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似乎兴起了新一轮更换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浪潮(LAS是英国说法,美国称集成图书馆系统ILS),图书馆用的其他系统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泛指,不限于ILS。国外系统往往有一些国内产品无可替代的功能,让图书馆爱不释手。同样地,国外系统也会有一些难以言说之处,只有当买下以后才能体会到。
说来自己在十多年前就用上了国外系统,但以前基本上是雾里看花,近些日子才算是走到了花前。就想着做一回标题党,让图书馆在购买国外系统前,就提前感受一下。
一、没有令人满意的系统
承认这一点是必须的,估计图书馆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般而言,面向馆长层面的调研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论,因为没有馆长会说自己引进的系统很差,除非那是前任馆长引进的。但如果向图书馆员工调研,得到负面回答的比例就会比较高,原因也不难解释,因为世上本无令人满意的系统。
正因为如此,系统才需要不断升级,而每次升级,总会让系统管理员提心吊胆。也正因为如此,当公司宣布不再对某系统进行更新后,即使仍承诺进行维护,只要条件允许,图书馆多半会选择更换系统。
二、不要以价格作为决定依据
选择国外系统,对价格都会有所预期。但货比三家时,价格仍会成为天平上很重要的一枚砝码。只是,有的系统价格弹性或许会比较大,不是因为有讨价还价的空间,而是因为最终交付的产品中有很多是可选的或者可调节的。
比较明显的是并发用户数,40个、50个、80个还是无限,价格当然不同。记得当年某馆用户数不够,需要一个人退出系统,另一个人才能登录,但又怕前者退出后被其他不相干的用户登录进去了,于是电话中相约“一、二、三”同时操作……。
还有更多可选项可能是未标明的,降价可能意味着那些选项的缩水,而图书馆并不知情。
当图书馆买下系统,用了觉得某些选项不敷使用,只得找机会追加投资──结果可能一点都没有便宜,甚至更贵。
三、看功能演示时多存疑
好的商业演示,是会让大多数人心动的。但心动不能冲动,要随时发现问题,然后多多提问:
其一、演示的功能,或许只是有限情况下的实现。对于各类功能,都可以问:本馆的XXX是不是可以配合实现这个功能?是需要什么其他条件,还是直接可以使用?
其二、演示的功能,或许需要其他产品配套才能实现。需要问:此功能是包含在本产品中的,还是需要同时购买其他产品?
诸如此类,才不至于买下后发现好多功能实现不了,纯粹一摆设。或者,接下来还要继续花钱买相关产品,才能实现预想的功能。
四、关注文化差异
如前所述,没有令人满意的系统,碰到麻烦就需要经常与公司沟通,这时文化差异就会很明显。
不知道谁引进了”顾客是上帝“的说法,说是西方国家的商道,其实不过是”顾客是衣食父母“古训的新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国内很流行。以前就听说,在宗教气氛深厚的国家,这种说法是亵渎上帝的。前几天会上碰到老美,也算侧面印证此说──当一位馆长引用”顾客是上帝“时,这位老外说“不,我们是平等的”。
所谓“文化”,不仅是国家间的,还有企业文化这一层。比如我们可能觉得花钱买了产品,公司有责任帮助我们用好。而公司可能觉得你买产品是深思熟虑的,应该自己想方设法把它用好。
不过这一点只能说说罢了。在没有购买公司产品时,要了解该公司的文化,似乎不太容易。只有碰了钉子,才知道以后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