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man推出应对RDA的“M氏规则解释”

MRIs: AACR2 Rule Interpretations(需注册登录,免费)【update 2016-3-24: 侧栏仍有登录框,但无需登录可查看内容】

AACR2主编Michael Gorman,在加拿大专业图书馆编目公司(SLC)的J. McRee Elrod帮助下,推出AACR2的M氏规则解释。其名称自然源于原美国国会图书馆对AACR2的规则解释(LCRI),M当指Michael/McRee。

据称使用MRI,可以在继续使用AACR2的情况下,使书目记录的著录与检索点与RDA兼容。MRI像是依据RDA对AACR2条款逐条作了修订。作者建议把MRI打印在活页纸上,夹在原来就是活页版的AACR2相应条款处。

MRI篇幅相当小,似乎意味着RDA在内容上与AACR2差别并不大(当然结构、用词有较大变化)。

对于用惯AACR2、缺少编目员培训费用、没有能力订购联机版RDA工具套件的小馆,或许MRI是个不错的替代品?与曾打算重起炉灶的“合作编目规则”(Cooperative Cataloging Rules)(请架梯)相比,此法可谓简单高效。

可以想见MRI是成不了主流的。在RDA-L邮件组中Karen Coyle对MRI很不以为然,但多元的社会,有不同见解很正常。前两天看到某博主对KC当年和Diane Hillmann写“RDA:20世纪的编目规则”很是愤懑呢。(参见:编目与元数据2009 (2010年1月3日))

Metadata: What I learned at ALA (June 30, 2011)(请架梯)

The main thing causing RDA to fail is a bullying article  published in 2007 in D-LIB magazine and written by Diane Hillmann and Karen Coyle. They used the article to pressure 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to poison RDA and to make the code conform to their needs (as consultants) and to make it MARC unfriendly and library unfriendly. Had they not interfered so much, the code would likely be successfully put in place by now.

参见:RDA:20世纪的编目规则 (2007年1月23日)

———-编目快速参考之RDA———-

SLC网站有一个编目快速参考栏目(Cataloguing Cheat Sheets),汇总编目各种类型文献时通常要用到的信息与做法。现在增加了RDA的内容,除了曾介绍过的RDA/AACR2 Changes外,还有Editing MARC Records (RDA)Monograph Cataloguing (RDA)(原有AACR2的相应参考)。按常用MARC字段顺序,列出常用值,特别指出RDA的变化,很实用。

参见:RDA与AACR2差别列表 (2011年2月19日)

关联数据和移动的未来

昨天参加“2011年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移动的未来”会议。因借曾蕾、秦健两师由成都数图会会议网站资料下载)转站而来之机,所以关联数据成为一个重点,移动的意味相对弱些──如果只看会名没看议程就注册,或许不免失望。不过,对我倒是两方面都有收获,当然之外还其他收获。

1、关联数据

以前听得比较多的是关联数据给了图书馆让外界(通过计算机)利用自己内容的机会。馆藏的大量工具是做关联数据的很好来源,但图书馆并不拥有版权,除了如历史年表这样的客观知识外,如将工具书内容做成关联数据发布基本上是自找麻烦。对图书馆来说,馆藏书目是主要的可发布内容,但独特到唯一唯二的并不多,如果大家都发布,有没有人用不说,还凭白添乱,因为需要在不同机构发布的关联数据间做关联(Same as)。以上种种,让自己觉得关联数据基本上是国家级图书馆的事,如先行者瑞典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匈牙利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已所或打算做的那样,把馆藏(联合)目录/国家书目、规范数据、分类法/主题词表做成或发布为关联数据,供各方利用。

参见:关联数据相关博文

今天让我知道,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关联数据。曾师说,关联的开放数据(Linked Open Data, LOD)所带来的是极大的财富[所以,图书馆没有理由不去用],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把终点(如OPAC中的详细记录页面)作为关联的起点,把绑在一起的“记录”打开,找到可以作为起点的地方(如作者、出版社……),让数据走出图书馆的围墙,由封闭的数据变为开放的数据──例子就是增加到VIAF(虚拟国际规范档)、WorldCat Identity(OCLC身份档)的链接[甚至直接取来相关的信息,类似mashup]。如此,则读者通过OPAC不仅可以知道图书馆收藏了该作者多少书,还可以了解该作者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参见:规范档2.0:WorldCat身份档)。

接下来秦师正好举到她之前做过的一个试验,给某数据库用上关联数据,详解了实施过程。概言之:1、分析有哪些元数据要关联;2、有哪些可用于关联即数据来源;3、实施嵌入XML,用样式表实现。

知道可以怎么做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中文关联数据来源稀少。

参见:W3C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使用案例

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 (2010年5月23日)

当然,除了把现有数据经格式转换发布为关联数据供机器调用外,图书馆也是有关联数据可发布的。上图夏翠娟(xtykc)介绍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名录发布为关联数据。如果各省市都这么做,任何人都可凭此完成一个全国性的图书馆名录,标注在地图上……(预留想象空间)。

不过,事情永远不是那么一目了然的。如曾师言,搜索引擎Bing/Google/Yahoo新推出的schema.org走的是和W3C关联数据不同的另一条路。未来会如何?No one knows.

