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佐贺Homestay & 日本自卫队手册《雄叫》

    十一月头上,中心就开始介绍“年末年始”去日本人家庭的事(homestay),四泊五日,自愿报名。因为时间比较长,一些同学望而却步,我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对着日本地图看了几处地点,选择了九州的佐贺,想着回大阪时可以顺路去广岛。
    确定下地点后,又发下“自我介绍书”让填,内容包括爱好及申请理由,以及喜欢/讨厌的动物(猫、狗、鸟等),饮食禁忌等等。毕竟要去一个陌生的家庭住好几天,为给自己预订一个舒心的新年,很认真地填满了这张表。后来证明,这的确非常重要。

    接受我的筒井奈津子,是一位有一子一女的丧偶母亲。过年她带孩子回娘家,我便一同去神埼町的宽永家。从12/29下午到达,到1/2一早离开,在宽永家过了非常愉快自在的四天。
    12/29,见到老太太(老先生外出未归),寒喧说客套话(あいさつ/aisatsu)、互换礼品,聊些接下来几天的安排,吃丰盛的晚餐(ご馳走/ごちそう/gochisou)。女孩折了好多纸送我,现在我还留着。
    12/30,老先生开车一同去游玩,到了多久圣庙(1700年左右的孔子庙)、徐福上陆地、吉野里(据称为《魏志·倭人传》中邪马台国的遗址),老先生说几处都是与中国有关的。午饭在酒藏饭店,可惜边上的酒藏资料馆年末闭馆。晚上跟她们学做卷寿司,还自己包寿司吃,了解到了不同的寿司品种,吃得很过瘾。
    12/31,除夕,白天教奈津子一些简单的汉语,聊聊去上海想去的地方。傍晚一起去大型购物中心,孩子买漫画书,大人买过年用品,在那儿与女孩和奈津子照了张当年很流行的贴纸小相片。晚上吃饭时喝随带的葡萄酒,吃“年越荞麦面”。一起在电视上看NHK第48回“红白歌合战”,红组是女歌手、白组是男歌手,约有50位名歌手参与,传统的演歌与流行歌曲并存,最后由11位嘉宾投票,白组胜出。就像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十二点,是各地寺庙、神社撞钟念佛等仪式。两个孩子问妈妈要压岁钱,奈津子给每人头上轻轻一掌,我去取了两个小玩艺送他俩。
    1/1,元旦,一早穿和服。前日老太太准备了米一升、橙一个、炭一根、海草トコロテン(忘了是什么),放在一个盘里,据说是谐音“一生代代住所”(ぃっしょだいだいすみところ/issho daidai sumi tokoro),门上挂了饰物,老先生还挂出了国旗。然后是元旦仪式:喝小碟屠苏酒,吃鱿鱼丝/海带丝各一根醮盐。接下来是丰盛的传统早餐“ぉせち”:黑豆、莲根(藕片)、烧鸡肉、海带、魔芋条、鱼糕、鸡蛋糕等及年糕汤,还有一大盘买来的冷食自由选吃。脱下和服去神社“初诣”。……和男孩玩骰子棋。晚饭时教她们做日式饺子,从做馅到包制、油煎,大家吃得很开心;晚饭还有前一天买的各式生鱼片,都是切得厚厚的。
    旅游点中的徐福上陆地是我指定想去的。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为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据说最后到了日本,在佐贺的诸富町上了岸。为找这个地方,前一天奈津子打了不少电话。当天先到金立公园,里面有徐福健康馆,种些草药,年末未开馆;又开车找,问了路人,最后问到派出所,才找到金立神社下宫,一个很小的神社,里面祭祀三神,其中之一为“秦之徐福”。那儿并不靠海边。(在网上搜“徐福上陆地”,发现徐福“遗迹”在日本遍地开花,如同国内到处声称本地是徐福故里。实地所见,佐贺的徐福上陆地所在金立神社下宫,冷清或许是因为正值年末,但连本地都少有人知却是不争的事实。)

