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巩义北宋八陵

照片见微信公众号

如同看山水风光,我们更喜欢游览古迹。2019年去丹阳看南朝的帝陵石刻,很是喜欢。2020年看到“麦田里的宋朝”(2020-8-9),介绍河南巩义田野中的北宋八座皇陵。文章以八陵贯穿北宋历史,可以作为行前知识储备。于是在地图上查找,一一标注。前几天终于到现场一睹真容……雨打风吹一千年,石刻大致完好留存至今,太不容易。

北宋八陵指从赵匡胤父亲宣祖(永安陵)到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徽宗(永佑陵,或称在绍兴)、钦宗(永献陵),也有称均归葬于巩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确认无地面遗存。

皇陵布局】身临现场,首先感受到的是北宋皇陵的布局:坐北朝南,特别的是神道由地势较高的南面开始,斜坡缓缓下降(各陵坡度不同),两侧依次是鹊台1、乳台1,最后是北面地势最低的封土区。封土高度目测不过十来米,区域外围合,四角各1座阙台,东南西北有4个神门。各台上建筑无存,封土外围合最多只剩断断续续的土堆,可以大致看出范围,留下的只有封土,还有我们特别想看的石刻。

石刻】按照规制的一组62件皇陵石刻,大部分立于乳台与阙台间两侧,依次是:望柱1、象+训象人各1,瑞禽石屏1,甪端1,控马官+仪仗马+控马官各2,石虎2,石羊2,客使3,武将2,文臣2。神门附近有镇陵将军1、上马石1,阙台到封土有宫人、内侍、传胪各1,4神门外各有石狮2。

皇后陵位于皇帝陵西北,石刻数量少、体量小,神道两侧依次是:望柱1、控马官+仪仗马+控马官各1,石虎2,石羊2,武将1,文臣1。

各陵石刻都有缺失,尤其是上马石及以后几件很少见到。瑞禽石屏则是北宋皇陵特色,此禽俗称“马头凤”,每个都不同,最精美的个人认为在永泰陵,永熙陵和永昌陵的透雕圆雕也不错。

此外,途中不时可以看到蹲坐在田野中的石狮,单个或一对,估计是哪个王公贵族陵墓的遗存。

行程设计

根据八陵位置,可由北向南分为4组,各组从左到右按顺路为序,依次是城内二陵:1永昭陵/永厚陵;城南六陵:2永定陵,3永熙陵/永昌陵/永安陵,4永泰陵/永裕陵。八陵在北面的巩义火车站到南面的高铁巩义南站之间,两站直线距离近12公里,其中永昭陵距巩义站1.5公里,永裕陵距巩义南站3.5公里。

前文所引老话“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意思是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还有永熙陵的石羊,在雕工与造型上比其他陵墓更胜一筹。考虑到会审美疲劳,我们放弃了城外没有特别突出点的永定陵,以及只有封土、没有地面遗存的永安陵,决定看6个陵。

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只看第1组城内2个,交通最方便。即使坐高铁到巩义南站,打车到城里也就半小时;如果看第3-4组,由于位置略偏,要留出足够叫车时间。

【巩义2日行程】

除北宋六陵外,我们还去了巩义博物馆(虽只是三级博物馆,但馆藏文物质优、布展用心),巩义石窟(与宋陵同属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只有5窟,但质量高)、康百万庄园(我看的第一家著名大院,规模大、真正土豪之家)。

【第1日:城内二陵】到巩义,二陵之间的巩义市宾馆位置很好。下午到达,先去博物馆,然后看边上第一个陵。顺路走到宾馆入住,略事休息,天黑前去看第二个陵,看完附近吃晚饭。

1、永昭陵(宋仁宗)。在巩义博物馆西侧。百度地图详细标注有陵墓布局名称,可以学习。也许是墓道地面较低,感觉石刻特别高大,第一印象比较震撼。正在复建地面建筑,高墙已围住封土区。西北角有皇后陵。

