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散记

回顾四十年 展望新时代——2018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网站)

【人气】上海图书馆学会年会一向不缺人气,今年更是爆棚。预定700个名额恐怕已是历年之最,12月3日下午网上报名悄悄开放,据说2小时即满额,我4点12分报名第683名。后来有些机构集体报名,最终人数是966名。12月14日清早到会场,按分组微信扫码签到、领资料,速度很快。有报名没来的、也有没报名来的,实际到场据报也有950多名。秉承开放传统,会议还有网络直播,微信朋友圈有远程听会晒感受的。
【太极】本次年会由本校信管系、图书馆及知网联合承办。馆领导承接了会前的暖场活动,表演太极拳。作为太极拳学员一枚,参与义不容辞。结果是,很多人看后称之为舞蹈。
【冷】会场的气温不是暖场能提升的,“冷”将会是本次年会的专属关键词。上午主会场安排在中北校区体育馆,大概只有这里能容纳这么多人吧。正巧体育馆所在区域电路维护,已经限电半个月(只有照明电)。为此次会议前一天临时开来发电车,据说半夜开启空调。当天到会场就没觉得有空调,开幕式坐着越听越冷,于是趁颁奖环节回家加衣裤。
【大会报告】9点50分返回会场时,原定10点开始第一个报告已经开始,葛剑雄教授讲古代中国“开而不放、传而不播”。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澎湃专访|葛剑雄:古代中国“开而不放、传而不播”(2018-1-29),现场内容比专访更丰富。
接下来的2个报告围绕会议主题“回顾四十年 展望新时代”,分别是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回顾与思考(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和上海市图书馆学40年(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陈馆长语调平铺直叙,中间又停顿过长,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填满1小时报告时间——后来才明白是现场电脑PPT换页反应过慢所致。老槐的报告,PPT是专门为16:4的屏幕准备的,效果较好,内容么,不免有自吹自擂之嫌。
最后一个报告人是清华大学教授陆达,其实是CNKI广告,不过现在厂商的报告也是很有内容、不乏前瞻的。可惜报告按日程开始时已近12点,大批人饥寒交迫陆续离场觅食去了。
上午主会场结束时还有一个彩蛋,播放当天现场照片,相当不错,办会实在辛苦。会务宣布还有一些餐券可供现场临时报名者领用,不知有多少临时报名者还在场。本校参会者没有餐券,到食堂自己刷校园卡午餐,然后回家睡个午觉。
【分会场】下午8个分会场,总算温暖了。先参加第4分会场(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安排得很满,上下半场共11个报告,中场还有特邀专家互动,见到台上久违的顾犇主任和王松林教授。我的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编目的未来之路》是上月在厦门召开的CALIS中西文编目员研讨会报告的简化版,安排在下半场第一个,开讲已经是16:20。[update: 完整版PPT已上传Academia.edu]
接下来赶去第1分会场,参加本系创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到时已近尾声,听到了系友于建荣、凌建平、西南大学系主任张敏及2位在读学生的发言。最后赵星主任讲了我的N个身份,要我讲几句,这真不是我擅长的——讲了自己研究生是情报检索方向,在图书馆工作三十年却没有做过相关工作;现在更多关注编目,回忆刁维汉老师当年拿AACR2给我们上西编课。会后与张敏及邓小昭略聊而别。
【培训】本次年会首次增加半天,12月15日上午还有2场。我参加了关联数据技术培训,也是有网络直播的。夏翠娟的“领域本体的设计和RDF数据的编码”,张永娟的“学习SPARQL、理解SPARQL”,陈涛的“关联数据可视化技术分享”,都是经验之谈、非常实用有收获的培训。

