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图书馆也用开源ILS──UPEI舍Unicorn用Evergreen

    看国外图书馆采用开源ILS的报道,看得早已麻木。不过今天得知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PEI)成为第一家采用Evergreen的学术图书馆,而且是一个月内搞定,还是感到些兴趣。
    UPEI馆长Mark Leggott在自己的博客上用系列博文记录了迁移的过程(Vendor to Open Source ILS in 1 Month,这是第1篇),还在PBWiki上建有迁移维基Wiki Migration Page,可详细了解整个过程。
    该馆原来用Sirsi的Unicorn,合约到期,决定迁移到Evergreen──5月上旬在测试服务器上安装Evergreen,开始将书目记录由Sirsi迁移到Evergreen,6月4日正式上线。应该是趁着暑假读者服务低谷吧。

    以上是操作过程。不知道决策过程。
    从博文看馆长是开源软件拥趸,做事随性,好象还常做拍脑袋的事(第2篇“Our Project Planning Document”竟是一封email,文首引言:Yea right – like how many people who know me think we actually have a planning document?),换系统这样的决策不至于随便拍脑袋吧?

    UPEI图书馆对新图书馆目录及系统的介绍:New Library Catalogue and System – Updated June 4/08)
新系统称为IslandPines,是该校名称与Evergreen发源地Georgia Library PINES Program的结合吧。
    新目录入口:http://islandpines.roblib.upei.ca/

    谈及使用开源软件,很多图书馆可能会感到担心,或者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担心软件的稳定性,但国外图书馆为什么不担心?答案是,他们有很棒的Geek,可以自己搞定?那只是少数图书馆。真正的答案是,他们有开源软件公司做技术支持。UPEI就是由Equinox软件公司做技术后盾的,而该公司创始人正是Evergreen的开发者。
    因为是开源软件,Equinox并不具有垄断性质,如果不满意其服务,完全可以在不更换系统的情况下换一家提供服务的公司(如LibLime,也提供对Evergreen的支持)──这也正是很多国外图书馆选择开源软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Via:
Wow! from "Self-plagiarism is style" by Dave Pattern
Academic Evergreen from Lorcan Dempsey’s weblog

推荐:Evergreen社区:http://open-ils.org/

PS: 很遗憾地说,无论是Mark Leggott的博客还是该馆的迁移维基,拜GFW之赐,都无法直接访问。

Open Library也提供API

Open Library也有API了,又多了一个可以强化OPAC内容的来源了。
从目前的功能看,可以通过向http://www.openlibrary.org/api/things发送GET请求查询、获取对象,由于是Open Library的每条书目是一个wiki页面,有历史记录,因而甚至可以获取书目信息的某个特定版本(version)。

Open Library所用wiki引擎为Infogami,可以存储结构化的数据,其所谓的“对象”包括任何页面(每种书一个页面)的模板、版本、作者等,每个对象各有其对象类型。看对象类型,没看出有没有最感兴趣的全文链接(/type/uri?)。
有一个“API沙盘”可以用来试手。

比较有意思的是David Pattern谈论此事的博文。看看这位对Huddersfield大学OPAC做过很多领先改进的技客,如何看待互联网环境下的Z39.50标准──SRU(当然还有MARC):
“关于此API,在Code4Lib邮件组中有一场有趣的辩论──它们是否该用SRU、还是只用简单的API更好?我完全赞同非图书馆技术人员也可用得上的简单API。”
“我已在图书馆作为开发人员工作了近14年,我从未使用(甚或认真看过)SRU。当我阅读说明书(specification)时,我感觉自己的眼睛开始慢慢变得呆滞。也许是因为我由COBOL语言写电子数据交换(EDI)处理软件起步,我总是怀疑开发图书馆用(如Edifact,Z39.50,MARC等)说明书者全都是帮虐待狂 ; -)”

参见:Self-plagiarism is style: new API from OpenLibrary

打不过就加入: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

    最近听到好几位高人在讲,如果打不过它,就加入它(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所谓的图书馆2.0,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当然不止“图书馆2.0”如此)。先行的图书馆也早就在这样做了,记录几个新见到的例子。

    曾经看到过不少图书馆在Flickr上做营销,以馆名为标签,上传馆里组织的各类活动照片,通常都是很快乐的景象——因而常常不是在看书,甚至都没有书做背景。今天看到Laura Cohen(Library 2.0: An Academic's Perspective)博文 Go Where Users Are – On Your Web Site, Too,链接了 Stillwater Free Library 在 Flickr 上的照片,是一组儿童在图书馆中活动的场面,大量以书架为背景,虽然基本上也没有在看书的。以前只听说过有Free Library,但还是第一次见到以此命名的图书馆。该馆貌似也以Blog做网站首页呢,Blog分类是:成年人、年轻人、儿童、学龄前……,一文可入多类。首贴2007-3-24。

    这个比较“小儿科”,或许学术图书馆不以为然,接下来的两个例子是“高端”的数字图书馆营销:

    记得前些日子曾看到图书馆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加链接,把用户从维基百科引导到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当时没有记下。昨天看到远洋过客博文“Web2.0与数图的互补 –新文章介绍:Using Wikipedia to Extend Digital Collections”,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直接就在维基百科中做词条了。在Category:Imag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中目前链接有8张放在维基百科中的图像及详细的元数据,图像相当精细。不过维基百科的检索功能一直不敢恭维,恐怕只能借助其他检索工具才能发现这些图像。(去年底的旧闻,维基百科要开发新型搜索引擎对抗Google,何不先把自己的搜索弄弄好?)

    今天还看到The Shifted Librarian博文,用视频推广数字馆藏(Great Use of Video to Promote Digital Collections),不着一字,直接就是YouTube视频:UNT Libraries' Portal to Texas History。丰富的图像、动感的音乐,吸引大家去一睹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的德州历史门户

 

update: 刚查了一下,原先看到的关于维基百科的消息就是上面这篇“数字图书馆杂志”上有关华盛顿大学数字馆藏的文章,来自Librarian.net: Using wikipedia to drive traffic to a library website。文后有一位维基人 Elizabeth Thomsen的评论,提示随意做外部链接可能违反维基百科的规定:“Due
to the rising profile of Wikipedia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traffic
it can bring a site,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to use Wikipedia to
advertise or promote sites. This includes both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sites. You should avoid linking to a website that you
own, maintain or represent, even if the guidelines otherwise imply that
it should be linked.”
虽然她对两位文章作者以项目名义编辑词条,而没有用个人名义以规避维基百科规定的做法表示欣赏,但她强调的仍然是文首所言:在维基百科做外部链接为网站增
加流量前,要三思!(I was interested in Carolyn Dunford and Ann Lally’s careful
report on
their ventures into Wikipedia, but I’d advise librarians to think twice
about adding external links to articles as a way of driving traffic to
their websites.)

注意到图片中链接是以某个元数据方式提供的:Restric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gital Collec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