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加入: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

    最近听到好几位高人在讲,如果打不过它,就加入它(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所谓的图书馆2.0,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当然不止“图书馆2.0”如此)。先行的图书馆也早就在这样做了,记录几个新见到的例子。

    曾经看到过不少图书馆在Flickr上做营销,以馆名为标签,上传馆里组织的各类活动照片,通常都是很快乐的景象——因而常常不是在看书,甚至都没有书做背景。今天看到Laura Cohen(Library 2.0: An Academic's Perspective)博文 Go Where Users Are – On Your Web Site, Too,链接了 Stillwater Free Library 在 Flickr 上的照片,是一组儿童在图书馆中活动的场面,大量以书架为背景,虽然基本上也没有在看书的。以前只听说过有Free Library,但还是第一次见到以此命名的图书馆。该馆貌似也以Blog做网站首页呢,Blog分类是:成年人、年轻人、儿童、学龄前……,一文可入多类。首贴2007-3-24。

    这个比较“小儿科”,或许学术图书馆不以为然,接下来的两个例子是“高端”的数字图书馆营销:

    记得前些日子曾看到图书馆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加链接,把用户从维基百科引导到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当时没有记下。昨天看到远洋过客博文“Web2.0与数图的互补 –新文章介绍:Using Wikipedia to Extend Digital Collections”,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直接就在维基百科中做词条了。在Category:Imag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中目前链接有8张放在维基百科中的图像及详细的元数据,图像相当精细。不过维基百科的检索功能一直不敢恭维,恐怕只能借助其他检索工具才能发现这些图像。(去年底的旧闻,维基百科要开发新型搜索引擎对抗Google,何不先把自己的搜索弄弄好?)

    今天还看到The Shifted Librarian博文,用视频推广数字馆藏(Great Use of Video to Promote Digital Collections),不着一字,直接就是YouTube视频:UNT Libraries' Portal to Texas History。丰富的图像、动感的音乐,吸引大家去一睹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的德州历史门户

 

update: 刚查了一下,原先看到的关于维基百科的消息就是上面这篇“数字图书馆杂志”上有关华盛顿大学数字馆藏的文章,来自Librarian.net: Using wikipedia to drive traffic to a library website。文后有一位维基人 Elizabeth Thomsen的评论,提示随意做外部链接可能违反维基百科的规定:“Due
to the rising profile of Wikipedia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traffic
it can bring a site,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to use Wikipedia to
advertise or promote sites. This includes both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sites. You should avoid linking to a website that you
own, maintain or represent, even if the guidelines otherwise imply that
it should be linked.”
虽然她对两位文章作者以项目名义编辑词条,而没有用个人名义以规避维基百科规定的做法表示欣赏,但她强调的仍然是文首所言:在维基百科做外部链接为网站增
加流量前,要三思!(I was interested in Carolyn Dunford and Ann Lally’s careful
report on
their ventures into Wikipedia, but I’d advise librarians to think twice
about adding external links to articles as a way of driving traffic to
their websites.)

注意到图片中链接是以某个元数据方式提供的:Restric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gital Collections

🙂 

《打不过就加入: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上有11条评论

  1. 更新: 1。 根据文中资料顺藤摸瓜,又查到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做的关于James Willis Sayrede的WIKI 条目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mes_Willis_Sayre 2。 从网页左边的“What links here “又可以连到一些有关WIKI网页。3。 另外,如果看看James Willis Sayrede WIKI网页的最下方, 就可以看到他们加的categories: American journalists | American theater critics | People from Seattle。 这样,James Willis Sayrede的WIKI条目网页又被自动加到其它相关类目索引(catagorical indexes)中。确确实实是打不过就加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可,这种东西,对谁有用呢?
    一方面专业的图书馆员也找了半天才终于找到;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他并不领情,还指责你是为了增加流量。
    时髦是时髦了,可没用的话也就白忙了。如果说有用,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
    天天鼓吹这种看不到用处的应用,该叫图林屠龙术吧……

  3. 偶认为有点矫枉过正了,引入web2.0,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读者,如果不立足于此,n.0 都没有用。

  4. 是啊,图书情报人员真傻,干吗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将数据变成信息、将信息变成知识、立足于为用户服务啊?守株待兔、以不变应万变该多省事省心啊!要是全社会都这样,管他什么职责、道义,岂不是能比屠龙之术更高一筹?哈,偶今日可算开窍了。

  5. 图书馆应该改进的地方正多,难道就光靠web2.0?
    赶时髦的事情谁不想做?可基础工作呢,比如分类编目、参考咨询……多了,靠2.0,读者参与可以解决?
    美国人可没有这么媚俗,他们的基础可要好得多了。想想吧。

  6. 谁都未曾强调过要光靠web2.0呀,lib2.0也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图书馆服务,把之应用到图书馆,推广、优化、完善图书馆现有的服务,何乐而不为之?

    图书馆要改进、关注的地方的确很多,基础的工作也还是要做的,但最关键的却是要先进的、不断变革的“理念”,否则,图书馆现在估计还在农耕时代止步不前呢。

    归跟结底,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因读者而存在的,现在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与环境?什么样的服务方式?什么样的图书馆?图书馆如不主动去寻求机会与空间,后果何堪?

  7. 先读一下原文再想吧,华盛顿大学的图书馆员正是在让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类编目和数字化的成果发挥作用、 让参考咨询更符合读者习惯哪!如果图书馆的成果能增加50倍的使用率,总比仅有2%学生来用要好吧?

  8. 根据您提供的上下文:“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加链接,把用户从维基百科引导到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8张放在维基百科中的图像及详细的元数据”
    这些怎么说也只是promotion而已吧,也就是“试图”把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让大众能够看到。
    怎么看也得不出两者的有机结合,因为您自己也提到WIKI的检索功能比较差。
    呵呵。
    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把这些数字馆藏通过OPAC系统(流行的DUBLIN CORE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国外图书馆的实例比比皆是)让读者检索OPAC的同时可以看到数字馆藏的链接,当然,这就并不是什么WEB2.0了。
    您说呢?

  9. 看图林屠龙讲编目、讲OPAC,很合我意啊。我最喜欢把所有馆藏、非馆藏资源结合到OPAC中去了,当然,采取的方式肯定是与时俱进的。
    只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够让没有访问图书馆网站、没有使用OPAC的用户也能了解图书馆馆藏,岂不更好?

  10. 上面的几个例子虽然效果有待验证,但几乎不需要什么花费,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付出的只是一点想法、一些创意,何乐而不为呢?
    前几天上海的图书馆2.0会上,赵亮有几句很经典的总结,其中一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正为佐证。

  11. lib2.0不仅仅是web2.0的应用。
    应该有更广泛的意义。
    毕竟前提是图书馆。难道我们觉得图书馆需要改变的东西不多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