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两国改用MARC21格式

    ALA冬季会议期间,德国国家图书馆的Reinhold Heuvelmann在MARBI会议上发布信息,说明德国与奥地利图书馆正在改用MARC21。会后Reinhold应建议将有关内容发布在MARC论坛上

    德、奥两国原来使用MAB作为书目数据的交换标准(同样基于2709格式),著录依据RAK(描述性编目规则)和主题标引依据RSWK(主题标目规则)。MAB由德国国家图书馆维护。
    近两年MAB开始国际化进程,包括采用Unicode、FRBR及MABxml。2001年开始讨论放弃RAK与MAB,转用AACR2和MARC21。2002-2004年,实施AACR和MARC21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并于2004年12月作出决定,用MAB代替MARC21。

改用MARC21的目标与理由:

方便访问国际书目数据;
使德语图书馆的数据在世界范围内“可见”
更便于混合不同来源的书目数据
进入MARC共同体
利益于基于MARC的开发
引入德奥两国的经验
升级时对图书馆系统有更多的选择

困难与风险

避免:失去所需信息与功能
MARC21并不提供所有MAB的数据结构(如记录链接)
转向MARC不是免费的
德、奥对MARC21了解不够

步骤与方法(略)

已经完成与接下来的步骤

初始MARC培训完成,将作进一步培训
关于集合性著作的推荐做法:1、丛编各卷单独做记录;2、记录必须尽可能完整;3、为丛编做附加记录。
下个月做MAB到MARC21的映射,计划今年夏天前给出最终版本。
下一步将完成翻译。
已经完成字符集映射。

    计划在2007年初做好准备。从那时候开始,德奥图书馆将转用MARC21。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没有给计划一个正式的名称,但有一堆设想,征求大家的建议:

Change for MARC 21
Moving to MARC 21
Transition to MARC 21
Switching to MARC 21
Meta-Exchange (i.e. Exchange of the exchange format)


    论坛中对德奥两国是否同时采用AACR2有疑问,因为AACR2本身日子已经不多了。Reinhold的回复是,德奥将修订自己的编目条例RAK,因而正积极参与AACR2的修订。不过该计划的网页名称却是“Changing for International Formats and Codes (MARC21, AACR2)”?看不懂德文,不知道其最终报告中是如何表述的。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代码

    最近碰到一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图书,又为语言代码头痛。以前找不到代码的,也不动脑子,一律用sit(汉藏语系其它语种)。这回书不少,不得已稍微补一补语言分类知识――发现自己太想当然了。原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除汉藏语系外,还有有芬匈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理论上说,如果找不到各语种相应代码的话,就应该用所属语系、语族或语支的代码(标有Other)。
    发现一部分套录到的国家图书馆记录用的一些语言代码,在各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都没有。经请教G君,才知道在《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 – 华艺出版社, 2000)附录A中有“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言代码”24种。两相对比,才发现原来这个“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言代码”有不少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因此《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才不收入?
    以下是按两种手册所取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代码,包括可以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找到确切代码的语言共28种。其中sit为汉藏语系(其它)、tut为阿尔泰语系(其它)、mkh为孟高棉语族(其它)。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代码表

中图类号    语言    中国手册    中文手册    备注
H212        蒙古语    mon         mon     
H214        藏语      tib         tib     
H215        维吾尔语  uig         uig     
H216        苗语      hmn         mia       Hmong
H217        彝语      sit         yiz     
H218        壮语      zha         zhu     
H219        朝鲜语    kor         kor     
H221        满语      mnc         man       man表示Mandingo(西非语言)
H236        哈萨克语  kaz         kaz     
H237        柯尔克孜语

         
(吉尔吉斯语)kir         kir     
H238        乌孜别克语uzb         –     
H241        塔吉克语  taj         –     
H242        塔塔尔语  tar         –     
H243        锡伯语    tut         xib     
H244        俄罗斯语  rus         rus     
H251        瑶语(曼语)sit         yao    Yao(Africa)并非瑶语
H252        白
语(民家语)sit       bay     
H253        傣语      tai         dai     
H254        哈尼语    sit         han     
H255        佤语(本人语)mkh       way     
H256        傈僳语    sit         lis     
H257        纳西语(么些语)sit     nax     
H258        拉祜语(保语)sit       lah     
H259        景颇语    sit         jip     
H266        普米语(西番语)sit     pum     
H268        布依语    sit         buy     
H272        侗语      sit         don     
H282        京语(越南语)vie       jin     

    由上表可见,苗语、壮语、满语没有使用标准代码(傣语存疑),并且满语所用代码与现有代码冲突。另外,两种手册都有的错误是瑶语,在LC代码表中注明Yao (Africa),可见并非瑶语。

    代码是外国人定的,它们或许没见到过某些文字的出版物,便没有给特定代码。作为我们国家的国家图书馆,为本国语种作些定义绝对必要。只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

  • 首先,不能与现有代码冲突,这样会造成国际书目数据交换的混乱;
  • 其次,应该通过适当途径使我们的标准为国际标准所接纳。2000年正式出版的代码,至今仍未在更新的国际标准中见到,可见做得是不够到位的。
  • 第三,如果没有必要为所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设置代码,至少也应该提供所有(而不是“主要”)这些语言应当使用的代码一览表。作为手册类工具书,制作代码表不应当偷懒……

附记:
因为语言知识贫乏,上述依据《中国手册》给出的代码或许也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西文授权影印书原题名的著录

    目前出版授权影印书的出版社越来越多,著录最重要的信息源题名页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大致有:

  • 题名页有原题名与翻译题名
  • 题名页只有原题名,封面有翻译题名
  • 题名页只有翻译题名,原题名在版权页等处
  • 题名页只有翻译题名,另有影印原书的题名页
  • 题名页有外文题名,但与原题名有所不同

    对于出现在题名页的原题名,在著录方面没有什么疑义,直接入245字段即可。但其它各处的原题名,著录方式就有点百花齐放了。大致如下:

  • 有影印原书题名页的,原题名当作附加题名页题名,著录在246附加题名页变异题名(指示符15)。
  • 原题名在版权页等处的,做500附注。做得周到一点的,再做246变异题名,提供检索点(指示符3#)。
  • 原题名在版权页等处的,直接做246变异题名,以$i说明信息来源(指示符1#)。
  • 出现在非题名页的原题名,著录于统一题名130或240。统一题名不一定出现在文献中,也无须说明出处。如果用附注说明原题名,则在534原版附注中用$t。

    从目前FRBR在OPAC的应用看,集中显示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是一种趋势。要系统能够做到这一点,采用统一题名不可避免。在编目传统上,也正是采用统一题名以集中不同名称的同一作品的。不过,对新版改名,以后是否也会将原题名著录于统一题名,而不是附加款目(700/730字段),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从实现目录功能上讲,对于不同于授权影印书正题名的原题名,做246变异题名可以解决“检索”问题,不能满足“集中”的要求。而用统一题名则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