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美国学术图书馆员关注大事

    岁末正是年度总结的时光。LISNews早早推出了“2005十大事件”(Ten Stories that Shaped 2005),好象和我们关系不大。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博客(ACRLog)赶在年前推出了“2005学术馆员关注大事”(Top Stories of 2005 For Academic Librarians),虽仍不免地域特点,还是很值得一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链接为本人添加):

  • Google Book Search and Open Content Alliance(Google图书搜索开放内容联盟
  • Blackboard Merges With WebCT(两大课件软件“黑板”与WebCT合并)
  • Information Literacy Backlash(关于信息素养的大讨论)
  • Emerald Pulls A Fast One(学术期刊出版商Emerald被揭露有不同期刊的多期内容相同)
  • Ilene Rockman Passes Away(信息素养研究专家Ilene Rockman去世。见有关报道
  • The Bookless Academic Library(德州大学的学生图书馆有大量电脑、一个咖啡店、舒适的座椅、24小时技术帮助,但没有书――成为没有书的学术图书馆)
  • Katrina Devastates Gulf Coast(卡特丽娜飓风)
  • All Hail The Chai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普渡大学设立信息素养教授。见该校新闻
  • Virtual Conferencing Makes A Splash(ACRL在ALA各协会中首次在2005年会同时举行虚拟会议,2006年将举行全虚拟会议)
  • Can UKU With All This Tech Stuff(跟上新技术:博客, RSS, 新闻聚合器, 播客, 短信服务, 屏播, 视频博客, 社会书签, 大众分类, 标签, 个性化, Web及图书馆2.0, 语义网, 机构库, 开源, 垂直搜索……)
  • Talkin’ ‘Bout The Generations(?)
  • Getting Savvy To ID&T(了解教育技术:学术图书馆员有更多机会融入校园教学、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技术资源管理的讨论)
  • “Perceptions” Report Is Eye Opener(OCLC“理解图书馆与信息资源”报告让人睁眼看世界。参见报告文本“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05)” )
  • ACRL Debuts Its Blog(ACRL博客开张)

    这么多件事涉及“信息素养”,看来美国大学图书馆对此真的很在意。ACRLog有文指出,关于信息素养已经研究了20年,发表文章大概有5000篇,是时候行动起来建立教师主导、馆员辅助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制度了。
    各种信息技术也是重点――网络数字化图书、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件软件及其它教育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Tech Stuff”。
    不管关注什么,图书馆的生存是最需要关注的――通过OCLC的“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的生存环境(见图林中文译站“《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理解:给oclc成员的报告》之结论部分”,国内镜像)。

 

Google图书馆员中心开张运行

    Google在10月开了一个图书馆员中心(Google Librarian Center),计划是发行面向图书馆员的快讯,支持图书馆员推进“图书馆员与Google共同的使命――组织世界上的信息,并使之随处可用”。该快讯为季刊,以电子邮件方式订阅。

    如今,第一期快讯Google Librarian News (December 2005) 已经正式发行。开场白中说明“Google馆员中心”的设想源自今年ALA年会,当时Google在那儿设摊展览,与馆员们聊了三天。为继续聊下去,就有了这个快讯。本期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Google如何收集与排序结果”(How does Google collect and rank results?),回答当时馆员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未来还会请馆员与图书馆供应商撰文,提供图书馆相关网站,更新Google产品与服务。

    “Google如何收集与排序结果”,大致如下:
    先由Google机器人(Googlebot)爬行WWW上的页面。所谓爬行并非真的漫游整个网络,而是发出请求,由对方服务器返回特定网页;然后扫描页面的超链接,再由链接出发,重复同样的请求获取其它网页。机器人给每个被检索页面一个编号。然后,给页面中的每个词建立倒排索引。
    Google排序依据多种因素,总起来说是“著名”与“相关”(both reputable and relevant)。PageRank算法针对的是“著名”,由被多少网页链接、这些链接网页本身的质量打分;“相关”则由检索词是否在标题上出现、出现次数、多个检索词间距离…决定。在相关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著名度来决定排序。
    给检出网页打分、排序后,抽取含检索词的部分网页作为摘要(snippets),与URL一同展示为检索结果页面。
    Google使用数百台计算机同时执行搜索与结果排序,每一搜索返回时间不超半秒。

    因为是一个“快速入门”(quick primer),所以比较初级。为图情专业人员一五一十讲述倒排档检索匹配,好象在给小学生授课,令人心理上有点难以承受。不过,如果用于向没有受过检索训练的读者解释,倒比较合适。文中还有两个练习,是提供中小学馆员给学生练习的。

