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和同学Katia、Lulu与岛田、八若、田中先生,以及中心外聘人员加藤一起去大阪国立文乐剧场看“文乐”初春公演,节目是《良弁杉由来》和《本朝廿四孝》。演出时间很长,AM11:00-PM3:10,中场休息时,日本人都在剧场外场吃带来的弁当。
文乐是日式木偶剧,由演员把手伸在木偶身体里表演。一般一个木偶有三个演员同时操纵。比较奇怪的是,看演出时清楚地看到演员站在木偶后面,次要演员用黑布蒙面,较高的主要演员不蒙面。初看一个老头把手伸进漂亮妇人的衣服里动来动去的,还真有点异样的感觉。然而正由于手在木偶身体里,所以文乐比在下操纵的中国式木偶和西式的提线木偶更生动,不但头会自然地点、摇,而且整个身体的动作都非常细腻。所以看到后来,就完全感觉不到木偶身后的演员,只看到木偶了。
特别喜欢的是首末两场。第一场第一场《良弁杉由来》的“志贺の里の段”,老鹰叼走小孩,在场人的悲切感,表现得十分动人。最后一场《本朝廿四孝》的“奥庭狐火の段”,狐狸的动作非常逼真,最后人变狐狸时瞬间换掉服装及动作姿态,热闹非凡。中间四场,尤其是抒情时,因为听不懂在说什么,所以困得直冲头。
“文乐”18世纪初起源于大阪,是与“能”、“歌舞伎”并列的日本三大戏剧,大概也同是后继乏人的艺术,露出脸来的主要演员多半是老头。而那些对白、唱词,连教日语的老师们也听不太懂,必须看字幕。
开场前加藤代替中心的科长去联系中心组织看演出事宜,剧场人士邀请我们结束后去后台参观。近距离看那些色彩绚丽的服装、舞台内的机构和布景,试穿主要演员的高底木屐,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的。这位先生一边介绍,四位日本人一边频频点头,同时发出“啊”、“原来如此”之类的称赞声,而我们三个外国人只不过略微颌首而已。
离开剧场后去吃晚饭,在餐桌上跟老师们谈到上述场景,谈论日本人与外国人的差异。岛田先生说日本人打电话也如此,如果一方说话时另一边没有表示,就会被认为没有在听,所以必须不断地“是”。接下来,岛田先生又说了一个笑话:
某女士长期生活在日本,后回到美国。某日参观博物馆,讲解员每做些介绍,女士便边点头、边称“是”。最后,被频繁的“是”所扰的讲解员终于无法忍受,对女士说,“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不如你来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