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NACO规范记录RDA更新开始执行

“PCC可接受标目实施工作组”在2012年1月提出LC/NACO规范记录RDA更新方案(草案),征求意见截止6月1日。更新后的方案已于7月11日发布,第一阶段为LC/NAF批增加667附注字段的工作已于7月30日启动。
见:LC/NACO Authority File Programmatic Changes (2021-7-31)

———-分阶段转换LC/NACO规范文档为RDA———-
The phased conversion of the LC/NACO authority file to RDA (DOC文件)

更新方案由原来的三阶段改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对在RDA下1XX字段不能使用且不易以机械方式[批量]更改的规范记录,增加677字段[非公开通用附注]做标识。
日程:实施方案批准后尽早执行[]
分为两种情况:
1、前AACR2或AACR2兼容记录(008第10位代码为a,b,d),1XX有待逐一审核,增加667字段,内容为:
THIS 1XX FIELD CANNOT BE USED UNDER RDA UNTIL IT HAS BEEN REVIEWED INDIVIDUALLY.
2、1XX字段包含不兼容RDA元素,有待更新,增加667字段,内容为:
THIS 1XX FIELD CANNOT BE USED UNDER RDA UNTIL IT HAS BEEN UPDATED.

第二阶段:修改检索字段(1XX、4XX和5XX)适于机械操作[批量]的规范记录
日程:尽可能在接近PCC实施RDA日(Day 1)时执行
在第2阶段结束后,所有没有667字段标记的AACR2记录中的1XX字段,均可用于RDA环境。

原第3阶段转换AACR2规范记录为RDA,是给所有符合RDA规则的旧记录加上rda标记。原来的日程称,由于涉及大量记录,将不得不分成多个片段执行──此次当因处理数量量太大而省略。

———-LC/NACO规范档更改概要———-
LC汇总上述方案,写了“LC/NACO规范档编程[批量]更改概要”,对两阶段所做的事做了明确易读的解说,作为编目员须知:
Summary of Programmatic Changes to the LC/NACO Authority File: What LC-PCC RDA Catalogers need to know(PDF)

第一阶段加667字段,需要审核修改的AACR2记录包括
1. 会议标目
2. 1XX含子字段$lPolyglot(多语种)
3. 1XX子字段$l中有&
4. 个人名称含子字段$c
5. 1XX子字段$s以“libretto”或“text”起始
6. 条约
7. 某些合奏音乐作品

第一阶段加667字段,需要补充强化:

1. 个人名称增加046字段[特别编码日期]
2. 由100子字段$q创建378字段[个人名称完整形式]
3. 自动生成382,383,384字段[音乐作品的表演媒介、数字标识和键]

第二阶段1XX字段实际处理:
扩展缩写‘arr.’, ‘acc.’ and unacc.’
修改标目Bible(圣经)
修改标目violoncello(大提琴)
缩写标目Dept.
修改标目Koran(古兰经)
修改统一题名Selections(选集)
处理X00 $c
处理日期子字段

———-相关链接———-
“PCC可接受标目实施工作组”网站上也列出了各种批转换处理的说明文件。
PCC Acceptable Headings Implementation Task Group
虽然针对的是MARC21规范格式,但对其他需要进行MARC格式转换的机构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见:LC/NACO规范记录RDA更新方案(2012年2月2日)

剑桥倚天屠龙史

看到游园推荐的一本相当有趣的书:
《剑桥倚天屠龙史》
原名: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
作者:Dr. Jean-Pierre Sean
译者:新垣平

此书实际上是网名为新垣平的人、托名Jean-Pierre Sean所著,或者说,两个名称实为一个人的不同笔名。
见过有多人合用一个笔名的,一个人在不同作品中用多个笔名更是常见,但一个人在一部作品中用多个笔名倒是第一次见到。

