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113. 1391-140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391.变文
变文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变”意思为“变更”时,指使经典变得容易理解的文;当意思为“神变”、“变怪”时,指以不思议的事为内容的故事。日本的学者间一般认为,“变”是变相图之变,变文指在出示变相图的同时、以吟唱方式进行通俗的图解说法的脚本。变文由散文与韵文组合而成,与讲经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讲经文是经、白(道白)、唱(歌)的三段形式,而变文一般没有经的引文,是的与唱的二段形式,也就是说并非对经作逐句说明,而是以绘画为中心,自由的通俗性讲唱。唐代中期起以长安为首,在各地以在俗者为对象开办俗讲,在俗讲时用变相图、吟唱变文进行说法。变文与俗讲有密切的关系,但并非单用于俗讲,也作为对民众进行浅显而极有意思地解说佛教的教化资料,在各种情况下使用。并且脱离了佛教的专有,作为根据教育目的的一种演出,宋代时发展成在兴行场进行的说经、谈经、弹唱因缘。英国的斯坦因与法国的佩里奥发现的敦煌写本中存在变文类。变文的材料以基于佛典的为多,但也有基于中国固有故事的。基于佛典的有“妙法莲华经变文”、“阿弥陀经变文”、“维摩经变文”、“目莲[连]救母变文”、“父母恩重经变文”、“降魔变文”、“八相变”、“地狱变”等,佛典以外的有“舜子变”、“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这样的孝子谈以及有关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女的,还有象“张义潮变文”这样有关唐末敦煌的英雄的。除一部分外,这样的变文的作者都不清楚,成文年代也不明。作为资料,有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1392.法安
(518-615年)俗姓彭,安定鹑孤(甘肃省)人。年少出家,住太白山的九陇精舍,开皇(581-600年)年间到江都,得到晋王认可住慧日道场。跟从泰山的驾幸,现神通(不可思议的灵力)。大业初年为帝所看重,召智辩、宝志、法澄、杯度等诸僧到慧日道场协助。在东都建立宝杨道场,法安的一众成为其中心。终年九十八岁。

1393.宝云
(375?-449年)凉州人。未成年就出家,后来广求诸经,东晋隆安初年(397年),与法显、智严前后赴西域,在乌夷国遇法显,又与慧景、慧应等一同到北印度的弗楼沙国,辗转回到长安。期间,熟悉印度诸国的字音训诂,遍学胡书。在长安跟从佛駄跋陀罗受业、修道。还进行译经,由于兼通汉语与戎语,与关中的竺佛念并称,时人叹道,江左练达梵语者逾云者无。

1394.法云
(467-529年)俗姓周,义兴阳羡(江苏省镇江宜义)人。七岁就出家,住建康的庄严寺,为僧成、玄趣、宝亮的弟子。十三岁就初次受业。跟随中兴寺的僧印听《法华经》。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僧柔在道林寺讲,即去受学,与同学僧旻齐名。建武四年(497年)夏,在妙音寺首次开讲《法华》、《净名》,是当时出类拔萃者。得到梁武帝厚遇,应敕入光宅寺。普通六年(525年)敕为大僧正,在同泰寺设千僧会。大通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圆寂,终年六十三岁。是梁三大法师之一。著书有《法华义疏》(现存)、《大品经注》。

1395.宝云寺
位于浙江省宁波。宋代开宝五年(972年),漕使顾万徽为天台宗十六祖义通舍故宅为佛寺,初称传教院。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得赐宝云寺的寺额而改号。义通天福元年从高丽入宋,在天台山跟随德韶而契悟,又从十五祖螺溪义寂学习天台教观的奥旨,名扬天下。应郡守钱惟治之请留在该地布法筵,在他之下学习的,有后为天台山家派巨匠、嗣十七祖的四明知礼,还有辅助知礼的慈云遵式。明代时该寺属天下讲寺十刹之一,近年还存有悬挂宝云讲寺首刹之额的伽蓝。

1396.法云道场
晋王广[炀帝]于扬州设立的四道场之一。与外援的慧日道场不同,据记载是由内援建立的,据断定当为与府内的王妃、女官等有关的尼寺,但详细情况不明。

1397.方会
(992-1049年)临济宗杨岐派之祖。俗姓冷,袁州(江西省)宜春人。入九峰山出家,在潭州(湖南省)浏阳道山剃发,在南源山广利禅院参拜慈明楚圆,跟随慈明迁往潭州道吾山、石霜山崇胜禅院,协助院事,但未悟。在石霜山大悟嗣法(?)。辞别回九峰山。接着被迎于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大振宗风,庆历六年(1046年)迁往潭州云盖山海会寺。皇祐元年圆寂,终年五十四岁。文政于皇祐二年撰《潭州云盖山会和尚语录序》。有《语录》一卷。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

1398.法颖
(416-482年)俗姓索,敦煌人。十三岁时出家,成为法香的弟子。住凉州的公府寺,深入研究律藏,与同学法力齐名。元嘉(424-453年)末年,来到都城,留于新亭寺。孝武帝敕为都邑僧正,后辞任回多宝寺。到齐高帝即位(497年)时,敕为僧主。终年六十七岁。撰《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十诵律羯磨杂事》一卷。

1399.宝渊
(466-526年)俗姓陈,巴西阆中(四川省南充阆中)人。二十三岁就在成都出家,住罗天宫寺,齐建武元年(495年)下杨都,住龙光寺,跟随庄严寺僧旻,受学《成实论》。还跟随开善寺智藏作研究。后回成都原寺,频频讲说、听众数百。普通七年圆寂,终年六十一岁。

1400.法瑗
(409-489年)俗姓辛,陇西(甘肃省定西)人。初出家,跟从梁州的竺慧开。后游学于燕赵及邺洛。元嘉十五年(438年)回梁州,去成都。又去建康(南京),师从道场寺的慧观。有志于大乘,兼学毗昙、成实,还通晓外典。后入庐山。应宋文帝之敕再到都城,讲述竺道生的顿悟义。成为南平穆王铄的五戒之师,孝武帝之世,成为西阳王子尚的师友。注《胜鬘》、《微密持经》,谈《孝经》,应齐文惠太子之请住灵根寺,永明七年圆寂,终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