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甲报告:用户驱动一切

2012最后一天,到上海图书馆去听张甲老师(Foster)讲座。真是好学术的一年!
英文标题很酷:From e-everything to patron driven everything,中文标题因为太平淡而没有记下。或许以后可以看到PPT,但是现场听和看PPT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部分就是用户驱动everything
用户驱动(图书)采购(已有文章)
用户驱动文章采购(针对教参。对版权不怎么较真的吾国,大概不会费这事)
移动设备自助图书外借
这里插入了霍普金斯大学采用的图书架位图,后来提问中又做了解释。
由于统计日常咨询中大量问题涉及到通过OPAC查到的书在哪里,所以引入了stackmap产品。(看其网站的广告语是:找书,而非索书号)
此产品3千美元(年费?),架位图放在供方服务器;安装费2千美元,负责输入所有架位信息,今后如调整架位,则自行修改。
当问到图书架位是否准确时,Foster说学生看到此功能上线后就去测试了,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每层都有一个人带领学生负责排架准确(至少我是没有勇气提出此功能的,因为对架位的准确没有信心)[update 2012-1-2,有一点可参考的是,给每个书架一个编号,而不只是标索书号范围]
又谈及OPAC中架位信息的显示。原来是弹出窗口,后来由用户体验馆员测试并征询学生意见,改为目前的在同页扩展。
自助馆际互借:常青藤十校的BorrowDirect,读者在OPAC界面以Z39.50联邦检索,查到后可通过NCIP协议直接在各自ILS中办理借阅
大家对此比较感兴趣,Foster也做了较多解释:
加入互借成员交纳年费,实际外借时互不收费,由借出馆支付费用,通过物流平均每单9美元;
对借出量较高的馆如哈佛,如果需借图书其他馆也有,后台会调整转向他馆;
参加馆一方面体现一种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印刷型图书的流通,每年通过此法流通的图书增加20%。
第二部分信息共享空间的利用
Foster看了国内IC后的感想:IC不只是阅览室
举霍普金斯大学的例子:因为座位不够用,也有占座问题,因而决定在图书馆边上扩建,5层楼,7/24小时开放,很有人气,某天半夜2点校长还曾带着小点心去看学生。
建设时即征求学生要求,包括挑选家具式样。
因为前一阵也在为本馆一个楼层改建出谋划策,对其设备印象深刻:
– 讨论区域有杂音控制,同时配备3组投影等设备,相互间不怎么影响
– 会议室三个摄像头,自动对准讲话者,远程会议可用
– 演讲室,自动录像,生成文件可复制,可供学生(面试、答辩等前)试讲看效果
– 显示屏可同时投各人电脑画面
接下来分别谈到:
– 支撑的技术环境,特别感兴趣的是支持移动设备投影的miracast标准,嵌在芯片中,配一张卡,就可投影到有HDMI接口的设备。Nexus 4因有此功能而热销。
– 大学图书馆,研究人员是主要服务对象,要累积研究层次资源,不能只是为本科生服务
– ERM不能解决所有电子资源管理,还是有很多手工处理
发现系统:回报率不明,收录内容不透明,内容不平衡,数据库商、探索服务商、图书馆没有共同语言,在资源中立性、读者掌控方面Google还是赢家──现状是销售趋势不佳
统一的服务平台:编目外包和馆藏信息链接(HP已经没有套录之说了,直接在wc上加馆藏);业务流程标准化,地区共享──不是联合编目那样的共享,而是各馆承担一个功能模块。

结语:创新与传统(或者:对读者不应该是“管理”,而应该是“服务”)

读《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

去年末向任树怀馆长索得《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一书,乃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2010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 / 任树怀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4月. 457 p. ISBN 978-7-208-09832-9

拿到这本厚重的书,略翻后觉得需要花大块时间,便决定留着寒假里细读。正巧放假前馆里通报学校批准了老校区图书馆大修预算(原来估计要2013年),而去年开始本馆电子阅览室已经免费开放,于是看书的时候不免常常想此次大修是否可能引入IC模式,如果可能的话,又该如何调整布局(不考虑部门调整)。此书内容饱满,被我带着问题看,当作实施IC的手册了(以下所有IC均指书中所举实例)。

一、commons到底是什么?《21世纪大英汉词典》(有道词典)有一个解释是大学公共食堂,如此information commons则是公共信息空间了。现代图书馆本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公共信息空间,IC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态,特别之处何在?
开篇指出:“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技术革命、开放存取运动和共享式学习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p.1)。纵览全书,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共享式学习、群组协作学习是IC存在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主要因素的话。注意到IC一般都设置小组研讨室,体现协作学习;却很少设置个人研究室──即使如香港城市大学有“个人研究室”,实际上也“可容纳3-6人小组研讨”,只是比可容纳6-8人的“小组讨论室”小一些而已,并非单人研究室(p.385)。
可是在我国高校,共享式学习、群组协作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学生实际上有没有这方面的学习需求?(联想:武汉大学新馆的双人研修室,被媒体炒作为“情侣自习室”)
将要大修的这个馆,在1989年开馆时即设有个人研究室,那时还没有IC概念,我也不了解当初设置的目的与理由。20多年过去了,还需要单人研究室吗?