2、永厚陵(宋英宗)。在永昭陵西,隔一条马路。地面做了平整,封土被清掉植物、完全的土山。石刻相对完整,有说明牌介绍各自含义,有露天博物馆的感觉。瑞禽很漂亮。

【第2日:城南六陵】上午去巩义石窟和康百万庄园,午饭后去城南各陵。没有公共交通[公交车]前往,以高德地图叫网约车为主,最后到高铁站离开巩义。

3、永定陵(宋真宗)。巩义北宋帝陵中唯一的售票景点。皇后陵在景区外,附近还有包拯墓。未去。

4、永熙陵(宋太宗)。位于滹沱村。石刻最为精美,瑞禽透雕,据称石羊佳。据说神道曾作为村民广场,估计小孩爬着玩,有些石刻部位被摸得溜光发黑。封土前不知谁立一白板小碑“宋太宗赵炅光义之陵墓”,太失皇家身份。正是三月间,墓后麦田绿油油,看到西北方有皇后陵,一路穿麦田而去。是太宗元德李后(贤妃,真宗母)陵,神道即麦田,石像相对小巧而雕刻精细,特别可爱。此地离永昌陵步行距离差不多有2.5公里,地处太偏一时叫不到车,正好有一老农开农用电瓶车路过,沟通后同意20元送我们去永昌陵。只见他变戏法似的把农具扔在路边、清理掉车中散落的泥土,接着竟然翻出双人靠背椅、再拿出红布椅套套上,看得我们惊讶不已。

5、永昌陵(宋太祖)。位于永熙陵东南1.5公里,距西村镇2公里。陵区整个被铁板围着,仍在开发中。也是歪打正着,如果叫网约车,不一定能找到入口。载我们去的老农熟门熟路,直接开车从一个缺口把我们送进了工地,不然如我们循规蹈矩,到了也不一定敢随便进。工地空无一人,地面已铺好。石刻缺失不少,有的还用铁丝网围住。看完往大路方向找到另一个缺口离开工地,正在市区到西村主干道永安南路边,网约车司机载上我们,很自信地说我们姓赵,说不然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是啊,只因为是太祖陵,觉得到了应该看看。就可看度来说,确实可以不去。对新造古迹一向不感冒,开发完成也不会增加其可看度。

6、永安陵(宋宣祖)。位于永昌陵东600米。被追封的太祖父亲。无地面遗存,未去。

7、永裕陵(宋神宗)。位于八陵村。神道种着油菜,三月还是一片绿,不日开满黄花,会很烘托气氛。据称石狮佳,这里唯一看到上马石1对、相当精美。西北照例有皇后陵,没想到从东到西并排着3座,依次是钦圣宪肃向皇后、钦慈陈皇后(宋徽宗母)、钦成朱皇后(宋哲宗母),西边已贴近永泰陵。

8、永泰陵(宋哲宗)。永裕陵西北,与哲宗母亲陵墓几乎并列,相隔约300米。据称石象佳,个人感觉其瑞禽最为精美

【题外】我们此行,从偃师/二里头遗址开始,经巩义,到郑州/商城遗址结束。二里头大名鼎鼎不用说,之前一直不知道郑州商城遗址居然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挖出来的文物自然在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牛气冲天,按朝代设展厅,有一展厅称“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真是唯我独尊。实地探访,遗留的郑州商城旧城址在城东路到城南路沿路共长3.4公里。正在大兴土木、打造公园,有些地方假得让人困惑。

跟着手机地图到处逛(地图收藏法)

直到上世纪末,地图也仍像其他东西一样,属于稀缺物资,基本上只有到当地才能买到(或者在火车接近城市时会有小贩上车兜售),一些小城市则根本没有地图。极少数的例外是著名旅游城市的旅游地图,可能在大城市的新华书店有售。对于身处他乡、没有地图就缺少安全感的我来说,曾经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买地图。当然,需要买地图的另一个原因是确认行程是否合理,在没有地图情况下安排的行程,有点像盲人摸象。

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不再稀缺,而随着电子地图的发展,只要带上手机就拥有了哪怕最偏远地区的地图,这种感觉很好。外出旅游,有了电子地图,不但可以事先根据方位设计行程,出行安排变得轻松许多。更最重要的是,电子地图让我们可以不局限在那些旅游网站上力推的收费景点,找到很多小众但很值得看的地方,不少是免费的。东西好坏,本不以门票价格高低为测度标准,尤其是近年公办文化设施开始免费,很多好地方其实都不收门票。但免费景点较少主动推广,更不会像商业企业那样大做广告,因而常传播不广。在以前,对于小众景点,还常因找不到具体位置而不得不放弃,电子地图基本改变了这种情况。

