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已经在做机构库了吗——摘评一份详尽的IR调查报告

    还在想是不是要做机构库?很可能你早就在做而不自知?
 
    远洋过客在“机构库,看起来很美”下留言,告诉我们一个最新的美国IR调查报告,长达167页,数据全面丰富,真是"overall picture",十分精彩!

Markey, K., Rieh, S., St.Jean, B., Kim, J. & Yakel, E. (2007). 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RACLE Project Research Findings. Washington, D.C.: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CLIR Publication No.140, 167 p. ISBN 978-1-932326-28-4 (http://www.clir.org/pubs/abstract/pub140abst.html) (PDF全文,2.9MB)

    调查意在更好的实施IR。项目组甚至想帮助不打算实施者重新考虑IR,在p.77特别列了长达一整页的表(表9.1),或许可以解除有关IR的所有疑惑?
    报告结尾附有针对无计划、计划中、试验中、实施中四种机构的不同问卷,以及IR十个方面的文献评述。

    调查报告太长,抽些感兴趣的图表初初看过,摘评如下:

基本数据:问卷数2147,回复446,回收率20.8%。

p.15 表2.1 IR参与程度
无计划的机构52.9%,计划中的机构20.6%,试验中的机构15.7%,实施中的机构10.8%。
[一半以上机构还没有打算做]

p.17 表2.2 问卷填写者
绝大部分为图书馆人员(馆长74%、副馆长8%或馆员10%)
[可见图书馆承担IR居多]

p.18 表2.3
实施中研究型大学比例最高62.5%,而无计划中比例最高为硕士(43.6%)和学士(33.5%)学校。
[最牛的学校总是走在前头的]

p.23 表2.6 IR责任分担
实施中的图书馆责任分担约85%,试验中的图书馆责任分担近60%,规划中的图书馆责任分担不到50%。
[报告认为这是不同实施阶段的不同,我却把它解读为,随着IR的发展,图书馆在建设IR中承担的责任有下降趋势。或许这种解读是不正确的。]

p.31 表4.1 是否实施过需求评估
实施中机构,58.3%未做过需求评估,试验中机构,65.2%未做过需求评估,规划中机构89.7%未做过需求评估。如果再加上5-12%不知道的,未做过需求评估的比例还会增加。
[可见IR实施的盲目性,并且随着IR的发展,这种盲目性在增加。或者说,看别人都在做,于是自己就不加思索地跟着做。]

p.38 表5.1 机构中的IR数
大部分机构只有1个IR,也有2-3个的,甚至在试验中的机构有4个及以上IR的。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ROAR说很多IR基本上是空的——正处在试验中,内容还不多——而这,可能从反过来说明,IR正红火着呢?]

p.43 表6.1 IR中数字文献量
在已经实施的IR中,仅19.4%超过5000,40%以上不到500;试验中的IR,仅8.3%超过5000,近70%不到500。
本项目调查人员还发现,IR规模与其存在年限没有关系。
[或许在最初筹备的文献加入后,就没新的内容了?恐怕红火假设未必成立?]

p.44 表6.2 IR中数字文献类型
无论在实施中还是试验中的IR,唯一数量超过1000的是博士论文
[原来国内图书馆早就都在做IR了——哪家高校没有硕博论文数据库啊?]

p.52 表6.3 IR的授权贡献者
[谁可以向IR提交内容呢?看这个表很有意思,好象什么人都可以——尽管排在最后,但有10%以上允许external contributors]

p.54 表6.4 IR主要贡献者
实施中的教员首位,占33.3%;研究生其次,占20.5%;图书馆员再次,占10.3%。
试验中的也是教员首位,占59.7%;图书馆员其次,占19.4%;档案馆员再次,占8.1%。
[老师的参与度还是最高的,且遥遥领先。不知道是出于制度,还是出于意愿]

p.60-61 表7.1、表7.2 建立IR的益处
按序列出了益处。
[对图书馆肯定是有益的,对所属机构也有益——如果要写建立IR的论证报告,这里罗列的文字与数据就用得上了]

