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C发布报告:用Wikibase创建图书馆关联数据

在MARC时代,由于工作界面和读者界面分离,编目员习惯了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大多埋头填写MARC字段,很少甚至从来不用OPAC,既不关心编目结果如何呈现给读者(并非所有字段、子字段都会在OPAC上显示),也不了解读者有哪些途径查找目录(很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内部与外部OPAC的检索途径不尽一致)。当大环境发生改变,编目的作用一再被忽视后,其结果是编目员自己也不免对编目产生怀疑。

OCLC的“通道项目”(Project Passage)基于Wikidata所用的Wikibase,在关联数据环境下进行描述图书馆和档案馆资源的试验,达到无需了解关联数据的技术机制,也无需离开元数据创建工作流程,通过项目团队开发的工具:1) 发现界面Explorer,即能查看他们的工作成果;2) 检索器Retriever可将外部数据引入Wikibase实例,作为新资源描述的基础。这两个工具简化了描述任务,又可使人们看到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效果,不仅有助于编目员理解关联数据的作用,也可激发编目员的工作热情。用项目介绍博文的说法是,“使他们能够在当前和新的实践标准之间进行直接比较,同时保留最重要的图书馆员的价值观。”

项目实施于2017-2018年,之前OCLC并没有提到项目名称。参见博文:OCLC关联数据Wikibase原型系统项目(附:图书馆关联数据:从幻灭到生产)(2018-11-24)。文中对Wikibase作了介绍。

项目主页:Linked Data Wikibase Prototype
其中提到项目在三个主要领域实现了目标:
1. 协作:OCLC员工团队和来自16个机构的数十名图书馆员在关联数据生态系统中创建了用例,创建了实体并进行了编辑,使用OCLC社区中心讨论工作流程和提出问题,并参加了28个月的会议和每周的“办公时间”会议。
2. 调和服务:使用SPARQL端点和一个名为“Explorer”的用户界面,尝试对实体协调/协调的编目工作流程。
3. 编辑:在原生Wikibase用户界面中管理实体,Explorer,以及另一个实验性应用程序“The Retriever检索器”。
在项目开始时描述的简单原型已经逐渐成熟,可以使用一组强大的第三方工具和本地应用程序来管理超过100万个Wikidata实体。由项目参与者的新想法、要求的功能以及对应用程序和原型使用指南的反馈,推动了该项目向更全面的工具和应用程序集的演进。

项目结束将近一年,OCLC发布了报告《用Wikibase创建图书馆关联数据》,由部分参与项目的合作图书馆成员及OCLC人员共同完成:

Creating Library Linked Data with Wikibase: Lessons Learned from Project Passage / By Jean Godby, Karen Smith-Yoshimura, Bruce Washburn, Kalan Knudson Davis, Karen Detling, Christine Fernsebner Eslao, Steven Folsom, Xiaoli Li, Marc McGee, Karen Miller, Honor Moody, Craig Thomas, and Holly Tomren. 2019-8

在报告发布前,报告作者之一Karen Smith-Yoshimura在研究部博客Hanging Together上发表了2篇介绍博文:
Summarizing Project Passage experiences in creating library linked data in Wikibase (1 of 2) (July 11, 2019)
Summarizing Project Passage experiences in creating library linked data in Wikibase (2 of 2) (July 17, 2019)
[update 2019-10-15] 内容参见:用Wikibase创建图书馆关联数据:通道项目的经验(2019-10-15)

图书馆在编目领域采用关联数据应该是一个确定的方向,不清楚的是如何采用。各家都在探索,既包括标准,也包括工具。OCLC作为业界大腕,也是最早且持续的探索者。不知此项目对OCLC的工作会有怎样的实际影响。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