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消亡:不只是编目

    已经很久了,图书馆的分类编目进入了夕阳产业,因为有随书送/买目录卡片/机读书目信息,因为有联机联合编目,需要自己编目的东西不多了。做的人未必觉得编目简单,而旁人则几视分编为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信息咨询当属朝阳产业无疑。
    当然,平庸是与具体的工作无关的。做分类编目,只要注意积累、钻研理论,你也可以成为专家;做信息咨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触类旁通的信息意识,也可能只是一个机械的找手。毕竟信息咨询专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所谓前途,尽在自己。只要你不想跳槽转行,“积极”工作是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用心”完成本职工作,从中自有所提高。遇有疑问可讨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此为箴言。不要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业却不懂多多有失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才会被别人看不起。多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万不要为完成工作指标而不求甚解。不必做得过于卖力,完成指标就好。有闲时看看专业书刊、专业网站才会有所提高。

    上面是自己两年前写的一些关于编目的感想,前些日子偶而在某台电脑中找到。当时应该是有感而发,但实际上并没有对任何人“发”过。今天看来,仍觉得其中对工作态度的认识是对的。但放在这里,是作为一种对比,因为自己对编目(以及参考咨询)前途的认识比以前更悲观了。
    在我读书的时候,分类编目还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然而相隔并不久远,在我实际从事计算机编目时,编目就已风光不再了,但仍是一项对员工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以往编目外包多由对质量要求不高的小馆为之,最近了解到有一些大馆也开始采用不同形式的外包。所谓一叶知秋,如果说编目是夕阳,那么现在几乎已经迫近地平线了。由于管理理念的变化,今后从事编目的人将比现在少得多。编目将沦落为一些“打手”(打字高手)的高速输入过程,或者更简单,就是文件格式的转换――比如由EXCEL格式的订购数据直接转换为MARC。编目规则原本是少数精英玩的游戏,如果不从事此行当,花精力钻研是不是值得,很可怀疑。

    今天衰落的是编目,明天应该是整个图书馆行业/专业了。实体的没落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例或许没有说服力,但英美公共图书馆也在渐渐地衰败却是不争的事实。专业的没落除编目外,在参考服务/信息咨询方面也同样明显,搜索引擎降低了获取信息的专业门槛(所谓“去技术化”deskilling),各种网上问答服务提供了方便的解答。英国某大学取消参考馆员计划虽一时胎死腹中,但正出于此种背景。如果再加上彻底解决商业数据库使用的支付技术与体制问题,或者大家都采用“开放存取”了,谁还要通过图书馆获取文献全文?那时,衰败的恐怕就不只是公共图书馆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兰开斯特发表了他的《走向无纸信息系统》。后来很多人都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如果不是笑柄的话。或许人们暂时还是离不开纸,但不见得离不开那个被称为图书馆的地方和那些被称为图书馆员的人。

 

全部标记为已读&狡兔三窟

  确认在线RSS阅读器toPim已经废掉,自己却没有导出完整的RSS Feeds后,很是懊恼了一番。因为这些Feeds花了我不少心血,尤其是一些我国图书馆员的blog,都是在最近几个月中不经意间发现,慢慢积累起来的。下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碰到,将它们找回。

  到注册后基本未用的bloglines去转了一圈,却没有立刻着手重起炉灶,而是过了几天快乐的、没有信息打扰的生活。
  从内心深处来说,对RSS带来的信息有点害怕。外出几天,就会积累上千条信息,需要自己硬着头皮处理的日子,实在无味。在用toPim的后期,我就发现自己在点击需要浏览的RSS源,精选出几篇要看的文章后,最快意的事,就是接下来点击“全部标记为已读”,把众多的未读信息一下子打发掉。

  然而,这种信息过载的日子似乎还是得过,虽然一年前不用RSS阅读的日子过得好象也不错。前几天,用半年前导出的旧RSS源,加上钱涂的图林新闻聚合集的OPML,在bloglines重新开始了阅读RSS的生活。自然,仍然喜欢用“Mark All Read”。
  看过有的RSS阅读软件,竟然没有“标记为已读”的功能,觉得不可思议。肯定是自己不用的家伙设计的。


  带着对网络存储的担心,写了“一无所有”。bujai说,有国外同类的服务,他坚决选用国外的,不用国内的,因为国内的免费服务太没保证;Keven说,数字图书馆需要无所不在的冗余备份+有目的的存档。非常受用!
  现在我导出bloglines中的RSS,既有XML的,也有HTML的,存放在Gmail和Yahoo的邮箱中。用新浪Vivi保存网摘很久了,但现在对重要的内容也同时用del.icio.us保存。
  狡兔三窟,也是网络生存之道。

 

一无所有

    终于明白toPim是无法再访问的了。raenoll在8月4日就说,toPim的开发团队“六月之后好像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了。可惜我是在toPim无法访问后才查到他的文章的。

    toPim无法访问了,多少人在那里订阅的RSS就此消失无踪了。游园说,整个世界都沉默了,大概是IT界的bloggers早已看惯潮起潮落。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toPim就不能在知道无法维持或者无意维护之后,发一个简单的通告,让大家可以花上半分钟的时间,导出所有的订阅?
    古语说,“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做好事而不做到底,难道不是比不做还糟吗?

    我没有一千个订阅,那些丢失的RSS源会慢慢地被找回。
    如果我放在Flickr上的图片无法访问了,如果我存放在Gmail邮箱中的资料无法访问了,我会期望自己的硬盘、U盘上还有其它备份。然而,如果我的网摘就此无法访问了,我到哪里去找回我的记忆?
   
    当我们依赖上网络、依赖上网络存储,就要时刻准备着倾刻间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