毕业生找工作:由美加图情专业就业调查谈起

    最近由于良芝老师关于图书馆学毕业生找工作问题的一封信,引起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讨论。其实以前每年没有多少研究生毕业,我找工作还花了不少时间,更遑论现在一年数百万毕业的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但图情毕业生也不一定就特别难。图书馆不要,或许其它部门要,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如超平老师很自豪地宣称,“我的学生在电视台和报社的应聘大战中也pk了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学生”。

    Library Journal最近发布了2004年ALA认可图情学院毕业生工作与工资调查“Closing the Gap―Placements and Salaries 2004”。看看美国、加拿大图情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与我们的情况作一些对比。

    基本情况是:ALA认可的学院共56所,有46所回答了问卷,4870名毕业生中40%共1951人回答,为历年最多。学校方面“认为他们没有为安排其2004届毕业生遭遇任何严重困难”,“35%指出职位数似乎较前一年有所增加,约增加5%-40%。”
    两国一年有4870图情毕业生,人数应当比我们多不少。而学校方面并未感觉毕业生太多而有什么压力,可见他们图书馆事业远比我国发达。

    实际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否如学校方面那样乐观呢?调查的结论似乎也同样乐观:“1779人(92.8%)找到了工作,其中1397人是全职”。
    算下来全职占71.3%,以我们的观点,大概不值得乐观。因为在我们这里,兼职(part-time)基本上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自然不能视为找到工作。

    毕业生找到的都是些什么工作呢?在图书馆,“传统位置包括参考/信息服务和学校媒体中心。但这两类仍在下降,从2003年的26.50%和21.47%分别下降为2004年的22.92%和19.52%。儿童与青年服务稳步成长,增加了42.6%,合计占10.65%”。“职位减少的领域是学术图书馆与图书馆合作机构/网”。(详细数据见该文表6)
    我猜想,如果毕业生愿意去在美加两国占20%的“学校媒体中心”也即中小学图书馆的话,恐怕找工作就不会那么难。占约1/4的“参考/信息服务”似乎听上去不错,不过,如果各位看过游园一再推荐的Feel-good librarian(还有她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故事),就会知道这个工作并不象我们这儿那样“高档”。我不知道“儿童与青年服务”是怎么样的职位,一网上skywind介绍他自己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生涯,一大群小学生跟在他后面问作业,或许就类似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去做吗?我们这儿的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学术图书馆,职位却在减少。

    有更多的人在图书馆以外找到了工作,“从2003年的2.61%到2004年的9.08%”,“包括非传统的如银行与金融机构,也有政府机构与学术部门中直接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关的职位”。从事的工作有“社区信息技术辅助、档案服务与计算机培训”、“信息咨询、地理空间信息与地图及软件开发。”
    这种向其它领域扩张的趋势,与我们这儿相似。图情专业学生找工作,还是应当开阔一点思路。

    在哪儿找工作都不容易:“仅23%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由于美加是硕士教育,很多学生以前工作过,最简单的就是回原单位:“找到工作的人中,36%毕业后回到原单位(95%是图书馆)。”费时费钱有回报,“其中85.6%在取得硕士学位后获得加薪升职的好处。”
    “对没有回到原单位以及没有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找工作是艰辛的。如同在2003年,找工作平均约花4.5个月,短的一周,长的超过15个月”。每个人的机会也是不同的,一些人找工作花了“长长的精疲力尽的数月”,而另一些人则“在毕业的一二周内得到二或三个工作机会”。

    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继续读书吧。“约2.9%的毕业生继续其教育”,但是“仅39%在图情寻求更高的研究生教育”。他们认为“LIS硕士及第二硕士学位的组合将使我得到想要的位置”。
    可见美加的现实与我们的现实是一致的――如果想在图书馆得到好的位置,一直读图情,哪怕读到博士,恐怕还是不能如愿。不同的是,这些毕业生原来就有自己的专业,“53%为寻求第二或第三个职业”才来读图书馆学。他们有读另一个硕士学位的基础(本科),而我们的图情毕业生大致是缺乏的。还在读的学生们,多选一点外系的课吧!或许读完其它硕士,就此与图书馆bye-bye,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每年不是有很多其它学科的研究生来图书馆就业,“抢”了图情毕业生的饭碗吗?

    如何找工作?找工作时应持的理念?在多个工作中如何选择?过来人的经验与感想,尽管中外有差别、也有相同。请去看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