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的MARC全记录实例发布

按照美国RDA测试报告的要求,RDA工具包网站4月23日发布了JSC编制的RDA的MARC全记录实例,包括书目记录与规范记录。实例现以PDF格式免费下载,意在作为RDA培训及日常工作的参考资料。RDA工具包5月更新时,将包括此部分内容。

MARC Record Examples of RDA Cataloging
本次发布的实例,每个都由“RDA元素”和“MARC编码”二部分组成。前者有助于掌握各类资源(对书目记录而言)或实体(对规范记录而言)所对应的RDA元素,后者可在某种程度上视为相应的MARC记录模板。
目前看来书目记录实例还太少,甚至没有涵盖RDA的25个内容类型或10个媒介类型。期待未来扩大。

一、书目格式
含7个实例:
1、录音(声频记录)──图书
2、录音(声频记录)──音乐
3、图书1
4、图书2
5、连续出版物
6、录像(视频记录)
7、网站──集成性资源
二、规范格式
包括五个部分,每个含若干实例:
1、个人名称(7个实例)
2、家族名称(2个实例)
3、团体(5个实例)
4、作品(7个实例)
5、内容表达(2个实例)

Via RDA Toolkit Blog: RDA Examples now available (23 Apr 2012)

参见:RDA美国测试结果公布 (2011年6月15日)

RDA内容首次更新

RDA自2010年6月以工具包形式发布以来,一直在修改,主要是系统界面和功能方面。最近发布的2012年4月更新,是JSC首次对内容加以改变。此次涉及七八十个条款的增、删、改,都是JSC正式建议的修改,不包括打字错误之类小改动。
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元素表更新(RDA Element Analysis Table, April 2012),增加了新元素“内容表达附注”及子元素“内容特征变化附注”(7.29),原来的“附注”改名“载体表现或单件附注”(2.20)。
另一个主要变化是首冠词,原规定首选题名省略首冠词,现改为保留首冠词,沿用AACR2的原规定改为替代做法。这反映了欧洲其他语种的普遍做法,或可视为RDA去英美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冠词涉及多个部分及附录C,详见:Initial articles – Revision of RDA 0.5; 6.2.1.7; 9.2.2.25; 9.2.2.26; 11.2.2.8;Appendix C: Initial articles(PDF文件)。
还有一些变化如:
·第2组实体的核心元素中去掉“活动领域”和“活动日期”
·法律作品相关,如条约包括到法律作品中
·艺术相关,如若干音乐术语含义、艺术家作为创作者

为保留更新痕迹,RDA工具包在RDA标签部分新增“RDA更新历史”栏目,其中有更新清单(Update Summary)、原条款存档(Instruction Archive)。同时,在RDA正文中给出更新标记(此次更新显示为“2012/1”),可链接到存档条款。在设计上不足的是,没有像Word修订或wiki对照那样标示出被修改部分,要找到被修改文字,只能靠条款前的文字解释去理解。
想到年中开始,重写的RDA条款会陆续发布,如果也加更新标记并存档的话,恐怕正式文本中满是标记、而更新历史中就是另一个RDA全文了。因为内容重写不改变原意,或许会视同打字错误不入更新历史吧。

如果手头有2010年的RDA文本,再引用时要注意是否已被更新了。”RDA更新历史“栏目也可在未登录状态下看被修改存档的条款号。

LCPS对应RDA的改变做了相应的修订与更新,修订包括增删LCPS、更正输入错误、重写某些条款。LC网站上有完整修订清单(Changes in LCPSs in the April 2012 release of the RDA Toolkit,PDF文件)。

Via RDA Toolkit Release – April 10, 2012 ( 03 Apr 2012)

[update 2012-5-9] RDA Toolkit博客对本次更新功能与界面的介绍: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RDA updates (Mon, 07 May 2012)

