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数图研讨班2008·人机交互与数字化图书馆

    自己对口音差异不敏感。当初从大阪到东京,曾有日本人跟我谈起关东话与关西话的差别,我全然没有感觉。这次,当老师说自己是英国人,因而与美国人说不同的英语时,我才发现他的话我比较容易听懂,尽管他的语速要快得多。事实上,前面几天我就发现自己很多词的发音都与Kenneth不同,因而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很是困惑。看来是学《新概念英语》,更适应英国英语吧。

    本期数图班第二门课是“人机交互与数字化图书馆”,老师是来自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Michael B. Twidale。
    与前一门课老师Kenneth Lavender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完全不同,Michael采用大量互动的授课方式。Kenneth课前布置的是阅读资料,而Michael课前让准备即时贴、彩色笔及一面空白的纸,说是用纸做模型。这让大家都对Michael的课有不同的期待。事实上,他只花很少时间快速讲PPT上的内容,然后出题让大家花大量时间做操作──所谓Learn by doing──有时不免觉得太小儿科,比如最后让大家用其他人的手机设置时间提醒,目的在于体会如移动等技术变化对用户界面设计带来的挑战。静下心想想,有些东西的确说说就知道了,但只有真正做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并在今后加以应用

    人机交互界面可用性分析的几种方法:
√ 用户测试(观察、记录、分析,可以询问原因但不作说明、不加指点)
√ 类似系统分析对比
√ 启发分析(选择标准分析列表,如Nielsen’s Checklist)
√ 纸原型(Paper prototyping)(在纸上画设计界面。分组活动:为网站增加“历史”功能)

    Michael灌输的一些观念,可以让大家在“做”的过程中巩固,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了,或者说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意识中:
√ 关于界面设计:以计算机为中心,关注输入输出界面及其美观;以图书馆员为中心,关注检索点;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改善用户体验。
√ 通过分析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困惑(confusion),把事情做得更好 [要减少用户的困惑]
设计者需要学习如何减少用户的学习 [而不是让用户学习]
√ 要让用户学到想让他们掌握的而不是“我不会用!” [不要赶跑用户]
√ 实体图书馆不会设计华丽而难开的大门,再开设“大门素养”(door literacy)培训班 [图书馆员最热心进行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培训]
一个人能够看到的取决于他知道的,看不到并不意味着他蠢或懒(没找到老师的那个图例)[用户并不拥有图书馆员具有的很多背景知识]

    最后半天Michael主要介绍两部分的内容:
1、一些网站的界面设计,包括很多可视化的内容
2、Web2.0相关网站及服务:Youtube、Second Life(及Info Island)、Google Map的多种Mashup应用、ALA TechSource、Flickr、Zoterao(可惜共享书目信息的方法居然是互相通过U盘复制文件)……
    特别:UIUC的IMLS数字内容网关(IMLS Digital Content Gateway),一个网上数字图书馆的联邦搜索系统,含IMLS资助的用于保存图书馆资源、发展数字化最佳实践、数字化具有全国性价值馆藏的样本项目(model projects)。

参见:中美数图研讨班2008·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2008-05-24)

中美数图研讨班2008·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去年参加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与雪城大学(Syracuse)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举办的第三期中美数图研讨班,完成了三门课。今年继续参加第四期,完成另三门课。每三天一门课,这一周已经完成了二门,第一门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刚开始做数字图书馆相关工作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如何能使我们自己数字化的资源能够长期可用。关注的结果发现自己属于杞人忧天,基本上只要随大流就可以了。不过那是自己瞎琢磨的结果,此次能系统化地听“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课,还是有所期待的。
    开课前教务就发来了预习资料,是康奈尔大学2003年的数字图像入门教程:Mov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Digital Imaging Tutorial。有PDF版,打印出来百多页,到开课前只看了前半部分,另配合联机版,看其中一些小测试的是不是做对了。上课时发下来的讲义中还有更多的参考文献,只是在三天时间内上完一学期的课,每天疲于奔命,基本上没有时间看。
    授课老师Kenneth Lavender,课程内容比较平淡。张晓林馆长在开班仪式后参加了差不多半天的课,显然也感觉到了,所以在课间休息时大讲了一通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性,听着像是给我们打气。
    课程的主要收获有二,一是让自己认真看了关于“开放存档信息系统”(OAIS)的资料,再也不会弄不清OAIS与OAI了;二是知道了“差距分析”(Gap Analysis)。

