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说明:1000(大日经疏)-1100译文丢失
1101.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法事的别称。→法事赞
1102.天山南路
天山山脉南侧,最终通向塔里木盆地的东西通道。分为南北二条,主要是使用通向库车的北道。但到十六世纪为止,通向尼雅(?NEETAN)的南道也起着作用。
1103.天山北路
天山山脉北侧,最终通向准噶尔盆地之南的东西通道,经过哈密、巴里坤、乌鲁木齐及伊犁等城市,是北方草原牧民的重要通道。
1104.天师道
五斗米道的开祖张陵自称为天师,故其宗教也称天师道。后来北魏的寇谦之改造天师道,并引入了佛教礼仪,叫做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的共鸣。
1105.天圣广灯录
三十卷。李遵勖编。续藏二•乙•八。中国禅宗的史书之一。仁宗在景祐三年(1036年)赐序。系继承《景德传灯录》(1004年完成),冠以天圣的元号而入藏的著作。收集了到南岳下十一世、青原下十二世为止的内容。编者李遵勖(988-1038年)系参与谷隐蕴聪临济禅的居士。收集了南岳下的语录集及与之相关的马祖以下的语录。还有研究青原系法眼宗发展方面的重要资料,还收取了在东福寺版和开元寺版大藏经中的实、勒、碑三函。
1106.天圣释教总录
三册(系残缺本)。惟静等编修。收录于《宋藏遗珍》下集影印版。系从后汉到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的汉译佛典和中国撰述入藏佛典的综合目录。本书编于《大中祥符法宝录》和《景祐新修法宝录》之间。从内容上看,与该两书专门采纳新译经不同,《天圣释教录》作为网罗历代译经的综合目录,其经录的格调是不同的。《金藏》所收集的版本在三册中缺少上卷,中、下两卷亦有所缺失,全貌不明。本书著录的佛经,应该有602帙、1496部6208卷。
1107.传心法要
一卷。黄檗希运述,裴休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卷。裴休(797-870年)系会昌二年(842年)钟陵(江西)的观察使。在洪州城中的龙兴寺(也叫隆兴寺、普贤寺、禅居寺)迎接黄檗希运。朝夕请教的内容是本书的原典。裴休在大中二年(848年)任宛陵观察使时,又记录了黄檗的教诲,此为后半部的《宛陵录》。尽管黄檗希运为百丈怀海的弟子,但在本书中却看到临济义玄之师、马祖系洪州宗的禅的主张。开头的“诸佛和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这一句话,概括了本书的主张。
1108.天息灾
(生卒年不详)北印迦湿弥罗(Kasmira)出身的译经僧。赐号明教大师。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与施护一起到中国。拜谒宋太祖并获赐紫衣。982年,敕命在太平兴国寺西侧新建的译经院着手译经。到雍熙七年(987年)为止共译出佛经达18部57卷。重要的有《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故去的年份,据说为咸平三年(1000年),但真伪尚难确定。咸平三年圆寂的系法贤,也有一种说法以为所谓法贤是天息灾所改的名字。
1109.天台山
在浙江省台州府,也叫天梯山、台岳。以与由上台、中台、下台三星所组成的台宿星座相似而称为天台山。由八重高峰组成,华顶峰最高又漂亮,其下依次是桐柏、赤城、瀑布、佛陇、香炉、罗汉及东苍等秀峰。澄观所说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的东南支提山,可能就是赤城山。自古以来,道家都知道,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就是在桐柏山与右弼真人相识的,据说吴的葛玄和许迈等也到过赤城山,刘宋的顾欢住在剡县,唐代的叫法善住桐柏观,吴筠在茅山就学后住剡县,杜光也在此游历。司马承祯住桐柏观并被称为天台道士。五代的吕洞宾、宋代的张紫阳、白玉蟾等也在此住过,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山。从东晋时代佛家开拓以后,灵山的名声大振。支遁在石城山建栖光寺并留居,于法兰也住于山麓。昙光修建了于法兰的元华寺,支遁和即色空义与之相争。昙犹在赤城山建中严寺,王羲之从远方前来致礼。支昙兰住在法顺所建的瀑布寺,僧从则在瀑布山与隐士褚伯玉相交。普耀住白严、慧明建卧佛寺。僧护住石头城时发愿要造弥勒石像,僧淑、僧佑继其业于梁天临十五年(516年)竣工。智达在紫凝峰建栖禅寺,天花尊者则修瀑布寺。在剡县住的竺潜、支道林、孙绰作《天台山赋》,说是五百罗汉就住在石桥。陈代的智顗入天台山,在修禅寺等处住了十年,下山后又归山在石城山弥勒佛石像前圆寂。在佛陇山前接受遗言的晋王创建了天台寺(605年时称为国清寺),流传为以后天台宗的道场。灌顶、智越、普等众多的弟子在此继业,智威、玄朗及湛然等也住过。一行在此下历法,丰干、拾得、寒山在国清寺交往。日本的最澄在道邃、行满处受法后,在叡山开日本的天台宗,圆珍、成寻、重源、荣西及俊芿等也来天台修学。在以后天台德韶、永明延寿等住过,义寂、义通也住了。到了遵式、知礼的时期,天台学的中心向四明和钱塘转移。宋末天台宗不振,明代的弘治元年到正德十六年(1488-1521年)时期几乎衰微。此外,元代的无见先睹在此住过。现在仅存经修复的国清寺、高明寺、真觉寺及方广寺等。
1110.天台四教仪
一卷。高丽国谛观录。大正藏第四十六卷。为理解天台教观二门大纲的初学指南书。由高丽(朝鲜)佛教出身的沙门谛观撰述的原因是,唐末五代的战乱,天台典籍失散,在中国本土佛教界的要求下,且得到吴越王钱弘俶知遇的天台宗螺溪义寂撰“失散论疏”请求,吴越王最终遣使高丽和日本。高丽王命谛观携三大部和其它书籍入宋,并应上述请求进行著述。对本书的注释和解说很多。宋代从义的《四教仪集解》三卷、南宋元粹的《四教仪备释》二卷和元代蒙润的《四教仪集注》三卷,为三大注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