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合著与高产

    在对各国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有一个合作度研究,即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我们经常对本国作者合作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自责。那么,是否”国际惯例”就是有较多作者合作呢?合作度能否用于评价科研水平呢?科学界赞赏何种程度的合作呢?
    马克·亚伯拉罕斯著《谐趣科学》(李旭大译.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4.  Marc Abrahams:Ig Nobel Prizes)提供了二个实例。

    1993年9月2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医学研究论文,该论文大约共有976名联合著者,分布在世界上15个不同的国家。而这篇论文页码数不过联合著者数目的百分之一!该文作者们因此被授予1993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对此评论是:”这只是医学界一直在进行的、提高作者知名度运动的一部分。写的论文越多,你就更有可能得到提升,更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资金。”

    莫斯有机元素混合物研究院的尤利?斯特拉科夫在1981年至1990年期间共发表948科学研究论文(不是经济学随笔),他因此被授予1992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在他一生之中,共发表2000多篇科学论文。甚至在他去世多年后,仍有论文发表
    西方熟悉苏联体制的科学家如此解释这一现象:尤利?斯特拉科夫所在的研究院拥有在前苏联极少的进行晶体摄影的设备,作为使用设备的交换条件,科学家撰写研究报告时需要加上该研究院的某一个人作为研究报告的联合著者。
    而尤利?斯特拉科夫正是该研究院的主任。

参见:The Ig Nobel Home Page

 

编目与图书馆目录的功能

      讲图书馆目录的功能,大概可算老生常谈。但至少对于编目员来讲,如果编目时头脑中装着图书馆目录的功能/职能,那么对于著录项目的选择(即判断什么应该著录、什么不需要著录),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百多年前,克特提出图书馆目录三大功能,即:查询(检索)功能、聚集功能、辨识功能。时代在前进,图书馆目录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于良芝著《图书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在介绍了图书馆目录功能的发展演变后,总结图书馆目录功能如下(46页):

确认:确认目录所描述的作品或文献是否确为查询的对象。
聚合:即揭示图书馆对于某一特定作者、某一特定主题或某一类型的文献拥有哪些馆藏。
选择:选择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作品或文献,排除与用户需求无关的作品或文献。
获取:通过文献购置,文献传输,数字化文献的存取获得文献。
导航:通过书目数据间的等同、相关、等级关系从已知作品导向其他作品。

      庸俗一点理解可能是:我们是否为在编文献提供了充分的描述信息?我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检索点?我们是否提供了与之相关文献的信息?我们是否为电子资料提供了相应的链接?……
      充分、足够并不意味复杂、面面俱到,而是适可而止;所谓相关也需要适时把握。
      关注读者的检索习惯。编目时需要记录在编文献的独特之处,但不需要记录文献中所见到的一切――须记得问自己:读者会这样检索吗?这些信息对他/她有用吗?
      关注文献被最广泛利用的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作一些分析著录,但如果以现有检索点读者已经可以找到所需文献,就不要滥用分析。

 

 

 

Google数字化图书将终结传统图书馆?

    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中间不少人看到Google大规模数字化图书,会联想到图书馆的式微乃至消亡?如果说Google威胁着图书馆,那并不是因为它数字化图书,而是因为人们对网络搜索的强烈依赖。
    由于网络的发展,上网找资料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读者到馆率持续走低。《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17日首版的报道说,《上海城市读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网上搜索已经成为读者查找书籍的主要途径,占受访者43.6%,几乎是直接在图书馆查找的一倍(22.4%)(”纽约等图书馆与Google联手打造网上图书馆”)。国外很多人甚至认为,网上查不到的内容就是不存在的(People think if it&aposs not on the Internet, it doesn&apost exist)。
    此次几大图书馆参与馆藏的数字化,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就是图书馆”终于不再为这个趋势而怨天尤人,转而去寻求弥合两者的办法”(”Google阴影下的图书馆业“)。或者说,”反映了图书馆也在努力适应数字世界中自我角色的转变”(”Google可能引发公共图书馆商业革命“)。通过信息推送重塑图书馆形象,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丰富收藏,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应当是美英图书馆此次参与Google数字化图书的初衷。


    其实图书馆界一向堪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先锋,也很早就把各自的馆藏放到了OPAC上。无奈习惯了一站式检索的潜在读者,现在已经没有兴趣一家家走访图书馆网站。即使OCLC开放WorldCAT,也未必能招来多少搜索客。如何让读者重新走向图书馆?OCLC的Open WorldCAT计划将其书目数据送给Google和Yahoo!,在我看来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搜索习惯,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一种推广、营销活动,是促进用户到馆、扩大印刷图书利用的一种手段。”
    人们担心的是读者已经如此依赖网络,如果图书都可在网上看到全文,岂不更无须利用图书馆?然而,网上并不能看到所有图书,因为Google只在网上提供过了版权保护期图书的全文。大量利用率更高的、有版权保护的图书只提供目次等介绍性信息,以及少量的页面浏览。如果要看全部,Google会有二种链接,一是网上书店,一是图书馆。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执行总裁Duane Webster说,”人们很急切想知道研究人员,学者和市民是否能被逐渐引导到使用免费公共资源还是宁愿向出版商掏钱买书”(”Google可能引发公共图书馆商业革命“)。
    是啊,如果读者宁愿选择花钱让网上书店送书到家,而不是费一番周折免费到图书馆借书,那么,这就不是图书数字化的问题了,而是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