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消亡:不只是编目

    已经很久了,图书馆的分类编目进入了夕阳产业,因为有随书送/买目录卡片/机读书目信息,因为有联机联合编目,需要自己编目的东西不多了。做的人未必觉得编目简单,而旁人则几视分编为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信息咨询当属朝阳产业无疑。
    当然,平庸是与具体的工作无关的。做分类编目,只要注意积累、钻研理论,你也可以成为专家;做信息咨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触类旁通的信息意识,也可能只是一个机械的找手。毕竟信息咨询专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所谓前途,尽在自己。只要你不想跳槽转行,“积极”工作是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用心”完成本职工作,从中自有所提高。遇有疑问可讨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此为箴言。不要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业却不懂多多有失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才会被别人看不起。多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万不要为完成工作指标而不求甚解。不必做得过于卖力,完成指标就好。有闲时看看专业书刊、专业网站才会有所提高。

    上面是自己两年前写的一些关于编目的感想,前些日子偶而在某台电脑中找到。当时应该是有感而发,但实际上并没有对任何人“发”过。今天看来,仍觉得其中对工作态度的认识是对的。但放在这里,是作为一种对比,因为自己对编目(以及参考咨询)前途的认识比以前更悲观了。
    在我读书的时候,分类编目还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然而相隔并不久远,在我实际从事计算机编目时,编目就已风光不再了,但仍是一项对员工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以往编目外包多由对质量要求不高的小馆为之,最近了解到有一些大馆也开始采用不同形式的外包。所谓一叶知秋,如果说编目是夕阳,那么现在几乎已经迫近地平线了。由于管理理念的变化,今后从事编目的人将比现在少得多。编目将沦落为一些“打手”(打字高手)的高速输入过程,或者更简单,就是文件格式的转换――比如由EXCEL格式的订购数据直接转换为MARC。编目规则原本是少数精英玩的游戏,如果不从事此行当,花精力钻研是不是值得,很可怀疑。

    今天衰落的是编目,明天应该是整个图书馆行业/专业了。实体的没落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例或许没有说服力,但英美公共图书馆也在渐渐地衰败却是不争的事实。专业的没落除编目外,在参考服务/信息咨询方面也同样明显,搜索引擎降低了获取信息的专业门槛(所谓“去技术化”deskilling),各种网上问答服务提供了方便的解答。英国某大学取消参考馆员计划虽一时胎死腹中,但正出于此种背景。如果再加上彻底解决商业数据库使用的支付技术与体制问题,或者大家都采用“开放存取”了,谁还要通过图书馆获取文献全文?那时,衰败的恐怕就不只是公共图书馆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兰开斯特发表了他的《走向无纸信息系统》。后来很多人都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如果不是笑柄的话。或许人们暂时还是离不开纸,但不见得离不开那个被称为图书馆的地方和那些被称为图书馆员的人。

 

《慢慢地消亡:不只是编目》上有26条评论

  1. 建议大家看一看“OCLC的环境扫描”,我们的工作需要与社会结合,不可闭门造车,如同老槐说的:“把自己融入社会”。只有社会需要你,你才有存在的可能。不管怎么说,将信息有序化,供人们使用,这个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的。只是何种形式能被人采用,能在竞争中获胜。<br>

  2. 编目老师,真有那么糟吗?我刚燃起对专业的希望啊!<br>

  3. Old librarie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We will see the new libraries…<br>

  4. 编目精灵,您好厉害哦。我问您一个问题,咱们图书馆以前分那个什么英语阅读文选通通是放在H319.4,按什么进馆时间先后来排秩序的。这几个月来,我发现H319.4那儿后面冒出来了个冒号什么的,冒号后面是按字母分呀,什么I、J、F,岂不是全乱套了吗?<br>另外,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历来认为编目的人在图书馆里素质最高的,她们不爱管闲事,不怎么势利。我喜欢她们。<br>另外,我认为您是一个女的。<br>

