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名单今天在网上公布了,看“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成员,有几位名字竟然十分陌生,于是上网去查。
用国家图书馆目录、维普与中国期刊网,分别检索委员会成员出版的图书、发表的论文与论文被引情况,了解各位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影响。维普检索G大类发文,自1989年起,除前10项有明显同名的其他学科作者外,一般不排除同名者;期刊网检索图情档博引文,自1997年起,基本上不视为有重名者。数据如下(国图图书/维普发文/期刊网引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
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15人)
主任:
汪东波(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1/9/83)
副主任:
谢琴芳(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研究馆员)(1/17/230)
陈树年(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4/20/354)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卜书庆(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0/18/43)
马张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22/239)
孔方恩(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0/5/6)
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教授)(2/91/137)
吴开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圳分馆,研究馆员)(2/16/85)
张建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0/10/52)
苏新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9/44/89)
陈坚(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0/?/2)
侯汉清(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62/281)
胡广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0/6/6)
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1/29/168)
黄如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2/36/93)
检索、统计过程中,也感到很安慰。因为信息显示,名人发文也不易:
1、自家办期刊的,发在自家刊中文章占相当比例。目前期刊稿源不会紧张,可能有约稿成份,但过高的自刊比例,不免让人感觉是对外投缺乏信心。
2、也见一稿多发,可见作者投稿时也没有很大把握。
看keven介绍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的讨论(“专委会”漫谈“后数图时代”),他们计划的活动很丰富。不知道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有什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