===

2、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方面,本馆去年3.8推出手机网站,有统计数据的八个多月,访问总数才3万多。今年4月改版,突出OPAC,增加个人借阅查询、访问手机版电子资源。更换了统计途径,访问情况尚未统计,大致看过一眼,看上去也不乐观。本月刚借鉴南师大的做法,推出了OPAC的QR码,这个使用统计就很难做了。

不管使用情况如何,我始终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拿着手机做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获取信息的事情,图书馆没有理由不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入口。

东道主复旦大学图书馆张计龙馆长介绍中提及一些移动应用,未细说,待看PPT。

辽师高春玲MM介绍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的初期成果,主要是一些调研,包括国内外的相关统计数据。有些数据对移动网站或App设计会有参考价值,比如OPAC查询使用不多之类,有待细看。报告受到上图刘炜、上大吕斌及一位复旦DD的拍砖,虽然离结题尚远,不过对她而言类似于一次预审,收获肯定不小。有这样的机会,还是不错的。

Keven即兴发言,谈及移动服务的三个要素:LBS(基于位置的服务)、Social、UX(用户体验)。虽然有多个校区的情况,总体来讲LBS对于高校馆应该没有公共馆那么有用。Social如何结合到移动网站或app中,还需做更多了解──目前本馆手机网站用了新浪微博秀。UX方面最让人头痛,缺乏有经验的人手来设计实施,自己也缺乏理论指导,很多时候更多凭直觉判断,难免受人诟病。

上图夏MM介绍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名录的QR码,听着就很专业,有兴趣者可联系她。内容标准基于vCard,包括电话号码(可拨打电话并保存到电话薄)、地址、网址、地理坐标(链接到地图应用)等。给我的启示是,无论是否纸质的东西,印QR码都是很好的选择,在这个例子里,要打电话不需输入号码,要查交通方式不需输入地址、要上网站不需要输入网址。

在会议期间和会后与曾师等的交流中,还想到或聊到QR码的其他可能应用,比如书架上贴分类号,比如在图书馆一些位置上的指引……需要发散性思维(Nalsi应该收集了很多实例)。

陈源蒸老先生提到当年建议在书上印QR码,可用于物流(Judy说是放书目数据),当年是要开发专门的识别器的。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具备条码识别功能了。问题是,很多智能手机用户不知道条码扫描软件,当然就更不会安装使用了。我们的宣传中考虑到了这个因素,还是要加强扫盲。如果你是其中之盲,推荐安装:QuickMark,条码扫描器,Goggles(这款需联网使用,但可以拍照搜)。

===

3、体感技术

毕业于空政的二炮李东旭DD演示Kinect,活力四射,果然“不太安静”(网名)。个人对Kinect感兴趣是想用来锻炼身体,他想到的是用来开发图书馆应用。听着交大的孙翌对此颇有兴趣,而不太安静也强烈要求与大家分享开发经验、共同研究,“求你们来盗版”。

想象中在图书馆大厅放一个,让读者在看书之余运动一下,当然不是玩XBox游戏,而是边运动边了解图书馆需要推广的活动、资源……。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wii,我的回复是:“没有Kinect酷啦。另外我觉得,wii是要拿在手上的,对图书馆来说,恐怕还要专门弄个人管。但Kinect固定在某处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管理。”后来看到不太安静说可以同时有五六个人参与。

===

4、RDA

RDA比较小众,与以上都沾不上边,但因为最近美国刚发布测试报告,属于比较热的议题,所以Leon让我做一个普及。我按Leon的三个问题做了准备:

What is RDA?

What’s going on with RDA?

What it will be?

结束页面提供了一个竹帛斋主文章的链接。回家临睡才想起,竟然放弃了一个和移动搭点边的大好机会──今晨把PPT中的链接改成了QR码,给夏MM发邮件替换掉昨天的那个,小小地作个弊吧。如果昨天就放上这个QR码,会场上有人用手机拍下上网访问,效果会不错吧?