    奈津子年龄比我略大,对孩子尊重、爱抚但又有尺度,从她那儿我还学到了让孩子理财的方法。两个孩子,拓也11岁、響子9岁,温和可爱,调皮、吵闹也有,但非常知理且相处融洽,毕竟兄妹是最好的搭配。老太太六十多岁,那几天的饮食都是她根据我的情况安排的,还骑自行车外出购物,同时又很注意修饰,拿出的化妆盒比奈津子的还要大,每晚必保养脸部,晚上洗涮完手上还涂油戴上手套。
    交流得最多的是总笑咪咪的老先生。虽然自己日语水平已很有改善,但还到不了随意聊天的程度,碰到佐贺方言就更听不懂。好在可以读写汉字,两人经常拿着书和纸笔对谈。从将棋、谣曲(日本传统的“能”剧中的地谣)、佛(偈)到日本名言,还谈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地方。
    老先生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自卫队队员,最高当到小队长,50岁退役。他对于中国地名的了解,都来自自卫队时发的手册《雄叫》,其中包括国歌、军歌,以及侵华战争时部队里传唱的歌,后面有“汉诗”。所以,他甚至知道上海的小地方“大场”,因为那儿有个军用机场。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军方“亡我之心不死”?每当他兴致勃勃地引用军歌,我只好冷淡些。

    回中心后还曾与奈津子通过信,回国后渐渐就没了联络。十年了,希望她们一家都好。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紀念誌”及沪友会

    这一年多来,花了不少时间在参与“海外中国上海研究书目”的课题。最近因为觉得日语部分不够理想,在强化数据的过程中,加进多个来源,整个人都陷在书目的获取、合并、去重中,几乎心无旁骛。
    早年的数据,各个来源的信息常有出入,处理起来很是麻烦,但也不时会获得一些新知。有关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生调查大旅行的系列文献就很有意思,题名基本都是中国传统风格的,薄的300多页,厚的近800页,还有数十页图与地图。不完整的书单目如下:

東亞同文書院第七期生  一日一信  1910
東亞同文書院第八期生  旅行記念志  1911
東亞同文書院第九期生  孤帆双蹄  1912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期生  楽此行   1913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一期生  沐雨櫛風  1914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二期生  同舟渡江  1915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三期生  暮雲暁色  1916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四期生  風餐雨宿  1917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五期生  利渉大川  1918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六期生  虎風竜雲  1919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八期生  粤射隴游  1921
東亞同文書院第十九期生  虎穴竜頷  1922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期生  金声玉振  1923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一期生 彩雲光霞  1924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二期生 乗雲騎月  1926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三期生 黄塵行  1927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四期生 漢華   1928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五期生 線を描く   1929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六期生 足跡  1929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七期生 東南西北  1931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八期生 千山万里  1932
東亞同文書院第二十九期生 北斗之光  1933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期生  亞細亞の礎  1934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一期生 出廬征雁  1935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二期生 翔陽譜   1936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三期生 南腔北調  1937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四期生 嵐吹け吹け  1938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五期生 靖亞行   1939

東亞同文書院第三十八期生 大陸遍路  1942
  
    1943年出版的《大陸紀行:東亞同文書院大学学生調査大旅行誌》,似乎是对四十多年调查旅行的一个总结。1991年的《大陸大旅行秘話 : 東亞同文書院学生》,大概是一本回忆录。

    东亚同文书院学生五千,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中国人仅数百。早在四十年代(甚至更早)就成立了沪友会,最早见到的有1942年的《会員名簿》,1967年又出版有《東亞同文書院同窓会名簿》。沪友会先于1957年创办杂志《滬友》,后有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滬友ニュース》(不清楚两者关系)。前述《大陸大旅行秘話》也是沪友会编集,沪友会还编写出版了多部与东亚同文书院有关的文献。
    沪友会下还有各期毕业生的分会。如滬友会·二八会,分别于1970年与1976年在东京出版了继承原书题名的《続千山万里 》和《続々千山万里 》。滬友三四期生会,也于1980年在长崎出版了继承原书题名的《続·嵐吹け吹け》。
    沪友会网站(http://members2.jcom.home.ne.jp/koyukai/)很值得一看,现在是《滬友ニュース》第108号(2006年8月发行)。沪友们也都垂垂老矣,2005年初的“滬友会総会·賀詞交換会”(http://members2.jcom.home.ne.jp/koyukai/koyukai.html#koyukaisokai)信息,前一年故去52人,成员已减至775人,正将后事托付给爱知大学和霞山会。