现在我在去一个地方前,在电子地图上加收藏是必做功课,不管是自由行、随团出行还是普通出差。首先,在地图上收藏好旅游攻略上的必去点。其次,查当地的全国重点文物,选择性收藏。因为近几批的全国重点数量庞大、水分不少,所以不一定会如以前那样见到全国重点就专程前往,但如能顺便看看,也好过很多新造景区。最后是重点——把地图逐级放大(对,是逐级,因为不同比例的图层显示的点是不一样的),收藏区域中那些可能不起眼的小景点。主景点里的小景点也一样,以免走过却错过。有时间会查一下收藏点的详细信息,没时间就这么标记一下。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方便安排行程,走合理的线路。即使随团队出行,也可以多看些有意思的地方。
限于时间,收藏的点不一定都会去,只是备用。到目的地后,有机会就可以跟着手机地图寻访,或者去某大景点时,顺便看看周边。有时还会发现包括全国重点文物在内的各级文物,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便是意外之喜。

有人说,自己不会看地图。此法是最适合不会看地图的。手机地图上清楚标示着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行进方向,附近的收藏点也同样醒目,完全没有方向感也不难跟着前往目的地。反正我的地图上经常是满地星(收藏点),平时看到听到有意思的地点都会在地图上收藏。每次旅行结束后,则截屏保存本次旅行去过的地方,和照片一起保存,然后取消收藏。

周游中国

年末,总结一下半生在国内的旅行。
今年出游不多,但增加了三个国内游到达省份:黑龙江、内蒙古、贵州。至此,国内现尚有西藏、宁夏、青海、甘肃4个省区未到。接下来几年争取踏足除西藏外的三个省区,暂不考虑西藏是因为多年前曾在二道海有过高原反应,不敢再贸然行动。

总结出游历史,基本上以下几部分:
1、早年跟家里大人游,真正记得的是初中毕业的南京、高中毕业的杭州。
学前的几次只有依稀印象,比如坐船去保姆乡下的家,比如中山陵。对中山陵的印象很是诡异,小时在似醒非醒时常浮现于头脑中,待初中毕业再去,发现与先前印象完全不同。或许小孩是不应该去什么陵墓的。
2、读书时同学游,仍只在长三角。记得高中去苏州活动、大学去南京实习、研究生时去昆山游玩。大学的南京是算毕业实习么?不记得去了哪些图书馆,只记得结束后几个同学结伴去扬州。
3、大学毕业后朋友同游,第一次游出江浙沪,到了青岛。研究生时借毕业论文调研之名,一次走了5个省市,只有二地是真查了资料的,其他属搭顺风车。
4、毕业成家后寒暑假出游,后来还有长假游,这是全国游的主要部分。当年多半坐火车,被家人说成是去铺铁轨、为铁道部做贡献;近年也会坐飞机,为机场和航空公司做贡献。随着门票价格逐渐从几毛上升到几十元以至数百元,为景区做的贡献也不少。
5、工作中出差、会议,安排或趁便搭车游。比如华山,当年就是逃会半天,和同行半夜去爬的。
6、偶而有部门旅游,更偶然还有学校工会休养游——工作了大半辈子,今年才轮到第2次。
就这样,涉足了中国绝大部分省份。不过中国实在太大,没到过的城市还是很多,以到过的省份看,河北、广西和内蒙还没到过省会城市。

今年暑假去贵州,原本想去西江,为的是看那片苗寨,不过后来改变行程去荔波看山水。在贵阳听贵州民族大学卢馆长讲苗寨的旅游开发,破坏了当地的民族生态,使文化的创造者沦为商业公司的奴隶……深受触动。很庆幸自己没有去西江,今后也不会去。
以前出游向来只是从自己出发,希望看到不一样的人文或自然风光,从来没有想过目的地是否因旅游而受到不利的影响。今后选择目的地,将会有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