  5. “ 专业的没落除编目外,在参考服务/信息咨询方面也同样明显,搜索引擎降低了获取信息的专业门槛(所谓“去技术化”deskilling),各种网上问答服务提供了方便的解答。英国某大学取消参考馆员计划虽一时胎死腹中,但正出于此种背景。如果再加上彻底解决商业数据库使用的支付技术与体制问题,或者大家都采用“开放存取”了,谁还要通过图书馆获取文献全文?那时,衰败的恐怕就不只是公共图书馆了。”<br><br>说得太对了,我这么笨的学文科的人,在图书馆呆在最无聊的弱智的阅览室的人(因为这个地方钱少,所以,这个轻松的地方以前由厉害的人呆着的,自从这个岗位钱少以后就可以让我这个懦弱的人呆着的啦),我都可以这么依赖电脑,整电脑整得还不赖,那些教授老师(包括年青老师)都不来图书馆了哦。<br>

  6. 这是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我想试着从几个方面谈谈想法:<br>一、编目这个专业并不是消亡了,而是提高了共享效率<br>大家公认编目是图书馆中对专业要求最高(起码也是很高)的一项工作,因此在多少年中许多许多优秀的图书馆员辛辛苦苦地编目着。从个人和专业的角度来看,因为这个专业的难度和人数的众多,成了一个兴旺发达的行业。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全国的几千个高校,几千个公共图书馆,几千个专业情报机构数以万计的编目员作者几乎同样的重复的工作当然是个很大的浪费。所以机读目录发展之初那个美国的老太太就梦想着编目数据的社会共享,不仅在美国社会的图书馆中共享还要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图书馆内共享。我想我们现在离这个理想是越来越近了,是好事不是坏事。编目员如果不做重复的编目工作应该能对图书馆事业有更大的贡献。毕竟高质量的编目数据我们都在用着,只是来源不同了而已,所以我只能说编目正以更高的效率发挥社会作用。<br><br>二、编目并没有只是悄悄地走出了图书馆<br>在我的印象中以前谈论起编目员那肯定是图书馆的编目员了,直到去年的某一天,当我走进一家书店(当然是对图书馆供书的那种)在一排的办公室中我猛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编目室。当时也是百感交集…….<br>谁说编目就这样消亡了呢,她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悄悄地生长着。社会需要就有它的道理,总之我觉得图书馆有人主动来服务应该说是好事。以后大学毕业的图书馆专业(现在都改叫:信息管理专业了)的同学有了新的去处–书店<br>

  7. 三、编目的本质是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发掘–传播,而不是针对纸质形态的书的目录加工。<br>编目工作之所以在图书馆得以发展,我觉得只是在这个世纪之前书是全世界的知识的最全面最有效的载体。所以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实际上是聚合了知识分类与图书分类的诸多概念。我的印象中某个大师描述图书馆分类法的话是:以知识分类的基础,根据图书馆排架的需要来设置分类法。所以在现实的工作中编目员有了具体的工作对象。但是除开排架的因素,分类、编目、规范、目录、检索的概念更多的是针对知识和知识成果的。<br>如今尽管图书仍然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但是已经越来越不是唯一的了。图书在知识载体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受到多种形态的冲击,从表面上看图书馆编目专业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从乐观的方面说编目的需要正从图书馆走向众多的行业。<br><br>四、从网络知识的发展来看,各种电子资源的编目是大有前景的。图书馆的学问:编目、规范控制可不是那些搞计算机的专家们都能够轻易掌握的。学问终归是学问,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衰弱。<br><br>我从来把图书馆看成管理知识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是不会衰弱的。<br>

  8. 抱歉,三、四也是飞云发的。刚玩博客不老练,误按了一个回车就发出去了。<br><br>还有请教一下,发现刚才发的东西里面有错别字有办法编辑吗?<br>

  9. 我当然支持各种形式的书目数据共享。不是我对外包数据抱有偏见,只是目睹了一些书目外包商在没有技术支持方面改进的情况下,为没有得到足够培训的编目员定下极高的工作量要求,导致其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同样的,即使不外包,在高数量要求下的编目员,除了成为机器人,别无选择时,质量也是无从谈起的。<br><br>最近美国作家协会在与GOOGLE打官司。有人为GOOGLE辩护,说GOOGLE扫描图书并提供检索,所做的不过是与图书馆的“编目”一样的工作而已。听上去真是差不多。凭什么以为编目可以天长地久?<br>