附:
    杨华等翻译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商务印书馆,2000)应当是《大陸大旅行秘話》的中译本。简介如下: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在1901年创立的以进行“中国学”研究为专务的高等学府。而其办学的一大特色,即是组织历届学生对中国进行的长达四十余年实地调查。在1901-1945年间,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五千余人先后参与调查,旅行线路700余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内容涉及地理、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成果除了作为毕业论文的调查报告书,还有各旅行小组的纪行《大旅行志》中精选出来的数篇文章组成。内容富于感性、引人入胜。从异国人的视解展示了近代中国小澜诡谲的社会场景。

    在复旦读硕攻博的日本人薄井由著有《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简介如下:
    大旅行不但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新鲜事,就是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大学来说,也不平常。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的大旅行,从时间上说,历时二至三个月,从地域上说,跨三四个省区。每期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选定一条路线,并拟定旅行时准备调查的事项。数十年下来,调查范围无所不包,覆盖面遍及中国全国,旅行最远处西北到达新疆,东南及于沿海。调查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从地方政府的施政范围到一般农民的生活习俗,从钱庄的汇兑方式到穴居的具体形态,事无巨细,只要有特点的东西,一律认真记述在旅行日记里,并以这些日记为基础,写出每一期(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为一期)一册的旅行报告。

日本旧忆·旅游指南&景点介绍

    在国内时,寒暑假就常外出旅游,以前旅游门票便宜,家人说是把钱都贡献给了铁道部。当时在国内自助游找相关资料是件很麻烦的事,记得为去九寨沟,早早地就注意剪下报纸上的一些游记,外出前又翻了几年的旅游杂志搜寻相关信息,才合成一个可以出行“锦囊”。结果在广元,还是找错了去九寨沟的车站,浪费了不少时间。在离开九寨沟的车上,碰到一群背着大包的老外,看到其中一个拿着复印的英文旅游资料,借来一看,信息详细到何处可以住10-15元一夜的旅馆。想想真是气愤,中国的旅游信息,中国人自己竟然就没有。

    到日本后,差不多每周都外出,除了少数中心派车的活动,自己也把不少钱花在了路上,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旅游指南。要不然,一个外国人,语言又不行,哪敢到处乱走。
    中心图书馆的书架上有几排日本各地的旅游指南,既有一个城市的,也有多个城市的,还有一个府的,每种都有多个版本。旅游指南中除了景点介绍,还有相关信息,如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游玩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特别有助出行的是交通信息,坐什么车、到何处,甚至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可到。每次外出前,都要到图书馆借几本旅游指南对照,把有关有关信息研究透,写成简单的行程:去哪些景点,各景点的先后顺序,坐什么交通工具,到哪里换车,等等。有时还把相关内容复印下来带着。
    十二月的东京之行是参观,除了集体参加的图书馆情报大学参观、筑波大学图书馆实习以及访问日本图书馆协会等等活动外,还有一些需要自己联系安排的图书馆参观活动。碰到周末几天休息,可以自行游玩。因为总共有差不多两周时间,索性带着旅游指南出门,便于随时调整活动。

    在日本每到一处游玩,都会收集景点介绍,回国前整理成厚厚的一册。这些景点介绍,有的是买门票的时候附送的,有的是放在景点某处随取的。印刷精美的景点介绍,不但在游玩时可以按图索骥,玩遍特色景点,过后还可以重温美好的游玩过程,甚至向他人推荐介绍。
    近年在国内旅游时,也慢慢开始见到免费的景点介绍了。前几年在浙西某景点第一次见到,最近一次是在广西的龙脊梯田。当时看到售票处边上放着一叠景点介绍无人问津,因为并未标价,便问是否可以随便取,得到肯定回答后拿了一份。这份景点指南上除了有来景区的线路、景区示意图之类信息外,还印有梯田四季的摄影作品,很有收藏价值。只可惜后来送给同行的广西师大同行了——他打算组织员工来旅游,正需要这样的介绍。
    本来景点介绍就是给自己做广告的,那点印制成本,相对于现在动辄数十甚至数百元的门票,根本不算什么的。