国图一日:参观暨RDA讲座

29日要在北京开一天的会,应书蠹精之邀,前一天下午顺便到国图做一个RDA讲座,有机会参观了广受称赞的国图二期(北区)。记忆中没去过几次国图,上一次去也与书蠹精有关,是趁CALIS联编中心开会,去买刚出版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不记得是国图书店还是出版社门市部,买到的是红封面的,与市售蓝封面不同。
此次在国图美眉带领下,几乎把二期逛了个遍,还看了中华书局百年展览。以下仅记两点。
———-少儿馆———-
小小的,几十个座位,桌椅色彩明亮。书架顶上放着大小各异的毛绒玩具,听说有小朋友会抱着看书。以绘本居多,有中外文对照的。只阅览、不外借。有活动室,目前正在布展,东西收起来不少。上学时间,没看到一个读者,说是周末就会爆棚,这是可以想像的。
据说是两年前报纸批评国图不让少儿入馆后,在两周内做出决定并开馆的。对这一被舆论绑架而非出自专业评估所做的决策,只能感叹国图的行动力了。
查了下旧闻,中青报是在2010年4月底刊登读者来信并做报道的,标题为“国图限制中小学生入馆 称藏书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个月后报纸的新闻标题为“国家图书馆将开设少儿图书馆 全面入藏少儿文献”,说明5月31日开馆。

———-RFID———-

国图阅览室图书用RFID,排架全外包。虽然参观过几家用RFID的图书馆,却是第一次看到工作人员刷架位,就向她做了详细了解。
以前查国图目录,发现不同馆藏地索书号不同。此次了解到阅览室图书过若干年后就处理掉,不保存。索书号构成为:放置阅览室代码(如ZWTS)、入藏年份、中图分类号、作者姓名首字母、分册号(多卷有时不作区分)。只按年份、类号粗排架,不区分著者号。刷架位一般图书每半个月一次,大类号(同类书多的)一周一次。
按书架一排排刷,刷完后每册书的架位就记录进系统。由于按分类号粗排,同年同类号的书多的可能有好几架,要知道确切位置,需要查系统。
由于书大小不一,并不能沿架边扫一遍就识别出,常常需要把拍子插入书中间识别,因而拍子消耗明显,速度也并不快。目前软件能显示册数、按序的索书号清单,但不能提示排架出错。所以工作人员既要数实际册数,看是否与屏幕显示数量是否一致,还要浏览屏幕看本架索书号是不是正确,真不像想像的那么方便。拍子据说德国进口,价格不菲。
当然,我也站在高处俯瞰了四面图书、颇有欧洲古老图书馆感觉的中厅,有点恐高。
国图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锦Long:国图
———-RDA:从设想到实施———-

近一年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RDA,PPT大多上网了。由于RDA基本尘埃落定,最近除了LC宣布切换日之外,并无太多新进展。书蠹精此次来邀时,我认为炒冷饭没啥意思了。他的意思是做系统介绍,于是我就以面向编目员系统介绍的思路做了准备,与其他各次角度有所不同。标题可能不那么切题,只是想不出更合适的。

讲座在少儿馆边上的学津堂。此报告厅座位坡度足有40度,坐在下面的讲台,很有压迫感。加之有各路专家在座,开讲时又发现抬头正对面坐着一位表情严肃的老者(可能没那么老),更是无形的压力。好在正式讲起来也就忘了。
此次讲座预设时间较以往都长,自己讲得不够从容,没有控制好时间,因之讲完后有较多时间提问。先后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松林教授、CALIS联编中心沈正华老师、Nalsi、国图吴晓静老师及一中文编目帅哥提问,已记不确切问题及如何回答。当时觉得答得还行,会后听了些八卦,觉得有的问题没有做有针对性的思考,恐怕回答有欠说服力──在我的脑海中,仍然闪现着那位表情严肃老者的目光和眼神。
参见:
有现场照片

Nalsi书社会日志:编目精灵老师RDA讲座参加记 (2012-03-28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