泗泾下塘半日行

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上海5个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用地图网站查下塘村是查不到的,因为说是村落,实际已是泗泾镇的一部分,位置即现泗泾塘边的开江中路民国时期上海两大文化名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和《申报》老板史量才——有故居在此,是最吸引人之处。
地铁9号线到泗泾站,坐出租到江川路开江路口的“泗泾古镇”——用此称呼司机就知道你要去哪里。地铁口有多路公交车可达,但据大众点评网友称等候时间较久,可能还不如步行约20分钟。
出租到“泗泾古镇”牌坊下车。先到开江西路的滨江大道,据称有3公里长。沿泗泾塘,很安静,走约一二百米返回。
从泗泾古镇牌坊进入开江中路,右首即安方塔(开江中路411号)。门票3元,园虽小而颇值一游。内有古井亭,沿河有长廊,七级塔可登。塔应该是新修的,没有任何说明文字。登塔俯瞰全镇,可见塔下旧式X天井X埭建筑,以及不远处的石拱桥。河对岸及周边高楼一片。
出园沿开江中路向东不远,左首有马相伯故居(开江中路358号)。进门有牌说明门票3元,但无人收取。只开放了一个陈列室,内容相对简单,匆匆看过。
离开故居沿开江中路继续向东,左首有福田净寺(开江中路300弄30号)。正月初一到初五收门票,未进入。
沿开江中路再向东,正怀疑是不是走过头了,右首正有一条小路,见到石拱桥即福连桥(又名中市桥),近看较新。据介绍为当地现存两处古建筑之一,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986年全面整修。在桥上可看泗泾塘两岸民居。过桥见路牌为江达南路,倒是一条石板古街,偶见一贞节坊残片。
原路折返再过桥,直走入江达北路不远,左首(东侧)为史量才故居(江达北路85号)。进门见照壁,但正房在右首,门关着。有一侧门开着,进去工作人员说要买票,买票后自己推开正房门,入内见门票5元的标识。里面有二层几进、中西合璧建筑,除天台外各处均可参观,内容颇丰,有史氏生平、申报展览等,各种旧式家具及名人题字——包括将介石为其辞世所题“哲人其萎”。这是整个行程中最可看的部分
从江达北路折返到开江中路。网上介绍现存另一处古建筑即清初的马家厅在开江路158号,经过时看了一下,该门牌是一幢新公房。
沿开江中路继续向东到河边(张泾),左首有牌坊,中间挂的红布上书“泗泾古玩城”(东市北弄),想来原先并非此名。有网友说曾名“张泾河明清一条街”,现代古迹——亭台楼阁式建筑群跨河而建,有戏台等,条石铺地,规模不小,但很萧条,现在以洗浴中心为主,间有古玩店。
开江中路过张泾河为开江东路,有泗泾福音堂(开江东路48号),兴趣不大,未去。
近两小时游玩到此结束,沿开江中路向西返回江川路,向北走到公交站,见到出租车,返回泗泾地铁站。站对面有三湘商业广场,过年店大多没开张,只有大润发这幢楼里有些店开着。买了点饮料,另找了一处坐着喝完,然后原路返家。

点评:故居不错。但开江中路为柏油路,从街上看只在外缘有一座石拱桥,缺少古镇的感觉。店铺又少见小吃、也未见售特产,对游玩者来说,可看度既不足,又无可吃可歇之处、可买可带之物,从游玩上来说,吸引力自然不如七宝之类了。

另:镇政府官网的马相伯故居与史量才故居介绍既有故居又有生平,很实用,不足之处在于位置用的是旧地名。用百度地图,查不到史量才故居,后来发现高德地图有——实际去后发现所标位置略有偏差。两种地图均未标出江达北路。现修改高德地图史量才故居位置,添加江达北路,并加注见附图。

泗泾镇-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地图
泗泾镇-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地图

风景照可参考虎头的图文游记:上海风景—-泗泾古镇:教堂,寺庙,古塔,古街(2011-03-30)

徐家汇散步地图

昨晚手头的事告一段落,计划今天去哪里逛逛。脑子里冒出了土山湾,于是决定去徐家汇。查一圈,设计如下散步路线(3-2及6是后补的)。选择从光启公园而非土山湾博物馆开始,是因为所坐公交车在它对面正好有个站,并且公园开门较博物馆早。
经实地考察,以下线路应以星期六下午走最佳(天主堂、藏书楼、观象台均开放参观)
[update 2012-10-31 徐家汇源成4A景区,各点开放时间增加,不限周末。详见徐家汇源网站]:
(1)光启公园
地址:南丹路17号,文定路口
内有:徐光启墓徐光启纪念馆(9:00-16:30,免费)
出光启公园门过南丹路,沿文定路到蒲汇塘路左转前行:
(2)土山湾博物馆(9:00-16:00,门票5元)
蒲汇塘路55-1号,近漕溪北路
出博物馆沿蒲汇塘路到漕溪北路左转前行,在南丹路口有一个徐光启像,继续前行:
(3)徐家汇天主堂(公众免费参观:周六13:00-16:00,周日14:00-16:00)
蒲西路158号(正门前的大草坪就在漕溪北路)
[补充边上的](3-2)徐家汇观象台(开放时间:周六10:00-16:00,周日13:00-16:00)
蒲西路166号
沿漕溪北路继续前行:
(4)徐家汇藏书楼(免费参观:周六14:00-16:00)
漕溪北路80号
沿漕溪北路继续前行,到太平洋百货-六百-汇金一线的肇嘉浜路前行,到天平路口:
(5)徐家汇公园
肇嘉浜路889号(开放式公园,肇嘉浜路、宛平路、衡山路、天平路均可进入)
内有:大中华橡胶厂烟囱百代公司旧址(衡山路811号)
沿肇嘉浜路到虹桥路,东方商厦一侧:
(6)徐汇中学崇思楼(开放时间:周日13:00-16:00)
虹桥路68号
[补记:六百门口有“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可取各类旅游介绍单张]

View 徐家汇散步地图 in a larger map
(如果显示太慢,不是我的错)

