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21: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策略

    朋友推荐一份2000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的研究报告《LC21: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策略》,网上可阅读全文。这8年间,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可以作为历史看。

        1990年代,数字化、网络化新型信息大量出现,旧模式已经动摇、新模式尚未形成(But no clear new
paradigm has emerged, even as the old one is
shaken)。1998年,NRC的计算机科学的电信委员会(CSTB)受LC之邀,成立LC信息技术策略委员会,审核该馆信息技术规划与实施状态,以
帮助LC处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帮助LC完成其使命。委员会的任务不是替LC开药方,而是全面梳理LC的服务与设施。形成的这份报告向LC提出了一些强有
力的告诫。
    报告一开始就针对现状,提出了以下五个当时尚无答案的问题,现在也很难说已经有了答案:
1、西方图书馆的鲜明特点仍将存续吗?
2、公共图书馆仍将广泛及免费地提供保存的信息吗?
3、大型研究图书馆仍将是其选定用户群的信息入口吗?
4、在急于利用互联网的普遍冲击下,数字信息与印刷信息会成功整合,抑或印刷信息将失去其威望?
5、会出现新的知识集成者和组织者(或许出自商业部门),绕过图书馆,找到直接把信息成功交到用户手中的途径吗?

    报告从六个方面对LC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现在看来,其中有些是LC在做,有些并未被接受?
1、建设数字馆藏
    包括长期保存、门户模式,接受原生数字资源、与其他系统集成、建立数字资料新标准,寻求修改版权法、收割存档美国网站、建立收集网站政策,收集各类数字资源相关政策(著录与编目、访问、保存)、需要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专业馆员

2、保存数字遗产

3、组织数字信息访问:从编目到元数据(p.11-12)
   
LC在协调编目标准方面曾经并将继续起着基本作用,这些标准使合作编目成为可能。这种协调应当继续,并且LC应该考虑如何将其作用延伸并转换到互联网环境
下。过去主要在图书馆界内的协作策略已经不够了,因为现在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利益相关人,如Web搜索公司及联系出版商。
发现:LC大量参与创建与使用元数据,曾长期担当标准建立与初践的领导者。但是,元数据环境演变迅速,这将不但深刻地影响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提供者,也影响LC。LC乃至全国,有责任起领导作用,以造福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
建议:LC应当把开发一个更丰富也更复杂的元数据环境作为一个策略问题,大幅度增加其在这方面的参与及规划,应当更积极地投身于图书馆及信息界在推进元数据实践演变的工作。这需要奉献资源,馆长直接介入制定与调整预期,以及强有力地承诺由LC执委会指定一位项目负责人。
建议:LC应当积极鼓励和参与开发自动创建元数据工具。这些工具应当与编目工作流程整合。

4、LC与世界:跨越围墙
    协作与合作:数字出版与数图研发领域的利益相关人,改进与OCLC及RLG关系,与其他联邦机构(NLM, NAL, NARA, 史密森学会)建立日常高级政策关系

5、管理问题

6、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来源
LC21: A Digital Strategy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Committee o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oard, Commission on Physical Sciences,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ISBN 0-309-07144-5
目次:
Executive Summary (1-22)
1. Digital Revolution, Library Evolution (23-49)
2.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From Jefferson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50-81) LC从杰弗逊到21世纪
3. Building Digital Collections (82-104)
4. Preserving a Digital Heritage (105-121)
5. Organizing Intellectual Access to Digital Information: From Cataloging to Metadata (122-143)
6.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the World, Beyond Its Walls (144-162)
7. Management Issues (163-192)
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193-213)
Afterword (214-216)
Bibliography (217-240)
Appendix A: Biographies of Committee Members (241-252)
Appendix B: Briefers at Plenary Meetings and Site Visits (253-260)
Appendix C: List of Letters Received (261-261)
Appendix D: Acronyms (262-266)

开放中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以前,感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定位就是北京市的公共图书馆。为满足北京市民进阅览室读报看书自修而弄得焦头烂额,为业界及广大学界服务的主业似乎变成了陪衬。这几年,通过网站上提供的种种资源与服务,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京外人士也能享受到国图的服务了。总的感觉是越来越象国家图书馆了。

    前些日子在第三届上海地区图书馆2.0会讲“建设开放的图书馆”,前一半时间是在称赞国图(其博客不在称赞之列)。虽然如手机服务不是开展最早的,但很有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气势。内容整合与开放,也对大型图书馆具有示范作用。

    国图网站是个富矿,注意去挖掘,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自己一直在向读者推荐国图的民国资源,尤其是其中的民国期刊,是国内开放最完整的。昨天遇一古籍部同事,讲到国图的碑帖(金石拓片),也很是称赞。据她说,原来很多图书馆的碑帖著录就像图书一样,信息过于简单。国图开放了数万件碑帖的图片与元数据,很具示范作用,现在大家都跟着国家图书馆,逐渐学会怎么揭示碑帖元数据。

