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要在北京开一天的会,应书蠹精之邀,前一天下午顺便到国图做一个RDA讲座,有机会参观了广受称赞的国图二期(北区)。记忆中没去过几次国图,上一次去也与书蠹精有关,是趁CALIS联编中心开会,去买刚出版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不记得是国图书店还是出版社门市部,买到的是红封面的,与市售蓝封面不同。
此次在国图美眉带领下,几乎把二期逛了个遍,还看了中华书局百年展览。以下仅记两点。
———-少儿馆———-
小小的,几十个座位,桌椅色彩明亮。书架顶上放着大小各异的毛绒玩具,听说有小朋友会抱着看书。以绘本居多,有中外文对照的。只阅览、不外借。有活动室,目前正在布展,东西收起来不少。上学时间,没看到一个读者,说是周末就会爆棚,这是可以想像的。
据说是两年前报纸批评国图不让少儿入馆后,在两周内做出决定并开馆的。对这一被舆论绑架而非出自专业评估所做的决策,只能感叹国图的行动力了。
查了下旧闻,中青报是在2010年4月底刊登读者来信并做报道的,标题为“国图限制中小学生入馆 称藏书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个月后报纸的新闻标题为“国家图书馆将开设少儿图书馆 全面入藏少儿文献”,说明5月31日开馆。
———-RFID———-
国图阅览室图书用RFID,排架全外包。虽然参观过几家用RFID的图书馆,却是第一次看到工作人员刷架位,就向她做了详细了解。
以前查国图目录,发现不同馆藏地索书号不同。此次了解到阅览室图书过若干年后就处理掉,不保存。索书号构成为:放置阅览室代码(如ZWTS)、入藏年份、中图分类号、作者姓名首字母、分册号(多卷有时不作区分)。只按年份、类号粗排架,不区分著者号。刷架位一般图书每半个月一次,大类号(同类书多的)一周一次。
按书架一排排刷,刷完后每册书的架位就记录进系统。由于按分类号粗排,同年同类号的书多的可能有好几架,要知道确切位置,需要查系统。
由于书大小不一,并不能沿架边扫一遍就识别出,常常需要把拍子插入书中间识别,因而拍子消耗明显,速度也并不快。目前软件能显示册数、按序的索书号清单,但不能提示排架出错。所以工作人员既要数实际册数,看是否与屏幕显示数量是否一致,还要浏览屏幕看本架索书号是不是正确,真不像想像的那么方便。拍子据说德国进口,价格不菲。
当然,我也站在高处俯瞰了四面图书、颇有欧洲古老图书馆感觉的中厅,有点恐高。
———-RDA:从设想到实施———-
近一年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RDA,PPT大多上网了。由于RDA基本尘埃落定,最近除了LC宣布切换日之外,并无太多新进展。书蠹精此次来邀时,我认为炒冷饭没啥意思了。他的意思是做系统介绍,于是我就以面向编目员系统介绍的思路做了准备,与其他各次角度有所不同。标题可能不那么切题,只是想不出更合适的。
讲座在少儿馆边上的学津堂。此报告厅座位坡度足有40度,坐在下面的讲台,很有压迫感。加之有各路专家在座,开讲时又发现抬头正对面坐着一位表情严肃的老者(可能没那么老),更是无形的压力。好在正式讲起来也就忘了。
此次讲座预设时间较以往都长,自己讲得不够从容,没有控制好时间,因之讲完后有较多时间提问。先后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松林教授、CALIS联编中心沈正华老师、Nalsi、国图吴晓静老师及一中文编目帅哥提问,已记不确切问题及如何回答。当时觉得答得还行,会后听了些八卦,觉得有的问题没有做有针对性的思考,恐怕回答有欠说服力──在我的脑海中,仍然闪现着那位表情严肃老者的目光和眼神。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