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8月4日《中华读书报》载文介绍杨天石“实事求是地解读蒋介石日记”(第10版),对他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很感兴趣。用iPad上书仓下了电子书,看到文首说“2004年经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女士动员,决定将日记寄存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忽然想到,那天在胡佛研究所时见到的,会不会就是郭岱君呢?Google郭岱君的图片,果然就是。
那天参观斯坦福大学,在胡佛研究所小会议室听介绍时,一位女士来找介绍人林博士(抱歉可能记错姓氏)。当时林博士随口介绍说她是著名的XXX教授,郭女士道:“哪里有名啊,你看他们都不知道。”当时很为自己不了解这个领域汗颜,今天得知其真人后更是要汗颜了──只知胡佛研究所藏有蒋介石日记,不知道为其贡献者,如此无知而去参观,很可耻。
在小会议室装饰图片中有一些文革时期的宣传画,对方还专门为我们挑选展示了一些档案,自然是国内少见的,如宋子文对西安事变的记录、中共托派人物资料等,以至同行者中有人误解,以为胡佛研究所专门收藏XX的资料。
很遗憾不能拍照,由于同行者众,省略了进所前的登记手续,但所有物品都需寄存。
研究所中有不少读者在笔录档案(不是传说中的只能用铅笔),很感慨其良好的研究环境。因为胡佛研究所档案对所有人开放,这意味着什么,无须多言。
———-分割线———-
关于胡佛研究所,参见2008年的《新民周刊》文章:揭开世界顶尖智库“胡佛研究院”面纱
PS. 他们都自称“研究所”,似乎大陆觉得研究所太小,要改称“研究院”
[update] 上文可知胡佛研究所如何以独特的眼光搜集特殊资料。如果这可称为“为人找书(资料)”的话,那么其“为书(资料)找人”更令人佩服。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前言:
2006年3月,寄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的《蒋介石日记》的手稿本开放,我有幸受邀成为最早的读者之一。2007年,胡佛研究院继续开放日记的1932至1945年部分,我再次受邀访问该院。
沙发
胡佛确实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