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编目的衰落与转型(撰写后记)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6期话题“图书馆编目的困境与未来”发布,共4篇文章:
与图书馆共存亡的元数据编制工作—-卜书庆
文献编目: 图书馆的最后专业技术领地—-程焕文
十字路口的图书馆编目工作—-顾 犇
图书馆编目的衰落与转型—-胡小菁

顾犇主任发布消息时说,“欢迎大家拍砖,不欢迎谩骂!” 听上去很有点担心的样子。
我倒无所谓。前两天无意中浏览到以前博文下留言,看到当年的键盘侠就很猛,可以完全不了解问题所在而肆意乱喷。经过这么些年历练,更加生猛也不奇怪。好在博客早已式微,不会再有当年留言盛况。

本人从1998年底到编目部、2006年中离开,编目是我职业生涯当中的一段,而且离开的时间比在其中的要久。虽然其后关注的领域仍然围绕编目与元数据,但因为不在编目部做,不愿意很深入地思考编目存亡的问题。此次蒋弘老师的约稿,让我有机会回顾最近一二十年这个行业的变迁。

刚开博时在编目部,先后写过两篇相关博文:
编目员成为数字图书馆员 (2004-11-29)
慢慢地消亡:不只是编目(2005-9-30)
由于编目的衰落迅速而又渐变,博文犹如时间戳,定格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印象和认识,写此文时籍此作了一番回顾。

本文撰写过程中,咨询了两位资深从业者: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编目不行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外包”的普遍化,尤其是程焕文教授为首、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1期的那组文章。

2008年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编目的未来”一文,其实是回避了编目未来问题。后来文章作为《编目的未来》一书的代序,被两位书评者一致地认为其实是“编目没有未来”(本文中提及)。书评见:《编目的未来》书评集锦之一·编目没有未来(2010-6-16),雨僧在书社会的原博文已经不见踪影。

2012年某次参会有感而发,在微博上吐槽“书商更关注编目的发展”,引发热烈讨论,写博文汇总评论:图书馆编目的没落(2012-10-28) 。QinJian和F00Z的评论,对本文观点也有所影响。

出于对编目部的感情,本文只谈编目部门拓展到元数据领域,有美国诸多著名大学图书馆为例。实际上,还有可能元数据工作被纳入其他部门,编目部进一步弱化。本人所经历的,正是后者,应该也不会是孤例。

写文章向来很骨感,这次本来应该是个谈话性的随笔,要求二千来字,结果竟然拉拉杂杂写了一长篇,在提笔前是完全没有预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