===

会议网站:http://it4l.dlresearch.cn/node/390/

授权的PPT会上网,请静等待──此次与会的很多人,包括曾秦两师、keven、高春玲、空心菜、xtykc、花生壳一干人等都是昨日凌晨1点多才从成都飞抵上海的,又开了一天的会,很辛苦的。
参见书社会老槐的日志:“2011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移动的未来”杂谈

RDA可能的修改及时间表

《美国RDA测试协调委员会报告与建议》的建议部分有五个建议,均列有时间表,分别面向:

1、三个国家图书馆(LC/NAL/NLM)

2、RDA开发联合指导委员会(JSC)

3、ALA出版社

4、社区[编目界](包括PCC)

5、厂商

Nalsi已经简要翻译了给LC/NAL/NLM的实施建议。这里翻译报告中给JSC的建议,看看接下来的一年中,RDA本身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方括号内为本人推定)。在RDA-L邮件组中看到了JSC主席、大英图书馆的Alan Danskin的礼节性回应。

p.15-16: Recommendations to 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 (JSC)

1. RDA的内容
a. 与CoP协作,确定并聘用写手,承担以清晰、无歧义、浅显的英语重写RDA用法说明的任务。

完成时间表:3个月内 [-2011.9]

b. 与测试协调委员会协作,基于本次测试收集的信息,确定优先重写的章节。

完成时间表:3个月内 [-2011.9]

c. 开始重写优先章节。

完成时间表:12个月内,即a和b完成后9个月内 [-2012.6]

d. 完成并公开RDA元素集与词汇表的联机注册,确保注册信息与RDA用法说明保持同步。

完成时间表:6个月内 [-2011.12]

e. 明确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间的边界

f. 明确不同发行模式编目资源的差异

g. 特定论题:

> i. 明确个人活动字段(RDA 9.15)与专业或职业(RDA 9.16)的区别,或者合并两个元素;确认这些元素或被合并的单一元素的受控词汇(MARC 372和374字段)。

> ii. 明确应用于内容表达的元素的识别

> iii. 讨论识别特定内容表达的需求,考虑未区分的规范检索点用于内容表达范畴的可能性(如对同一语种译本)

> iv. 修改会议的规范检索点的用法说明,明确何时会议出版物被当作连续出版物编目

> v. 明确在仍然使用具有多个FRBR第1组实体的属性的书目记录的实施场景中[?],使用RDA第17章

>vi. 明确对生产、出版、发行与制造陈述的用法说明(RDA 2.7-2.10)。同时允许重复这些元素,而非作随时间而变的附注。

> vii. 与不同的专业社区(如移动图像、音乐、珍本资料、连续出版物)共同工作,修改与增加用法说明

> viii. 对RDA第6章与9-11章,确认(用法说明中的)元素是否包括在规范检索点中

> ix. 在RDA 19.2, 19.3, 20.2, 21.2-21.6及22.2-22.4中,提供到创建与资源有关的个人、家族与团体的规范检索点的用法说明的链接

> x. 考虑需要使用与团体有关地点的规范检索点(RDA 11.13),使这一信息更能够机器操作

> xi. 在内容附注及包含在这些附注中的信息的使用上,增加更多用法说明(如,表演者名称的使用)

> xii. 与舆图社区一同工作,考虑与这些资源相关的个人、家族与团体的适当的关系指示词

2. 更新RDA的过程
a. 在联机环境下确定并公开RDA更新过程。

完成时间表:3个月内 [-2011.9]

b. 比过去更频繁地更新 [永远的beta版,在2012.6优先章节改写完成后,继续其他章节,并持续更新]

3. 强化RDA工具套件(注意3a-3e与给ALA出版社的建议重复)
a. 与ALA出版社一同工作,集成完整用例到RDA工具套件,包括特定社区的用例(如连续出版物、珍本书、音乐资源)

完成时间表:6个月内 [-2011.12]

b. 与ALA出版社一同工作,解决现有标记为“核心”的检索,检索到超出“核心”与“附加核心”元素之外用法说明的问题

c. 与ALA出版社一同工作,开发一种检索,仅针对“核心”及“如果……则核心”元素

d. 与ALA出版社一同工作,强调“元素集视图”的可得性与有用性,让编目员知道他们可以看到一个元素的所有用法说明 [元素集视图在“工具”部分,容易被忽略,而其可用性或许在正文之上]

e. 与ALA出版社一同工作,以某种方式表明RDA内容及相关文献已被更新 [更新过的内容有特别的标记,如MARC标准网站上标为红字?]

f. 提供RDA元素到其他元数据标准的映射:MODS、MADS、METS、DC等 [RDA到MODS的映射已经挂在工具套件网站上了]

———-给LC/NAL/NLM的实施建议———-

录自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I:RDA测试报告及其实施声明

用简单、无歧义的英语重写;

定义在网络环境下升级RDA的程序;

增加RDA工具包的功能;

开发完整的RDA记录样例,使用MARC格式和其他编码方案;

RDA元素集和词汇表网络注册的宣布完成;

开展可靠的进程,以取代MARC格式:18-24个月完成;

保证并且促进社区参与;

领导并且协调RDA的培训;

征求RDA元素集的搜索工具和原型输入端(prototype 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