p.62 表7.3 损害成功IR实施的因素
头两项:
1、缺乏某些类型资料的强制贡献规定,如硕博论文,教员预印本
2、贡献者缺乏关于从IR得益的知识
[很幸运,国内高校大致都有硕博论文的强制提交规定]

p.67 表8.1 不计划做的原因
前五位:
其它事情更紧迫87.2%
没有支持的资源71.1%
在评估与自己类似的机构后考虑 65.5%
馆内没有做计划的技术58.8%
在评估与一般机构后考虑 56.1%
[不计划做的机构表现得比表4.1中的机构更清醒些?]

p.78 表9.2 本次调查中证实的以前调查结论
与开头所述表9.1一样,也是一整页的结论。其中有:
试验中与实施中IR都很小
[或者说开始实施时红红火火,但缺乏可持续性?那为什么项目组还要忽悠人去实施呢?固然实施得好有很多益处(表7.1、表7.2),但如果结果并不理想,其中的好多益处不就荡然无存了吗?]

最新研究报告:改变目录性质、与其他发现工具集成

    又一份与编目有关的重量级研究报告《改变目录性质、与其他发现工具集成》近些日子挂上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编目部的主页。康奈尔大学的Karen Calhoun受美国国会图书馆委托,以研究图书馆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提出复兴行动方案。这是继广受重视的《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及不那么有名的《印第安那大学编目未来白皮书》后,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报告。

    Karen的理论基础是Theodore Levitt的产品生命周期论(the product life cycle)。要复兴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产品,按Theodore Levitt的理论有四个策略:

1. Promote more frequent use among existing users 针对现有用户推广更频繁地使用
2. Develop new uses among existing users 针对现有用户开发新应用
3. Find new users for the existing product 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用户
4. Find new uses and new users 寻找新应用与新用户

    Karen认为OPAC曾经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只是现在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因为产品投入大(2004年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成员在技术服务人工一项上的投入估计为2.39亿美元),而信息搜寻者却转向搜索引擎。将Theodore Levitt的理论运用到OPAC上,Karen也从用户与应用两个方面,图示OPAC复兴之策:

  • 现有用户、现有应用,如:略微强化现有目录
  • 现有用户、新应用,如:电子期刊导航、主题导航、输出到书目管理软件
  • 新用户、现有应用,如:新生教育、推送到课程网页
  • 新用户、新应用,如:大量数字化、与其他系统大规模集成、扩大访问

    具体的,Karen提出了3个对策,其中共有32个选项。三个对策依层次高低,依次是延伸(extend)、扩展(expand)与领导(lead),以一个三角形图示组织32个选项。报告最后部分是分阶段实施的蓝图――两年计划。
   
    儿子作业间隙休息,总要问我是不是在网上又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不是每天都有有意思的东西,有时就只能拿正在看的专业信息“对牛弹琴”。本来不过随便说说,但他的回应时常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对他讲用通俗的语言讲“延伸”、“扩展”与“领导”,就是目前要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放弃本地服务,直接采用联合目录,目标是要在五年内实现。他的问题是:既然最后要放弃,那么大家都“延伸”、“扩展”,不是很大的浪费吗?
    虽然跟他作了一些解释,却自知很苍白,讲得一点底气都没有。
    那时我还没看完正文,后来发现报告最后一个小标题正是”Who pays? How to build it?”,而Karen也没有给出答案。

    现在的研究报告都很长,认真看完要花不少时间,文后参考资料又是丰富的信息源,还可以花很上多时间。我是早些日子看的康奈尔大学机构库中报告的预印本(Draft 2B),消息来源是3月CIL 2006会议时几位blogger的报道。
    与报告本身无关的感想是:开放存取真好,blog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真好。


