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著录ISBD统一版专家研讨会

昨日在北京参加文标会举办的“文献著录ISBD统一版专家研讨会”。会议主要目的是在2011年ISBD统一版出版、RDA经测试得到认可的背景下,确定GB3792“文献著录”系列国家标准的走向。
会议由国家科学图书馆宋文主持,文标委主任曾建勋在会议开始时对标准总结的三句话是:“跟国际接轨,结合中国现实,推进实施和使用”。虽是听得耳熟能详,但最后一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与会者普遍认为RDA如作为标准在我国还不成熟,赞同以统一版代替原来的系列标准。
从结果看,没有什么亮点。但上午的两个报告很有内容。只是回过头来看自己所作记录,都是选择性的、零散的,毫无系统性,可能对没听过报告的人意义不大。[同样方括号内是我加的说明]

———-顾犇:ISBD统一版:历史和现状———-
说明:顾主任2008年翻译了2007年的ISBD统一版(预备版),今年又翻译了2011年的统一版(正式版)。两个版本都是英语外的第一个翻译版,其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敬佩。由于2008年的中译本直接用了“统一版”,本次中译本被称为“2011年统一版”。
中译本要4月才能正式出版,为给每个与会者看到2011年统一版,顾主任请出版社先制作了没有ISBN的快印本,在会上散发。

·统一版历史
1998年FRBR出版后,重启ISBD各册的修订。但当古籍修订完成时,已经在做统一版,所以ISBD(A)修订版没有出版。

·本人的工作 [仅记录了部分]
2005年加入编目组常设委员会
2009年在ISBD和ISSN的会议上重点协调非拼音文字连续出版物题名变化问题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提出我们的特殊情况,作为标准的可选做法,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强调自己的特色──这是多年来我们最缺乏的]

·2011统一版变化 [也未记全]
加第0项,去第1项的GMD
单行资源(“专著”易误解)
去除了古籍著录的特殊规定──原来每个涉及部分下面都给出一般情况和古籍的情况

·译名变化
monography/monographic:专著,改译:单行[这个更确切]
section:分辑,改译:分部(栏目)
舆图,改译:地图
tete-beche:前后颠倒,改译:双向倒转

下午讨论中涉及统一版的看法: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松林教授认为译作“合并版”更合适。
2、有几位针对译文用语,提出“不要把晦涩语言放到标准中”。我理解中译本的目的是准确反映原有含义,有时不免拗口。真正制订我们的标准,完全可以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如果一开始就意译,再据之制订标准,或许会离愿意太远。

———-沈正华:RDA简介———-
说明:沈老师通读了目前正在改写RDA的Chris Oliver的首部RDA专著:Introducing RDA: A Guide to the Basics。
此报告有一个半小时,很全面,标题可说名不符实。由于前一日自己做了RDA的讲座,所以特别关注可以从沈老师报告中吸取哪些养份。

·RDA的主题部分将依据FRSAD,完成后将成为集著录、规范、主题标引为一体的编目规则。
·关系[的作用]:说明语可用以限定如只要某人翻译的,等
·元素:针对ISBD和AACR2同一著录单元或子字段中容纳不同数据元素的问题
·被设计成一个标准的web工具
·实体关系图:可视化概览
·流程,放本地化规定(可选)
·适用范围:档,博,数字存储机构

·国际化
基于FR,反映ICP
不同国家参与草案反馈
语言文字、计数体系、纪年方式
AACR2被译成25种文字,编制国:英、美、加三国+澳大利亚
注册词表,可用其他语言表达
国际化应用前景 [我自己的“国际化”部分基本局限于此]
原用AACR2的,或会改用

·与原有编目规则的关系
AACR2:解构,但继承与兼容
若干术语对照,如“标目”改“检索点”
原有记录的软件升级

·与ISBD的关系
ISBD只涉及著录部分
统一的前置标识符,克服语言障碍 [下午讨论时论及太陈旧了,我也曾写博质疑过:ISBD著录用标识符有何用?(2008年10月2日),当时顾犇主任还特意询问了ISBD修订组主要成员,并得到了汇总的答复:关于ISBD著录用标识符答编目精灵问 (2008-10-25) ]

