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

    今天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双月学术讲座,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讲“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内容有开放存取Open Access、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等。重点如题,放在信息共享空间上,对其产生背景、起源、特点、特征等作了介绍,还有Information Commons的实景照片、布局设计。
    Information Commons的特点:
1、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2、促进信息素养
3、推动合作研究与学习
    Information Commons的特征:
1、无所不在ubiquity
2、适应性utility
3、伸缩性flexibility
4、群体化community
    吴馆长推荐Robert A. Seal在第三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上的论文,认为值得翻译。上面的四个“特征”就是文中总结的。
    吴馆长在最后还特别强调,今年2月,IFLA当选主席Alex Byrne给联合国XXX总干事的公开信,呼吁建立全球共享空间。以此说明信息共享空间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馆长及研究者的危机感越来越深,所以对图书馆核心能力或者核心业务的研究受到重视。吴馆长认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知识价值链高端的参考服务,而结合参考服务功能的“信息共享空间”,则为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良机。
    听的时候也就听了,回家一想,虽然用的词都是Information Commons,可在图书馆的IC是实体,而Alex Byrne所说的IC则是一个理念。实体也罢,理念也罢,总之是个趋势了。吴馆长说正在组织翻译Alex Byrne的公开信,还将组织一些人研究Information Commons及其与图书馆的关系……。看来吴馆长要拿出当年研究并实施DC的劲头,重点研究IC了――说不定在上海图书馆二期中可以见到Information Commons也未可知。

资料:
1、罗伯特?西尔(Robert Seal):信息共享:数字资源与知识管理的新方法
Robert Seal. The Information Commons-newpathway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DF文件
2、Alex Byrne:促进全球信息共享:IFLA代表图情界对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原则声明的回应(IFLA网站上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那封公开信):
Promoting the 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 IFLA response to the WSIS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from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ctor (http://www.ifla.org/III/wsis060604.html
3、Alex Byrne在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WSIS)突尼斯会议第二次筹备会上代表IFLA的发言:
Promoting the 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 : A statement by IFLA to WSIS Tunis PrepCom2
http://www.ifla.org/III/wsis/wsis-24Feb05.html

 

图情领域的国际会议

    以前说”共产党会多”,现在会多是一个全世界普遍的现象。据说去年上海召开了300多个国际会议,几乎每天1个――实际上会议的会期一般都不止一天,所以是每天都有几个国际会议在开。

    图情领域也不例外。去年下半年至今,在上海召开了四、五个国际会议:

    最新一期Library Hi Tech News(v.22, no.2),10篇报道中5篇是会议。而由不完全统计,今年余下的日子将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有:

 

    图情国际会议多半公开征求论文,上述会议大多仍在征文期内。有兴趣写文章(英语为主)参会者,还是不乏参加国际会议机会的。
    要及时了解图情国际会议信息,可参加IFLANET Mailing Lists中的IFLA-L邮件组

    最近听说江、浙、沪三地图书馆学会将举办”青年图书情报工作者国际会议论文写作培训班“,正是适时之举。培训班7月后在上海图书馆开班,6月30日报名截止。正式通知可经常关注浙江图书馆网站的学会网页(目前尚未提供链接)。

 

第四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之中文名称规范

    今天看2005年第1期《新世纪图书馆》,才知道2004年11月15-18日召开过”第四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从2000年起,分别在北京、台北和澳门举办了前三次会议。《新世纪图书馆》刊登了部分发言内容,江苏文化网会议主页
    我对三个有关中文名称规范数据库的”合作项目”报告感兴趣。只是看完仍觉得是各说各话,各做各的,看来是有限合作,至多是内容合作,在实体上大概不会变成一个的,将来或许可以形成一个中文虚拟名称规范库。
    综合谢琴芳”CALIS中文名称规范数据库建设方案及其实施进展“(p.3-5,内容与题名网上有所不同)和谭文力”中文名称规范数据库的建置与发展概况“两个报告,现有与中文名称有关的重要规范库情况如下:
    中国国家图书馆:1995- ;50+万条,增6000/月;UniMarc;UTF-8字符集;统一标目为简体中文,拼音以单字为单元。标准:《规范数据款目规则》《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
    HKCAN(香港7所大学图书馆合作项目):1999- ;12+万条;Marc 21;UTF-8字符集;统一标目为汉语拼音,依据《中国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法》;7XX繁体中文,4XX韦氏拼音
    中文名称权威资料库(Chinese Name Authority Database, 简称CNAD,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1990- ;52+万条/26+万条?;CMarc/Marc 21;Big5/CCCII字符集;繁体中文?。标准:《中文名称权威数据库使用手册》《中文名称权威数据库维护手册》电子版
    CALIS:2003- ,尚未正式使用;46+万条;UniMarc,提供Marc 21转出;UTF-8字符集;统一标目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外文,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