    忘了在哪次会上,听国图数字化工作介绍,依稀记得是说目前放在网上的资源只是已经完成数字化的十分之一。新网站上特色资源的介绍是:
    “国家图书馆自2000年开始进行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工作,目前自建数字资源内容涉及中文电子图书博士论文民国文献在线讲座在线展览甲骨实物与甲骨拓片敦煌文献金石拓片地方志西夏文献年画音像资源等,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资源总量达130TB,其中全文数据内容已达到1.2亿页。
    本特色资源库,以国家图书馆自建特色数字资源为主,实现网络发布资源总量已达4.01TB。本库文献涵盖了中文图书、博士论文、民国文献(图书、期刊和法律)、音视频、数字方志、甲骨实物与甲骨拓片、金石拓片、西夏文献、年画、中国学数据库等。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系统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库,实现了对多种类型资源的跨库检索。读者可以在线或到馆检索、浏览、阅读这些资源。”
    原来开放的只是个小零头──自然盼望着可以在国图网站看到更多的资源。民国图书方面,目前CADAL有走向封闭的迹象,未来或许只能寄希望于国图了。

    当然,如果以美国国会图书馆(LC)为标杆,国图还有更多可向业界开放的内容。
    以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目领域为例:LC的MARC标准网站,从很久以来的简明版到目前的简明版、完整版并置,还提供众多相关内容,以至论坛(邮件讨论组)供大家讨论;LCSH开始了面向机器同样也面向人的试验服务lcsh.info;书目记录更是一惯提供开放的Z39.50服务,受益全世界。
    前一阵子,青树教育基金会想为贫困地区学校图书馆做自动化管理系统,向我了解国内的Z39.50服务器信息。以往知道的的那些服务器,现在是连简编记录都关闭了。后来一网友在某处留言,告知辽宁图书馆是开放的,试了一下,虽然只是简编记录,也聊胜于无了。
    因此,很期待国图有朝一日也能如LC那样,开放分类主题词表,使《中图法》也能在网络资源组织中取得一定的位置;开放CNMARC,让国内外都能了解我们的MARC标准;开放Z39.50服务,让所有图书馆都能方便地使用国图的书目记录建立自己的目录,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刚开始建图书馆、建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小馆。

参见:
大旗底下:国图博客,赞一个先!(2008/09/07)
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 (2008-09-26)
上海地区第三届图书馆2.0会议点滴·附科文杯情报搜索大赛广告 (2008-10-09)
           [PS:请抓紧搜索大赛的答题,马上就要截止了,据说目前奖品仍然多多]
广告:Koha开源社区·中学图书馆志愿者 (2008-09-06)

LC对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报告的回复

    6月1日,距报告正式发布近5个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副馆长Deanna B. Marcum (Associate Librarian for Library Services)发布了对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报告的回复“Response to On the Record: Report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PDF, 441 KB)。
    文前说明收到报告后,她请三方帮助进行分析,对报告中的每项建议提出应否实施的解释:
1、LC采编部(Acquisitions and Bibliographic Access Directorate)管理组(Management Team)
2、图书馆服务部(Library Services)的内部工作组
3、Thomas Mann,对书目控制系统所提出的改进大加批评的LC参考馆员
    除了Mann仍坚持已见,1和2都持强烈支持态度。尤其是2,花数月时间仔细分析LC对工作组报告已经及未来可以做的。

    估计这个内部工作组是Marcum为撰写此回复而临时组织的。而找Mann则是为了表明听取不同意见──Mann对报告的负面回应二个多月前已经发布。

    在3页说明之后,是长达72页的正文,依次对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建议(Recommendation)予以回复,每个回复包括三部分:
        LC的回应与准则(LC Response and Rationale):说明是否支持该建议及理由
        目前的行动(Action: Current)
        计划中的行动(Action: Planned)
    文件太长,无暇细看。全文搜索了一下,有理由、无理由,有条件、无条件,基本上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都接受了(大多标为Support),除了以下这条明确“Do not support”:
1.1.3.2 发展一种机制,认可在编目前以自动方式创建的书目记录著录部分。(LC: Develop a mechanism to accept these data in a fully automated fashion so that the descriptive portion of the bibliographic record is created prior to cataloging.)
理由是目前ONIX和ECIP与出版社工作流程之间尚不兼容。LC计划继续参与ONIX开发,将会关注从ONIX中抓取数据的机会。

    这唯一的一条“不支持”,看上去与“支持”也没什么两样。据此本人的结论是:照单全收──本来就可说是在Marcum授意下完成的报告,有这种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
    接下来,大概就是跟着LC行动了?

Via: Marcum on WoGroFuBiCo (from The FRBR Blog by William Denton)

参见:
《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草案)解读 (2007-12-05)
“记录在案”走入歧途──对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报告的回应 (200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