二、IC是实实在在的,小至图书馆楼层的一个区域,大至一整座楼。但同时,IC也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瑞典有学习空间布局的4LC模型(Learning commons=Learning Cafe+Learning center+Learning community)(p.143)[休闲+学习+社区],上海交大有IC平方(IC2=Information CommonsXInnovation Community)(p.411)。看IC包括的服务,恐怕所有图书馆都可以认为自己提供了某种程度的IC,至少电子阅览室和咨询台总是有的吧?
当然这肯定是偏颇的看法。对于IC来说,配合对环境的改变,对现有服务加以重组与整合,提供某种程度的一站式体验,应该是比提供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氛围更重要的考虑

三、一些比较有感觉的图表(实例):
p.150-151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学习共享空间不同功能区的设备配置(图4.16)
p.155 信息共享空间多样化学习用家具(图4.17)
p.267 印第安那大学布卢明顿信息共享空间服务项目及内容(表7.2)
p.274 田纳西大学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内容(图7.2)
p.385 香港城市大学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区元素及其功能(表8.3)

[update 2012-2-9] 任馆曾经推荐的19个信息共享空间案例
The Learning Commons Model: Determining Best Practices for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Service. Sabbatical Project 2007. Susan McMullen (Professor,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Librarian,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书中提到的Susan McMullen,一位教授兼馆员,在2007年学术假中,实地探访后搜集的丰富图文资料
[update 2012-3-13] 直接在Google图片中搜information commons也有不错结果呈现
———-分割线———-

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2005年4月27日)
吴建中馆长在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双月学术讲座的报告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or信息共用(2005年4月28日)
考证国内最早关注IC者,依次为:陈乐明1997、初景利2003、钱国富2004、毛军2004。

信息共享空间:从何处来、向何处去(2008年7月12日)
洪世昌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大学图书馆的新型态整合性服务模式──数位学习共享空间”,前二部分有很多的参考资料,第三部分为台湾师范大学IC──SMILE多元学习区(Searching资讯检索、Multimedia多媒体、Information参考咨询、Leisure休闲阅读、E-learning数位学习)。

从信息共享空间到跨学科实验室(2010年5月29日)
王雪茅在台湾“數位科技於圖書館資訊服務之應用研討會”上的PPT。博文提出疑问:这边信息共享空间(IC)整体上还处于开发中状态,那边已经过气了吗?

更多博文……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

远洋师在书社会专业探讨区转贴了印第安那大学E-Science馆员的招聘新闻(ZT: E-Science Librarian招聘),并提供了该校的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s)链接。

目前来说,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研究资助部门要求资助项目的数据公开,这是OA与图书馆参与研究数据保存必不可少的前提。虽然这些前提在吾国尚不存在,但如果有一天条件具备了,图书馆是不是就能够胜任呢?毕竟科学数据与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差别极大。因之在远洋师的贴下提问:“如果学校行政对研究数据管理有要求,图书馆该如何做?有没有可以推荐的模式?”秦健老师推荐康奈尔,称“有很多创新,过去几年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项目,是走在前面的高校之一”。依秦老师提供的链接,做笔记。

康奈尔大学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组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同印第安那大学一样,康奈尔大学这方面工作的很重要前提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从2011年开始的新政策,要求所有资助项目有一个数据管理计划。印第安那大学的相关文件存在图书馆的DSpace库中,而康奈尔大学的服务组从网址及页面看,并不是一个图书馆的项目,但图书馆是参与者。

———-关于———-

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组的目标是尽可能使研究者获取所需服务简单化:

>向研究者提供一套连贯的服务

> 开发统一网页,提供一些通用信息,针对数据管理规划、校内现有服务,以及资助项目中用于数据管理计划的标准语言。

> 提供单点联系信息,研究者在需要时可得到专业帮助。

该小组由研究高级副教务长及图书馆馆长共同负责,并有一个教师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服务———-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数据服务由多个单位提供,小组网站提供的是一站式目录(入口)。图书馆参与其中部分。

> 数据管理规范概述:满足资助要求的资源及一般规划指南

> 存储与备份服务:短期与长期存储 [无图书馆服务]

> 元数据:数据文献

> 数据分析:统计分析

> 协作工具:协作与交流支持

> 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存储、编程、数据库系统、计算分析、可视化等 [无图书馆服务]

> 隐私和信任:满足对保护隐私和信任的要求 [无图书馆服务]

> 知识产权与版权:理解与保护你的知识产权 [无图书馆服务]

> 数据出版:让数据供他人使用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UL)提供的服务———-

> 元数据

>> CUGIR:康奈尔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库(帮助通过CUGIR发布的数据准备元数据)[特色库]

>> 元数据与批处理服务:元数据咨询、制作、转换、规范定制及其他服务 [编目&元数据]

> 数据分析

>> 基本地理信息系统(GIS)Mann及Olin图书馆的讲座 [培训]

>> 统计软件:带统计软件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 [IC]

> 协作工具

>> RefWorks/RefShare:前者是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后者让RefWorks用户共享其参考文献数据库

>> 视频会议 [IC]

> 数据出版

>> CUGIR:康奈尔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库(纽约州GIS数据)[特色库]

>> eCommons: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永久数字存储库 [IR]

从以上服务看,基本上在特色数据建设、机构库、信息共享空间及培训等范围内。其中机构库范围比较大,实际上可以无所不包;编目扩大到元数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