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数字化图书将终结传统图书馆?

    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中间不少人看到Google大规模数字化图书,会联想到图书馆的式微乃至消亡?如果说Google威胁着图书馆,那并不是因为它数字化图书,而是因为人们对网络搜索的强烈依赖。
    由于网络的发展,上网找资料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读者到馆率持续走低。《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17日首版的报道说,《上海城市读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网上搜索已经成为读者查找书籍的主要途径,占受访者43.6%,几乎是直接在图书馆查找的一倍(22.4%)(”纽约等图书馆与Google联手打造网上图书馆”)。国外很多人甚至认为,网上查不到的内容就是不存在的(People think if it&aposs not on the Internet, it doesn&apost exist)。
    此次几大图书馆参与馆藏的数字化,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就是图书馆”终于不再为这个趋势而怨天尤人,转而去寻求弥合两者的办法”(”Google阴影下的图书馆业“)。或者说,”反映了图书馆也在努力适应数字世界中自我角色的转变”(”Google可能引发公共图书馆商业革命“)。通过信息推送重塑图书馆形象,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丰富收藏,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应当是美英图书馆此次参与Google数字化图书的初衷。


    其实图书馆界一向堪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先锋,也很早就把各自的馆藏放到了OPAC上。无奈习惯了一站式检索的潜在读者,现在已经没有兴趣一家家走访图书馆网站。即使OCLC开放WorldCAT,也未必能招来多少搜索客。如何让读者重新走向图书馆?OCLC的Open WorldCAT计划将其书目数据送给Google和Yahoo!,在我看来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搜索习惯,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一种推广、营销活动,是促进用户到馆、扩大印刷图书利用的一种手段。”
    人们担心的是读者已经如此依赖网络,如果图书都可在网上看到全文,岂不更无须利用图书馆?然而,网上并不能看到所有图书,因为Google只在网上提供过了版权保护期图书的全文。大量利用率更高的、有版权保护的图书只提供目次等介绍性信息,以及少量的页面浏览。如果要看全部,Google会有二种链接,一是网上书店,一是图书馆。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执行总裁Duane Webster说,”人们很急切想知道研究人员,学者和市民是否能被逐渐引导到使用免费公共资源还是宁愿向出版商掏钱买书”(”Google可能引发公共图书馆商业革命“)。
    是啊,如果读者宁愿选择花钱让网上书店送书到家,而不是费一番周折免费到图书馆借书,那么,这就不是图书数字化的问题了,而是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了。

 

Google Print:读者、图书馆、出版社、书商皆大欢喜

      Google宣布与美英数家大图书馆合作数字化图书馆馆藏,成为昨天的一大新闻。Google将自己的这项计划称之为”Google出借图书馆藏书”Google checks out Library Books,是早先开始的Google Print (Beta) 的一部分,在此之前Google Print主要面向出版社,由出版社提供图书。
      与Google Scholar有独立的检索界面不同,Google Print与Google Web使用同一检索界面,现有多少图书不得而知,我只在输入Google所举例子时才见到过检索结果中”Book results for …”和这个标记。此次Google计划在今后数年中扫描数百万册图书,使得这些图书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
      毛军提到了版权问题。事实上,Google Print最早的合作者正是出版商,如果没有解决版权问题,出版商如何愿意合作?读者在网上看到的是图书页面的扫描图像,文字不可复制,但可以保存网页。过版权保护的图书可以看全文。在版权保护期内的图书,只能看书目信息和少量页面。如果想看全书,可以选择去网上书店购买,或者去图书馆借阅(均提供相应链接)。

      Google Print无疑将是多赢的――读者、图书馆、出版商、书商,当然还有Google:

 

      读者在网上找书,可以在网上看到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图书,了解什么书商处有卖想要的书(通过”Buy this book”链接书商),什么图书馆有此书出借(通过”Library Search”链接查图书馆?);
      参与图书馆可以借此不花分文数字化自己的馆藏,其他图书馆也可通过更多的外借增加图书利用率和读者到馆率;
      同样不花分文,图书信息被更多潜在客户知悉,出版社、书商可以卖掉更多的书,出版商还有如下所述的额外收益;
      那么Google得到了什么呢?它通过检索者点击网页上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广告获得收益(这些收益与该图书的出版社分享),同时,实现其”组织世界信息、使之被广泛获取与使用”的目标。

      随着Google的不断壮大,开始有人担心它会成为第二个微软。偏偏Google在上市申请书中承诺”不要变得邪恶”,反而引来Google邪恶说。但Google至今的每一步都让人感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比如在面向研究人员的Google Scholar中不做广告;比如在Google Print的FAQ中,提示避免注意少儿不宜内容。
      Google在简洁的外表下提供高质量的检索结果,不断提供丰富的内容,所以我喜欢Google。然而,如同我同时去几家超市购物以免一家独大后的垄断,我也希望它的竞争对手们做强做大。

 

编目员成为数字图书馆员

      一直以来,觉得编目属于图书馆中的夕阳产业。在中小型图书馆,有了书商随书配书目记录,编目员几无用武之地。在大中型图书馆,有了联机联合编目,大部分编目员80%以上的工作是套录。缺少原始编目,编目员地位也就大不如前。如果再引入编目、加工外包,那就根本没有编目员的饭碗了。这是个全球性的现象,不独中国才有。
      今天看到OCLC Systems & Services(2004,v.20, no.4)上有一篇给编目员打气的文章: Crashing the party: catalogers as digital librarians。作者Christine DeZelar-Tiedman认为编目员具有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需的独特的经验和技能,鼓励编目员积极投身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
      看来编目工作的地位真是无法挽回了。不过,能到更”朝阳”的地方讨口饭吃,总算做编目的还不至于有朝一日流落街头。
      可惜无法看到全文,附文摘
Catalog librarians have been slow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of digital library projects. Catalogers have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 and skills that would be valuable in the digital library world. Cataloger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overcome stereotypes and their own fears in order to become active partners and collaborators.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initial steps to take in order to move into the digital library ar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