合目录尤其需要思考。

中图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一天流水帐

    今天在普陀区图书馆尚未开馆的新馆,参加中图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2009全国图书馆(苏州河)论坛。这种大腕云集的场合,本不适合自闭的自己,兼之不时被作为某个人的XX被介绍,阴影感很强烈。
   
开幕式照例以领导讲话开始。其后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上台亮相,一排男士着装都很正式,除了竹帛斋主身穿T恤,很是抢眼。接下来宣布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名单,戴利华副主任开读之前就说“任务艰巨”,因为要念一个300多人的大名单。念的过程令我想起当年听中央委员名单的广播,完成后主持人王世伟副主任说,具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水平。
   
第二部分苏州河论坛,是普陀区馆两项服务的启动仪式。一是图书漂流自助亭,播放介绍视频,感觉类似深圳的自助图书馆。这是阿法迪公司的RFID产品,在馆内放了一台可容纳200册书的机器,会间休息时向公司人员了解了一下,该机具有自助借还及注册漂流双重作用,并且被还图书马上可以借给其他人──据称深圳的还需人工处理。
    二是多媒体信息超市,演一幕有点夸张的情景剧,后来听说是请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表演的。最后以用户委员会副主任卢海燕启动开通按钮,台前喷出一排礼花结束,还是很有气氛的。

    开幕式后的照相,及其后的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服务规则修改说明略。

    下午是三个大牌的学术报告
    第一、吴慰慈“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新一代学人的使命”。我对理论描述没有很多感受,感觉到的是吴老对当前图书馆学研究提出的不少批评,可谓语重心长。相信文章会在杂志上发表。
    第二、吴建中“从分类体系看世博会展示思想”,基本上属于世博会扫盲,但吴馆长的脱口秀一流。听时写下的感觉:每次听一个新的主题,都很有收获。主持人陈力馆长的点评是:每次总是耳目一新。呵呵,所见略同。
   
第三、黄长著“图情学科及实践的发展变化与文献信息工作者的职责”。黄先生最令人瞩目的头衔是全国社科规划办图情评审组组长,报告中说图情申报课题有600项,已经不是小学科了。报告中还有几句引语或许会流行,一是“上帝已经改变了约会地点,我们不能在老地方等待”,一是研究“休渔期”。
    欢迎晚宴坐在叶鹰同学边上,除了享受他的派菜服务外,发现他对“休渔期”之说很感兴趣,计划回杭州实施。

    晚上还有四五个自由学术沙龙[学会网站上的照片里竟然没有我,隐形了]。参加了郑巧英馆长和刘炜主持的信息技术沙龙,除了旧识,还见到久仰的李武、申晓娟。一个半小时,居然大家还有点意犹未尽。结束时看到其他几个组还在进行中。

Koha的开源问题

    对开源软件、开源社区知之甚少,所以缺乏敏感。只看到LibLime推出Enterprise Koha,公司称软件仍将保持开源,没有意识到Enterprise的含义。看到Nalsi的笔记链接的几篇Koha文章(最近二三事),才知道此举已令业内人士怀疑LibLime超越了开源伦理,想占有Koha了,因为它推出的是Liblime clients only的版本。
    几位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此事发文:

Liblime Forks Koha(September 14, 2009)
    新西兰的Joann Ransom在Library Matters上的长篇博文。认为LibLime由于提供托管服务,并未违反Koha的GNU GPL许可,但是它声称将继续开发,却不再参与Koha社区并贡献代码,破坏了Koha项目的精神。文中提及WALDO联盟向LibLime投入60万美元,成为最大的输家。
     Koha作为一个开源软件,最初是在新西兰开发的。Joann Ransom对“Koha”为何能被注册感到不解,因为在新西兰语中Koha就像thanks或gift或hello一样是个普通词,而LibLime还注册了作为Koha社区灵魂的“Koha Foundation”及一系列相关域名。
    (我上次看到Koha由LibLime注册版权, LibLimeBibLibre两家提供Koha支持的公司共同注册商标时,就曾感到奇怪,至今也不明白为何能够成功注册。)

What’s
going on with koha and liblime
  (September 15, 2009)
    librarian.net的Jessamyn
West除表示质疑外,还提供信息,原LibLime的Open Source Evangelist(开源传道者)Nicole
Engard,已于日前离开LibLime,转而同时受雇于另二家Koha服务供应商Bywater SolutionsBibLibre,继续她的Koha社区文档管理工作(ByWater Solutions and BibLibre Welcome Nicole C. Engard, September 8th, 2009)。Nicole Engard是2007年Library Journal的Movers & Shakers。

Open Letter to the Koha Community (Sep 15, 2009 10:04:16)
  
ILS专家、Library Technology Guides网站的Marshall Breeding,发表长文呼吁Koha社区应该由开发者(含提供支持与开发的公司)社区变成图书馆社区,让作为用户的图书馆参与其中。

LibLime To the Koha Community: Fork You! (September 15, 2009)
   现任职OCLC的Roy Tennant,在引述Joann Ransom的观点后,认为LibLime或许可自比红帽Linux,但红帽Linux至少没有注册Unix商标。

via: 最近二三事from Islander的西文编目笔记
参见:开源与云计算结合的ILS──Koha Express

PS:不知道为什么,中文维基百科Koha词条被shizhao删除了,原内容为“Koha 是通用公共許可證授權的整合性圖書資訊糸統”。英文维基百科词条见:Koha (software)

[update 2009-9-17] Panlibus:LibLime Cause Upset in the Open Source Community (17th September 2009)
Tali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