  10. 偶现在与精灵先生两年前的感想一样,不过心态没有精灵先生积极,颇想逃离分编这个位置,面对曾经数万条外包的低质数据还有正在外包的工作,偶所作的就是永无休止的修改和维护书目数据,外加免费培训外包公司的编目员. 什么时候我能去坐阅览室,将是幸事。<br>

  11. 树:<br>像您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自称笨,还让不让人活了?<br>在阅览室工作,甘、苦自知――偶有亲身体会。<br>爱管闲事的人都是闲人。编目员如果不是图书馆最忙的一群人,那么就等着馆长给加工作量吧。<br><br>H319.4下面是没有细分的了,只能组配,所以出现了H319.4:K这样的号。二者在排列上,就如同I247.5和I247.53。照着排不就是了,哪会乱套?<br>不过做编目的在分类时,的确不常想到排书的,有一味的“专指”的倾向。<br>

  12. The new libraries are nothing to do with me. I&aposll see them in my retired years.<br>

  13. birdies热心、敬业,去阅览室工作应当很合适的。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br>

  14. “偶现在与精灵先生两年前的感想一样,不过心态没有精灵先生积极,颇想逃离分编这个位置,面对曾经数万条外包的低质数据还有正在外包的工作,偶所作的就是永无休止的修改和维护书目数据,外加免费培训外包公司的编目员. 什么时候我能去坐阅览室,将是幸事。”<br><br>要提高外包数据的质量确实很不容易,不过也应该能有一些招数,<br>一来可以在外包之初提出要求,给出一个标准<br>二来在验收的时候严格把握,发现错误也可以行使上帝的权利让他们拿回去改好了再来。??<br>或者来个经济手段,检查验收后按错误率扣减外包加工费用<br><br>行吗??<br><br>:-( 我一直在回忆宽敞的阅览室,还有那一道道斜斜地照进来的阳光……<br>

  15. 我一直将编目精灵老师视作“黄俊贵”式的理论大家。您怎么会也有阅览室的工作经历呢?<br>

  16. 精灵的这番话好让人吃惊,连你也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一直以来我觉得做编目员(也可以叫套录员)就应以你为榜样以你为荣,这不是给了我心里一记重创吗?<br>

  17. 在阅览室工作的确弱智,惟一不弱智的是,有些学生在冬季的白昼,喜欢开着亮亮的灯(我是个环保主义者,讨厌非自然灯光),然后,把窗帘放下来。此时,我总是微笑着说,“看,亚热带的冬日的阳光正从窗外照射过来,您不觉得它很美么?您真的认为非自然的灯光更有利于您的健康么?然后骗学生说:“您应该没有看过这样一张报纸吧,说的是日光灯里含有十二种污染源。哈哈哈哈。弄得学生笑起来了。<br>

  18. 以前的编目工作相当电脑的DOS,要记命令什么的,真的很牛的。现在的编目,就像是窗口,差不多只需动鼠标。至于说到情报工作,又不是情报室的人开发电子资源,有什么神的,只是选择并购买电子资源罢了。所以,不知道现在的图书馆哪个部门最牛。<br>

  19. 飞云: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编目部认为外包的质量不好,要求返工。馆里觉得编目部的人太烦,把钱付掉了。钱都付了,你说别人还会再改吗?<br>

  20. 好奇:黄俊贵当年在北图,没准也坐过阅览室呢。<br>

  21. 看介绍功能还挺全的。不过D君也太小气了,都不挂在网上让大家试用试用?<br>

  22. 抱歉没看到。下载试用了一下,软件做得很小巧,功能挺多。<br>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克特表数据量较大的原因,输入反应较慢。<br>国内中文著者号码表的问题是版本太多。软件用的这个表虽然权威,但问世较迟,恐怕用家不多。用其它表的就用不上这个软件了,有点可惜。<br>如果说改进的话,恐怕就是多个中文著者号码表可选了,或者可以下载或安装不同版本的中文著者号库。<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