关于OAIS:
定义(Libpedia: OAIS
OAIS,即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一项旨在为基于长期保存目的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参考模型和基本概念框架,以维护信息系统中数字信息的长期保护和可存取,目前该模型 已成为ISO 14721:2003国际标准。该标准由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负责研究开发。

推荐阅读: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AIS)介绍(《中国科学院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课题研究的部分内)

相关: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网站
“本研讨班以两年为一期,共六门课程。每年三门课程(预计80学时),共10天[实际是12天]。第一年度完成数字图书馆概论、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划与评价、XML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二个年度完成数字资源保存、人机交互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设计与应用三门课程。”

参见:
数字黑洞 (2006-05-08)
中美数图研讨班(5)·数字图书馆还要自建吗?(2007-05-31)
  该博文后附第三期研讨班系列博文链接

中美数图研讨班(5)·数字图书馆还要自建吗?

    在数图班结束那天,打算再写一篇有关的博文。不过据说是因为一把年纪的缘故了,两周课结束,感觉身心俱疲,没有及时动手。隔天晚上又为参加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赶着做一个PPT。如果不是看到图谋的“感言”,差不多把这件事忘了。
    各小组的项目报告主题各异、多姿多彩,项目有上课时即兴想到的,也有原来计划中的,更有基于已建项目的。印象深刻的有侧重实现技术的“上海年华·人物篇”,还有对功能推敲细致入微、着重商业推广的“海派餐饮文化”。笔记不在手头,无法一一细述。
    听各小组的项目汇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学员提问,总是加功能——比如纺织服装数字图书馆,现在有网站可以试穿衣服什么的,你们有没有考虑提供类似功能?
老师(张晓林、秦健)点评,总是质疑功能太多:要实现这么庞大的计划,恐怕还没等建成,就已经过时了。
    自己工作中想建的,只是一个功能十分单一的“馆藏特色民国书刊库”。但想着要完成课程报告,这样“可怜”的东西肯定是拿不出手的,所以作为小组的项目报告,极力推崇比较丰富一点的现有项目。或许我那可怜的项目,正是老师们所乐见的?

    开班时孙坦讲“虚拟数字图书馆”(参见花生壳的报道),我理解他所讲的“虚拟”,不但不是具体的数字图书馆,甚至不是mashup,而是把其他来源的内容根据用户的需求临时组合起来——差不多就是一站式检索结果的聚集。(理解是否正确,有待考证)
    结业式后的“数字图书馆开放论坛”,张晓林宣讲他据说讲了无数次的畅想——“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再造与建设进展”。我是第一次听,从头到尾,在PPT中出现的大量图表中,我没有看到哪部分是国家科学图书馆自建的。
    记得在点评“上海年华·人物篇”时,张晓林就曾质疑,项目计划中的很多内容在美术馆、博物馆及上图自己的网站上已经存在,为什么不经由通用接口拿过来,还要自建?

    尽管上的是数字图书馆课程,但课程的一头一尾,给我的感觉却是,我们现在不需要想着做什么数字图书馆,只要去找到可以用的东西,直接拿来提供给用户就可以了。
    有比数字图书馆更重要的东西:“图书馆应该与用户一起,到用户那里去构建和维护用户自己的信息/知识环境,而不仅仅着眼于构建图书馆的馆藏。”(引自花生壳,不记得是否孙坦原文)

    update (2007-6-1): 开放论坛的提问阶段,图谋向张晓林提问:对高校数字图书馆有何建议?张晓林的回答是:高校要准备好变化,当一二千元的手提电脑、高速无线网以及电子书普及,读者已经在网络上建起了自己的流程,你是去还是不去?

    如果觉得上面这些引述与感想不太清晰,建议看OCLC近年的两次研究报告。

参见:
图谋: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项目报告感言
花生壳:第三届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侧记

update (2007-6-1): 花生壳新博文对此问题的解答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花生壳:数字图书馆研讨班总结

update (2007-6-2): 刚发现还有一位资深的博主也参加了数图班,惜乎无缘一见。其新博文正好介绍了OCLC的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search for tomorrow
倦鸟归林:OCLC:search for tomorrow

相关链接:
数字图书馆会议信息二则
中美数图研讨班·开班前胡思乱想
中美数图研讨班(2)·遗憾的绿宝石、教学效果评价
中美数图研讨班(3)·规划一个梦想的数字图书馆
中美数图研讨班(4)·机构库,看起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