·基础与……(FR及ICP)
以聚焦用户为目标(引用RDA条款说明)
描述所有资源类型的可扩展框架(内容,媒介,载体,举例音乐CD)
以数据元素为对象进行描述(其他物理细节,如放映速度……)
不定义著录级别、必备性,只有核心,省略核心会损害用户任务的实现
336-338,用术语和代码 [代码应该是MARC格式的规定,与RDA无关]
发行方式
按所见信息著录:客观转录,为日后电子转录打下基础(缩写基于卡片)
3的规则,可选的例子(and three others)
强调关系

·单靠RDA不能显示效果,还需软件系统改进 [鸡和蛋的关系,光有软件没数据也不行,比如需要大量数据转换增加336-338,才能分层显示、限定检索的效果;当然还有更麻烦的关系揭示,怕还很难批量转换]

RDA实施对编目工作的实际影响

RDA的实施,到底对编目工作有什么实际影响?最近看了“RDA在英国”,介绍一年前(2011年3月)RDA美国测试报告尚未公布时候,英国举办的一个电子论坛,有180多人订阅,发言的有39人。在气氛上,已比前一年RDA工具包尚未发布时要更正面。
Williams, Helen K. R. (2011) RDA in the UK: reflections after the CIG e-forum on RDA. Catalogue & index, 163. pp. 2-4. ISSN 0008-7629

总的态度可总结为“等着瞧”(wait and see),等美国测试结果、美英国家馆实施决定。据称当时大英图书馆也在做内部测试。尽管RDA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大家都明白实施不可避免,因而许多编目员开始考虑未来RDA的实施,对如何实施、实施会带来什么问题仍有各种疑虑。
1、费用问题仍是一个焦点,小机构怕无力承担联机访问年费,这可能导致图书馆界分裂为“有”和“没有”,RDA因之被批评为是一个封闭标准。在RDA刚发布时试用后,机构很少订购,主要是在预算困难的情况下,难以争取额外经费。但已有不少参与者建议在近几个月内订购,而其他人决定买印刷本。据称由于该论坛的举行,出版方宣布了一次性的30天免费试用,以及参与RDA研讨班及介绍后30天免费访问。──RDA Toolkit的这个试用及培训免费政策至今有效。
2、主要的担心是缺少时间规划与实施培训,与此同时却要在“以少做多”的时代维持编目量与生产力水平。即使经过最初的熟悉与培训阶段,RDA本身也会导致降低生产率:如,没有“3原则”导致规范工作增加,不用缩写增加击键次数。──后者如果ILS配合的话,由于有标准词汇表,倒是可以用下拉清单方式很好解决。
3、随之带来的还有记录的匹配与去重。编目更多依赖即可上架或快速编目,从外部接受记录,导致一致性问题。提供选项与编目员判断,导致拟定本地政策与准则问题,以及特别是对准专业人员的培训。还担心BL与LC采用不同的RDA选项,让大多数英国图书馆要决定何去何从。──最近看到LC等国家馆在协调,会尽可能一致。
4、英国还有一个问题,仍有为数不少的图书馆还在使用不再更新的UKMARC而非MARC21,普遍实施RDA还导致其无法适应RDA新字段。──对UNIMARC用户来说,其针对RDA的更新状况也仍然不明。
5、比较出乎意料的是,与会者普遍热心于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的可能发展。

又是一年,LC已公布RDA实施切换日,气氛或许会更加改善,但在其他内部环境(如MARC格式、编目系统)、外部环境(经济状况)尚未改善的情况下,问题仍然存在。对编目及相关技术人员来说,规范记录维护、击键次数增加,记录匹配与去重的影响,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请参与国内RDA认知调查

今年ALA夏季年会有一个分会场”RDA Worldwide”,Nalsi正为此收集资料,准备在会上介绍中国RDA相关情况。

作为准备的一部分,Nalsi设计了一个在线调查──“RDA认知调查”,以期了解国内对RDA的看法及推行状况。诚邀编目员、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关人员及其他对RDA感兴趣者参与调查。

请点击参与:RDA认知调查

这是个放在问卷星网站上的有奖调查,说不定运气好,还能中个iPhone 4 🙂

via 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I: 【广告】欢迎各位参加“国内图书馆员对于RDA认知度调查” (三月 1st,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