附:近期与编目有关的三个研究报告链接

  • Rethinking How We Provide Bibliographic Services for the Unv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nal Report
    December 2005
    PDF文件(79页,前36页为正文,后面是7个附录,其中有22页带题要的参考文献)
    参见:OPAC 2.0计划书:《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
  • A White Paper on the Future of Cataloging at Indiana University
    January 15, 2006
    DOC文件(31页,前19页为正文,后面是参考文献与附录)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Catalog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Other Discovery Tools / Prepared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By Karen Calhoun,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PDF文件(52页,前20页为正文,后面是附录,含8页尾注/参考文献)
    Final report
    (March 17, 2006)
    DRAFT 2B(February 21, 2006)

更新:LC Professional Guild上关于“编目未来”的文章(2006-4-24)

 

OPAC 2.0计划书:《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

    加州大学的书目服务特别工作组在2005年12月发布了关于《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的最终报告(Rethinking How We Provide Bibliographic Services for the Unv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nal Report / Bibliographic Service Task Force)。煌煌80页,分建议、计划、结论与附录四部分,旨在吸收以Amazon、Google、iTune等为代表的网络服务的优点,改进图书馆目录。除了针对加州大学特殊情况的部分,可视为一份普适的OPAC 2.0计划书,值得好好学习。

    建议(Recommendations)部分表明了特别工作组对改进OPAC及编目工作的主要认识:

1、强化检索(Enhancing Search and Retrieval)

  •  提供对资源的直接访问(Provide users with direct access to item)
  •  提供推荐功能(Provide recommender features)
  •  支持定制/个性化(Support customization/personalization)
  •  对失败或可疑的检索提示其它选择(Offer alternative actions for failed or suspect searches)
  •  对较大的检索结果集提供更好的导航(Offer better navigation of large sets of search results)
  •  传送书目服务到用户所在(Deliver bibliographic services where the users are)
  •  提供相关排序并支持全文(Provide relevance ranking and leverage full-text)
  •  对非罗马资料提供更好的检索(Provide better searching for non- roman materials)

2、重构OPAC (Rearchitecting the OPAC)

  •  加州大学各分校创建单一目录界面(Create a single catalog interface for all of UC)[针对加州大学多分校的现状]
  •  支持跨整个书目信息空间的检索(Support searching across the entire biblio. info. space)

3、采用新编目实践(Adopting New Cataloging Practices)

  •  重构编目流程(Rearchitect cataloging workflow)
  •  选择适当的元数据(Select the appropriate metadata scheme)
  •  手工强化重要领域的元数据(Manually enrich metadata in important areas)
  •  自动创建元数据(Automate metadata creation)

4、支持持续改进(Support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Web 2.0的特征――永远的β版]

    特别有意思的是由建议而形成的计划说明书(Scenarios),分为谨慎的计划(Modest Scenario)、适度的计划(Moderate Scenario)和激进的计划(Radical Scenario)三个层次。
    除实现建议部分提出的功能外,按照激进的计划,将开放所有馆藏给搜索引擎;使用RFID指引用户到馆藏所在位置;以OCLC为自己的书目库,仅为流通及财产册而导入书目记录到本地系统。
    编目方面,外包大部分MARC编制工作,本地编目员致力于创建专门元数据。元数据方面,支持包括MARC、DC、VRA等在内的多元数据体系;增加或改变元数据以改进相关记录的FRBR分组,改进检索结果的分面浏览。规范控制方面,弱化论题主题,强化名称、统一题名、日期与地点。

    附录中含有丰富的信息,尤其是以下三部分,如果花些时间一一认真钻研,既使对Web 2.0/Library 2.0一无所知,也可一跃而成半个专家:

E: Examples to Learn From(几十个应用,是本报告的思想来源)
F: Additional Ideas Considered(61个未写入报告正文的想法)
G: Bibliography(22页长的书目,有摘要、有链接)

 

报告文本:

  • 全文:Rethinking How We Provide Bibliographic Services for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96 KB PDF)
  • 概要:Executive summary (112 KB PDF)

blogger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