———-游记的分割线———-
(1)光启公园是徐光启墓地所在,也是徐家汇的源头。到公园时不到9点,里面煞是热闹,早锻炼众生散落在在墓道上,衣服、包袋、相机等等挂在两侧的石人石马上,还有把脚搁在石马上压腿的,墓碑前有人在用大毛笔沾水在地上练字,还有一大帮人在坟茔前打拳。
纪念馆9点开门,设在梅陇镇拆迁而来的明代建筑南春华堂内,两进院落。第一进两侧是徐光启著作集字碑,第二进院中为徐光启石像,三侧为资料陈列,内容相当好。参观者不多,很安静,与外面传来的跳舞音乐形成鲜明对照。
从公园出来,获得以下知识:
一、文定路,取自徐光启的谥号“文定公”。
二、徐光启故居位于上海老城厢,徐家汇是其安葬地,明代时当属荒郊野外,其后人在附近设农庄守墓。
三、徐光启并不是在上海遭遇天主教的,而是在随教书家主人去广西上任途中在内地遇传教士并最终入教的。在上海开埠后,传教士因徐光启后人而选择徐家汇传教。
四、我们所熟悉的点、线、面,平行线、直角、锐角等名词出自徐光启所译《几何原本》。
五、以前的人都是全才,徐光启更是兼及天文、农业、数学之外,还有军事著作《徐氏庖言》等(意指越俎代庖)。

(2)土山湾博物馆,门票5元,可在服务台免费借语音导览器(压证或压金100元)。里面参观者不多,相当清静。
自己是在编上海书目时,了解到土山湾孤儿院的工艺品相当著名。参观七宝的张充仁纪念馆时,得知他出自土山湾,但并未介绍他是否孤儿。
博物馆几个展室分别介绍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内中有复制品,也有出自土山湾艺术家的后期作品。大厅中展出曾在百年前参加世博展的木雕牌楼,很壮观,边上较小的两座塔也相当精细,照片中的那些旧物更是美伦美奂。
内中有一个互动游戏,可惜玩了几次,竟然过不了第一关──明明边上就有答案的,太无语了。
可惜展出的木雕牌楼是由东阳师傅修复的,玻璃画是由某工作室赠送的……。土山湾工艺院1956年开始公私合营,1960年成为历史,根断了!
小时候没听说过土山湾,只听说过“徐家汇育婴堂”,那时是控诉帝国主义虐待中国儿童。现在想想觉得很有意思,不控拆抛弃自己儿女的国人,却控拆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但当时却觉得那么义正词严。按博物馆里的解说,孤儿院开设工艺品制作场,一是为了教孤儿谋生,一是为了补贴孤儿院开支。
博物馆参观出口一侧竟然通向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以前都没听说过有这个学校。据工作人员说所在建筑是旧物,而学校建筑是后造的。

(3)徐家汇天主教堂
不是周末,没能进入参观。门前广场绿草如茵,有三对新人在以教堂为背景拍婚纱照。想想奇怪,既然在门外照相,显然不是教友。不相信天主教,为什么要选择教堂拍婚纱照?
在这里某处地上看到“徐家汇源旅游服务中心”的指示图,标有:徐光启纪念馆──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藏书楼──徐汇中学崇思楼。徐汇中学以前经过时也曾崇拜过,此次就不专程前往了,回家公交车经过。

(4)徐家汇藏书楼
藏书楼现在是上海图书馆的地盘,收藏1949年前的外文资料。曾听八卦说天主教会想收回。
进了院子却不知道入口哪里。返身问院口保安,保安问我去干嘛。特意带了阅览证的,说去看书。保安问明有证,才给我指了侧门。问保安为啥要问去做什么,他说如果不是看书,就直接不让进了,因为不是参观时间。
进门上二楼,走廊上有两大个卡片目录柜,分别标着亚洲文会和另一个机构的名称。阅览室只一个工作人员,验证并问我要看什么,实言相告就想参观一下,于是让填参观登记薄。在不大的房间里转了一圈,二侧有十九世纪雕刻各一大幅。平底鞋在地板上发出吱吱声,很窘,幸亏并无其他读者。临走前问馆藏是不是只能查卡片目录,回答说网站上有专门入口可查。见我没什么可看就走,她说如果周六来就可以参观里面了。

(5)徐家汇公园
公园不大,但也不算小。过汇金百货就可以看到肇嘉浜路天平路口的原大中华橡胶厂烟囱。这个烟囱算是保留二十世纪上海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
不急着入园,逛了一上午,先去天平路上午餐。徐家汇不缺午餐的地方,肇嘉浜路另侧的天钥桥路上也有很多餐厅。
餐后去公园闲逛,为了逛遍各处,差不多走了两个来回。顺衡山路走公园外沿,可到小红楼,也就是原百代唱片公司旧址,现在是一家西餐厅,都没有中文名。再往前到衡山路宛平路口,是所谓希望之泉,在一汪水池中立着一巨大的镂空树叶──以前坐车经过时见过。肇嘉浜路一侧马路则有供休息的拱形条凳。公园内绿树成荫,有高架步道,水池中除了锦鲤、还有两只黑天鹅,有若干雕塑,有免费的儿童乐园(3-12岁),石凳、靠椅随处可见。
总之如果逛商店累了,到这里歇脚很合适。

[update 2012-10-31] 徐家汇源获批国家4A旅游景区
不少景点开放时间增加了,详见:
网站:徐家汇源
微博:徐家汇源游客中心
[update 2012-11-4 徐家汇源领票方式:1.景区游客中心(漕溪北路90号)免费领票;2.景区官网;3.手机客户端;4.电话(021-54259260)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