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之日语篇·汉字读音不可测

    老师说汉字读音无须教的,自然就会了,在中心的几位中国日语高手也这样说。以我的体会,那正是一种境界,等日语学到了这种境界,那才“自然”就会了。

    每次坐电车(轨道),都很注意报站,对照站名汉字,积累些汉字读音。
    某次坐大巴过一河边,车前见到一碑上书“やまとがわ”,想“やま”是山,难道“がわ”是川的变声?“山和川”?车向前开,回头看碑,上书“大和川”。天知道“大”竟然会与“山”同音,在一般汉字念法中是不标这个音的,只有在“大和”成为词组时才如此发音。
    所以读日语要有全局观,见一字读一字是不行的。

    与homestay的宽永老先生谈到中国的成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他说日语的对应语是“日光を见ずに结构と不言”(中国的长城,相当于日本的日光?可惜在东京时没有去附近的日光)。其中的“不言”会读什么呢?原来是按“言不”读的——“言うな/いうなかれ”。
    休息天和邵去和歌山参加“熊野古道参诣”活动,据说熊野古道上有九十九座神社(王子),其中一处名为“不寝王子”。神社早已不在,只有一块牌子,上面标注“不寝”的读音是“寝ず/ねず——也就是“寝不”了。
    估计自古以来对汉诗(中国风格的诗),就是如此按日本语法颠倒着念的。

    日本人名的读音也是很难测的。在筑波大学实习时,看编目员用计算机取作者号,最常见的“田中”之类都有好几个读音,很不可思议。虽然中文汉字也有一字多音,但只是少数,没有日文汉字那么普遍。所以日文书的作者名上常标有读音。
    反之,一样的读音,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汉字。homestay的主人名奈津子,读音为“natsuko”,她说是夏天出生的,原来是“夏子”。也就是说,是先想好夏天生叫natsuko,然后再据此找汉字的。某天她表妹来吃晚饭,她的名字叫亚纪子,读“akiko”(秋子),我就问,是不是秋天出生的?果然如此。
    三隅先生指点的学人名读音的方法是读报纸的讣告,因为那儿的人名通常都是标上读音的。也翻过一阵《朝日新闻》,可惜去世的人不多(罪过罪过),没学到多少。

    我在大阪市立大学学术情报综合中心实习。因为和中心同在大阪府,所以一般称为市立大学(shilitsu daigaku),另外还有大阪府立大学和国立的大阪大学。某次老师简称“市大”(iji dai),一时回不过神来指的是什么,原来“市”在全称时读作shi,在缩称时竟然读作iji。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由此对读会日本汉字彻底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