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文乐 & 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不如你来介绍吧

年初,和同学Katia、Lulu与岛田、八若、田中先生,以及中心外聘人员加藤一起去大阪国立文乐剧场看“文乐”初春公演,节目是《良弁杉由来》和《本朝廿四孝》。演出时间很长,AM11:00-PM3:10,中场休息时,日本人都在剧场外场吃带来的弁当。
文乐是日式木偶剧,由演员把手伸在木偶身体里表演。一般一个木偶有三个演员同时操纵。比较奇怪的是,看演出时清楚地看到演员站在木偶后面,次要演员用黑布蒙面,较高的主要演员不蒙面。初看一个老头把手伸进漂亮妇人的衣服里动来动去的,还真有点异样的感觉。然而正由于手在木偶身体里,所以文乐比在下操纵的中国式木偶和西式的提线木偶更生动,不但头会自然地点、摇,而且整个身体的动作都非常细腻。所以看到后来,就完全感觉不到木偶身后的演员,只看到木偶了。

豊竹英大夫:奥庭狐火の段
特别喜欢的是首末两场。第一场第一场《良弁杉由来》的“志贺の里の段”,老鹰叼走小孩,在场人的悲切感,表现得十分动人。最后一场《本朝廿四孝》的“奥庭狐火の段”,狐狸的动作非常逼真,最后人变狐狸时瞬间换掉服装及动作姿态,热闹非凡。中间四场,尤其是抒情时,因为听不懂在说什么,所以困得直冲头。
“文乐”18世纪初起源于大阪,是与“能”、“歌舞伎”并列的日本三大戏剧,大概也同是后继乏人的艺术,露出脸来的主要演员多半是老头。而那些对白、唱词,连教日语的老师们也听不太懂,必须看字幕。

开场前加藤代替中心的科长去联系中心组织看演出事宜,剧场人士邀请我们结束后去后台参观。近距离看那些色彩绚丽的服装、舞台内的机构和布景,试穿主要演员的高底木屐,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的。这位先生一边介绍,四位日本人一边频频点头,同时发出“啊”、“原来如此”之类的称赞声,而我们三个外国人只不过略微颌首而已。

操纵木偶时穿的盒形木屐

离开剧场后去吃晚饭,在餐桌上跟老师们谈到上述场景,谈论日本人与外国人的差异。岛田先生说日本人打电话也如此,如果一方说话时另一边没有表示,就会被认为没有在听,所以必须不断地“是”。接下来,岛田先生又说了一个笑话:
某女士长期生活在日本,后回到美国。某日参观博物馆,讲解员每做些介绍,女士便边点头、边称“是”。最后,被频繁的“是”所扰的讲解员终于无法忍受,对女士说,“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不如你来介绍吧!”

日本旧忆·新年游戏 & 测试你是否像日本人

    新年初开课,田中先生与岛田先生说还是正月,不上课,去和室玩传统的日本游戏。游戏项目包括运动的打羽子板,就是用类似乒乓拍的硬板打羽毛球,小时候就玩过,只不过这儿的板是长条状的。还有玩卡片文字游戏,不记得名称是什么,大家围一起,根据老师的读音,从一堆卡片中抢抓出符合读音的卡片。最后一个项目是在一张纸上放人的嘴巴、鼻子、眼睛、眉毛,不过放的人是蒙上眼睛的,结果自然令大家捧腹。

    新年正式上课,做一个会话游戏,根据十个问题,测试外国人“你也是日本人吗”。问题越到后面越搞笑,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尽显日本人的自嘲精神。

    以下问题,回答“否”1分,回答“是,有一点”2分,回答“是”3分:

1、能吃寿司吗
2、能读汉字吗
3、能唱日本歌吗
4、能用日语打电话吗
5、一个人,哪里都能去吗
6、能进烫的澡堂吗
7、能和日本人用日语谈一小时吗
8、和人见面,马上能谈天气吗
9、梦中能说日语吗
10、能在电车上一直睡觉吗

根据得分判断是否日本人,解释也很搞笑:
21-30,你已是日本人
11-20,马上会成为日本人
1-10,现在开始做日本人

    很小的时候照过一张相片,外公外婆说里面的我像东洋人。到日本后,也常被日本人误认为日本人。不过我测试得17分,还不是日本人。班上五人,缅甸的男士Aung与我同分,墨西哥的Lulu、巴西的Katia(日裔)21分,韩国的金24分。测试结果还真与日语水平有正相关性。

日本旧忆·初诣&三不猴

    在日本人家庭过新年,按日本习俗,元旦早晨去神社“初诣”(hatsumode)。去了三个神社参拜,据说以三为好。
    日本大大小小的神社、寺庙随处可见。巨大的如占地近十万平方米的靖国神社,小的就只一个鸟居(如“开”字造型的木制牌楼)。我看到的最小的神社,鸟居不过一米来高,竖在仅及腰部的平台上。平时旅游所到之处,发放的资料就常有宣传来本寺初诣的。可见新年初诣去的寺社,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不知道奈津子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她家本信佛教净土宗,但初诣去的却都是神社,没有寺庙。去的三家规模都不算小,参拜者虽多,却也不至于挪不动步子。
    进神社,首先用水洗双手,然后用手捧起水喝。第一个神社,放了些清酒。看别人用木制方盒舀着喝,我也百无禁忌,用别人喝过的木盒接着舀酒喝,自我安慰酒能消毒。接下来一个神社,有一处泉水,排队的人都直接用勺喝水,这下考虑不了消毒问题了,据说那泉水对肠胃好,也硬着头皮用公勺喝水。这种事,在中国我是绝对不会干的,但在外国就入乡随俗吧,所以就跟着周围人的样子做了。
    接下来就要去许愿了。先“赛钱”──在捐款箱中投些钱,然后拍手,再摇那根从门上垂下来的粗粗的绳子,心中许下一年的心愿。本来不信神佛,也极少许愿,就只在第一个神社装模作样了一次。完成后就去下一处了。
    最后一家是仁比山神社,在那儿看到“三不猴”石雕──不听不说不看。不记得是不是第一次看到那三个小猴,反正很喜欢,一起合了个影。
    
    原以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该穿传统服饰。实际上新年参拜神社的人群里,穿和服者极少。
    回中心后,跟老师们说起新年初诣在神社喝清酒、泉水的经历,很有几位直摇头的──看来日本也仍有城乡差别啊。
    那三个可爱小猴,据说是佛家所说非礼之事当不看不听不说。金说韩国的说法是,出嫁入夫家,要做到这三点──没听见、没看见、不发表意见。我以为那是难得糊涂的意思。几年后在香港看到一个橡芽果雕的小三不猴,毫不犹豫就买下了。
    如果没见过“三不猴”,可以查一下"three monkeys",有各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