最近正好对检索点感兴趣,于是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RDA和AACR2探究一番编目时如何选择检索点。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十二章 个人名称标目———-
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通常情况下,依据个人名称检索点选取原则,Jean-Pierre Sean为作者,应作为检索点(701字段;22.1.1.2a),新垣平为译者,也应作为检索点(702字段;22.1.1.2b)。这是通常做法。
但依据确定个人名称标目(形式)的原则(22.2.1.3),就与前述原则冲突了:
a. 一个人一般只能有一个规范的标目名称。
d. 个别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领域以不同名称题署文献,都很知名,……可酌情分别建立标目,并作相关参照。
由于在同一部作品中出现,既非不同时期、又非不同领域,不符合d的规定,只能选择一个做规范标目──也就是说,在书目记录中只能做一个检索点。不同名称在规范记录里反映。
如此,根据22.1.1.2a选择“作者”Jean-Pierre Sean吗?由于这是个外国人名,根据22.2.4.6d,无中译名称应根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译出其姓或名称。手头没有工具书,查了一下,Sean一般译做“肖恩”──估计没人想得到用这个名称去查。
或者,还是应该根据22.2.4.2b,存在多个笔名(网名),应选择最著称的为标目,用“译者”新垣平?二者相比,似乎用后者更合理。

———- RDA 9.2.2.8 有多个身份的个人 ———-
RDA的规定比较宽松,没有时间和领域的限定:“如果个人有一个以上身份,选择与每个身份相关的名称作为该身份的首选名称。个人有一个或多个笔名(含联合笔名),或其真名与一个或多个笔名,均构成多个身份。”在举例中,M.W.Ranney在不同作品中使用多个笔名,均作为首选名称。
也就是说,这里作者和译者均可作为规范检索点。

在芭芭拉的RDA培训中(模块4 个人、家族和团体),举了一个例子《猪小姐的生活指南》,或许与《剑桥倚天屠龙史》有些类似:
Miss Piggy’s guide to life / by Miss Piggy as told to Henry Beard
100 0# $aMiss Piggy.
245 10 $aMiss Piggy’s guide to life /$cby Miss Piggy as told to Henry Beard.
700 1# $aBeard, Henry.

在WorldCat中查到的记录,均以Henry Beard为作者,忽略了猪小姐。
AACR2,22.2B2“单独的书目身份”说明,以不同类型作品作为建立多个身份的条件,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更接近。

———-疑问———-
对于鲁迅这样有N多笔名的人,按RDA的规定,分别给每个笔名(不包括变异形式)做检索点吗?然后通过连接规范记录,实现集中不同笔名的所有作品?
这种做法或许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从《剑桥倚天屠龙史》这样的特例看,在书目中均提供检索点的方式还是合理的。另外前两天刚听某位同行说,有读者对查鲁迅却查到并未署名为鲁迅(实为鲁迅所作)的作品很生气。看来在书目中集中同一作者所有作品的方式,还不见得受读者欢迎。
更人性化的方式或许是,通过规范记录提示读者,鲁迅还有其他笔名呢,要不要也看一看呢?

xA:OCLC扩展虚拟国际规范档

4月初刚宣布“虚拟国际规范档移交OCLC”,不到两周,OCLC首席科学家Thomas B. Hickey就在博客上介绍了OCLC的扩展VIAF项目──xA (Extended VIAF Authority),目前还是测试版。

VIAF作为一个虚拟联合规范库,只是对来源记录做关联,即使发现来源记录有问题,也不能随意改变。当然会报告来源方,但等对方修改,自然不如自己处理方便。OCLC的解决之道是做一套自己的规范记录,即xA,作为VIAF的第24个来源。xA记录中可以加入自己强化的信息,并链接其他来源。

Thom给出了奥巴马的xA例子,给奥巴马加上了出生日期(其他来源只会加生卒年)。在相应的VIAF例子中,已经可以看到xA并列在其他23个来源中。

与其他来源采用MARC21或UNIMARC规范格式不同,xA采用MADS 2.0(远洋师的学生Jeff Young提供咨询)。使用SRU检索,XSLT格式化显示,还可以进行创建、更新及删除等编辑操作(采用AtomPub协议)。

如果想试试编辑功能,可以到沙盘试手,用户名和口令均为guest

Via Outgoing: xA (April 1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