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名单今天在网上公布了,看“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成员,有几位名字竟然十分陌生,于是上网去查。
    用国家图书馆目录维普中国期刊网,分别检索委员会成员出版的图书发表的论文论文被引情况,了解各位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影响。维普检索G大类发文,自1989年起,除前10项有明显同名的其他学科作者外,一般不排除同名者;期刊网检索图情档博引文,自1997年起,基本上不视为有重名者。数据如下(国图图书/维普发文/期刊网引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
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15人)

主任:
汪东波(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1/9/83)

副主任:
谢琴芳(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研究馆员)(1/17/230
陈树年(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4/20/354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卜书庆(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0/18/43)
马张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22/239
孔方恩(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0/5/6)
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教授)(2/91/137
吴开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圳分馆,研究馆员)(2/16/85)
张建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0/10/52)
苏新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9/44/89)
陈坚(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0/?/2)
侯汉清(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62/281
胡广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0/6/6)
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1/29/168
黄如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2/36/93)

    检索、统计过程中,也感到很安慰。因为信息显示,名人发文也不易:
1、自家办期刊的,发在自家刊中文章占相当比例。目前期刊稿源不会紧张,可能有约稿成份,但过高的自刊比例,不免让人感觉是对外投缺乏信心。
2、也见一稿多发,可见作者投稿时也没有很大把握。

    看keven介绍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的讨论(“专委会”漫谈“后数图时代”),他们计划的活动很丰富。不知道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有什么计划?

 

《中图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上有7条评论

  1. 记得以前学会下还有各类专业委员会,会员可以选其中的1、2个专业参加,不定期(至少一年也有一、二次)举行各类会议,可以交流、切磋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可如今呢?专业委员会似乎没了踪影,至少普通会员是没资格参与了(以前要说参与也说不上,但至少还可以听听)。<br> 那么现在,参加“学会”,除了“学会”了交钱,还“学会”了什么呢?<br> 又请问精灵,这个专业委员会又是干什么营生的?<br>

  2. 难怪黄山之冬不在编目部工作,仍然这么关心编目这一块。不知师从两位名师中的哪一位?<br><br>很奇怪木棉的评论在另一篇下面不能仍显示,昨天二篇都不能显示(在我的管理页面可见)。我以为发重了,删掉一篇后,才发现把内容多的删除了,抱歉!<br>我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委员会是做什么的,或者上一届专业委员会做过些什么。我原也与“看穿”的想法一样,以为不过是个荣誉称号什么的。但看keven写数图委,好象还挺象做事的样子。<br>市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也曾参加过听讲,不过那真是很多很很年以前的事了。<br>

  3. 头衔、职务都属于可分配的社会资源(其实也是财富),社会资源如何分配取决于分配权的拥有者。<br>

  4. 先在前一篇下发的,提交后没看到结果,以为没提交成功,所以又重写了发,还是没看到。又在这篇下发。所以发了重了。也是很奇怪,先还以为是咱小民在精灵的博坛上没有发言权呢。嘻嘻,对不起了。。。。。<br>这次不知是否能成功???<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